在精神廢墟上

在英國投考漢學系的英國青年,許多都純樸敦厚,如有濃烈的功利之心,都不會投考這個邊緣學科。故此學中文者大多是慕中華文化的芬芳而來,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除了一腔熱誠,還需要一點勇氣。

但讀中文的英國人很快就發現,現代的中國與他們讀到的唐詩的中國是兩回事。所識的一個英國人,喜愛中國古典文學,不惜遠遊中國山川,並以娶得中國女子為妻為夙願。最後他的夢想實現(在出國成風的大陸,這根本不是難事),他把中國妻子帶回英國,想與她談論唐詩與紅樓,體驗「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樂趣。但中國妻子是「工農兵學員」出身,對洋丈夫這套「封資修」的風情毫無共鳴,直如夏蟲之不可語冰。英國人失落之餘,對中國的迷夢也隨之破滅。

如此對中國以執著迷戀始,以失落幻滅終的例子,多年來見之不鮮。英國人若為中國古文化所惑而投考漢學系,一如一個多情的少年與遠方素未謀面的筆友通信,以一張照片或腦海中的一個虛像而深入情網,不能自拔,直到相約見其人的那一天。這樣的愛情很浪漫,但也很快幻滅,相見不如不見。

即使學有所成,也不過是寫得一手歪歪斜斜的簡體子,滿紙中共的八股語言,拾得經毛澤東強姦過的中華文化遺下的穢物,以為是主流與正統。是以對有些有志學中文的英國人,我都極力勸阻——要了解中國文化優秀的一面,不如學日文,他們的禮儀、茶道與武士道精神均自東土來,讓我們在一片精神廢墟上,像「修復」中華大地的古蹟那樣再認識自己的傳統。由於苦口婆心,也真有一兩個被說服改絃易轍。看著他們走進日文系教室的背影,心頭泛起一絲不無痛苦的快意,而我相信,那是身為中國人,我現時為我的國家能付出的一點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