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軚的痛苦

在外國開車,天空海闊,許多人視為新鮮的冒險事。在英國養一輛汽車成本不大,除車價外,保險每年二百餘鎊左右,路稅每年一百二十鎊。負擔不算重了。

連車價也很合理:一輛車齡兩至三年的半新賓士、寶馬汽車,標價從一萬三四千到一萬八九千鎊不等,若在經濟不景時一次付現金,還可以議價。此外英法兩國的產品像獲素、雷諾、雪鐵龍,半新的僅索價五六千鎊,應當心滿意足了。名牌車在外國人心目中亦非人生奮鬥的最高目標,對人說「在德國訂了一部新車,僅港幣一百五十萬,不貴,正在運來香港途中」之類的話,不會令人格外肅然起敬。

英國人開車一般很有紳士風度,禮讓甚殷,在一條小街裏發覺走錯路要掉頭,後面的汽車多能平心靜氣給你一次機會改正,折騰三五分鐘,並不會喇叭聲大作。本人有一次去一條十字大街上誤駛進一條單程大道,前面迎頭而來的車龍戛然而止,方知鑄成大錯,手忙腳亂調轉方向盤,其他三條路上的汽車也都停下來等。難得的是其他司機都能以一種悲天憫人的目光對我的狼狽寄以同情,公路上有如此人情味,是很難得的。

經此一役,我深知「轉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香港人開車非常「醒目」,引伸到在政治路上轉軚成風,對此英國領導人非常體諒,並不苛責,只在一旁對轉軚者的窘態默默欣賞,這種胸襟,想必是從英國的馬路上修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