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娼婦為妻的傳統

利物浦不僅是英國世紀末略帶頹廢美的夕陽之城,市內的唐人街原來是華人踏足歐洲的最早地點。

利物浦的唐人街座落市中心破敗地區,街內有一間酒館,名為「角落」(Nook),內有一牌匾,上誌此是一九一八年中國海員登岸英國後最早的聚腳地,單聽酒館的名字,已知蒼涼落寞之意。酒館斜對面有一家華人會館,曰致公堂,堂內燈火昏暗,設置孫文遺像、條幅對聯、八仙椅桌。但該地早已成為華僑老人收容安身之所,只見幾個老叟三兩橫臥。掀起破舊的布簾,像踏足走進民國初年的世界。

而那些老人的眼神是如此的空洞茫然。時間在這個原始的洞穴裏停止流動,牆上的鐘擺單調的響聲,點點滴滴,好像古簷邊不住滴下的水珠,無窮盡的鄉思滴石成穿,人間何世,那幾張蠟黃枯槁的老臉上彷彿早已遺忘。還有毛澤東與華國鋒的畫像呢,看得出是十多年前《人民畫報》附送的那種彩色巨幅,剝落而發黃的赤子情操,不知到底是愚昧,還是純粹而崇高。

利物浦市立圖書館最近舉辦攝影展,以華僑歷史為主題。原來最初的海員娶本地的娼婦為妻,登陸而開洗衣店、中華餐館。還有幾張圖片,裡面的中國人穿一身格子呢絨西裝,頭髮塗成三十年代流行那種貼服蠟亮,人手青天白日旗,在街頭遊行支持蔣委員長抗日。仔細看來,當時的華人面方眉粗,好像比現今的那批多一些正氣。

或許是娶娼婦為妻的傳統,利物浦的華人娶英國女子為妻至今仍成風氣。很多老翁不大會講英語,卻有一名「鬼婆」洗衣燒飯,一條心地侍奉了幾十年。有一次一家的士高舉辦舞會,只准六十歲以上的中英混血老人參加,到會者全是「半唐番」老人,蔚為奇觀,幾乎人人的先父都是那個年代的海員,母親是從良的妓女,在歷史的燈影裏翩然起舞,歡樂裏有一股世紀悽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