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叉叢中

倫敦西區武士橋的「蒲香坊」一帶有一家俄國菜館,由一名俄國寡婦主理。

該婦年四十五六,腰粗背寬,具有俄羅斯婦女特有的粗獷。菜館沒有向市政府申領酒牌,食客須自攜酒類,讓店家索取少量「開瓶費」。菜館備自製的俄羅斯黑麵包,佐以羅宋湯,最有情調。

羅宋湯雖美味,但湯內只有紅蘿蔔與洋山芋切片數塊,內容未見豐盛,與香港或舊上海的「車厘哥夫」招牌羅宋湯相比,豐儉立判。召來女主人請教其故,該胖大媽說,閣下從前吃過的那種羅宋湯,是沙皇時代的風格,小女子生長在「幸福的史達林時代」,所見過嚐過的羅宋湯就是本店奉客的這個樣子。沙皇羅宋湯如何配製,還有勞客倌你不吝相告,好讓我們精益求精——俄國大媽的一番話下來,方知道吃的是「憶苦思甜」式的「社會主義羅宋湯」,才明白「禮失求諸野」的道理。

俄國店布置簡單,幾張長木桌,配以大蠟燭,情調樸雅之餘,又有幾分食堂風味,座上客多是城中優皮男女,或是貴胄之後。有時胖大媽故意調遣其掌上千金招呼,該姝年僅十三四歲,貌似娜塔莎金絲姬,美艷之中別有迫人而來一股清純,茱麗葉一般的豆蔻天姿,在倫敦街頭也不多見。座上賓客驚艷者眾,未知做母親的是否有意安排一場「遊龍戲鳳」,讓女兒從非富則貴的賓客中暗擇金龜婿。自從光顧過此店,才體會得撰寫《神曲》的大詩人但丁,何以在翡冷翠的橋頭偶遇年方九歲的比特麗琪以後,為她而窮畢生的靈感寫下不朽的詩。

因蒲香坊的美食姿采,早已戒除了出國必先覓唐人餐館的普遍陋習,移民國外,最好能摒棄中華美食的沙文主義心態,筷子國度的風景固好,刀叉叢中,更有引人入勝、秀色可餐的福地洞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