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逐鹿中原 第四七章 阜陽(二)

正如劉興華所預料的那樣,對於十一師在洪河北岸與解放軍所發生的戰鬥,不僅使張賢,同樣使第十八軍的軍長楊濤也警覺起來,他擔心十一師孤軍深入,會陷入敵人的圍攻之中,於是命令十一師在新蔡城就地休息一日,等待後續的十二兵團大部隊過來。

這個命令對於張賢來說,也是巴不得的,的確,在洪河北岸遇到解放軍之後,他開始猶豫了起來,想要繼續前進,又怕會掉進解放軍的重圍中;但是不走,又於兵團司令官黃維面前說過了大話。楊濤軍長的命令到得恰到好處,正好替他解決了臉面上的問題。

十一師的停駐不前,正好給了襄河縱隊以向東突進的機會,這使得以劉興華與熊卓然為守的襄河縱隊得到了一個難得地行動之機,迅速地離開了新蔡縣,進入東面的安徽境內。

而與黃維的第十二兵團不同,在東北面幾百公里之外的徐州以東的戰場之上,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正承受著因為自己的懈怠而付出的沉重代價。

根據國防部的最新要求,李延年的第九綏靖區機關從海州撤出後,轉到蚌埠組建新的第六兵團,同時商丘的劉汝明的第四綏靖區南下,改為第八兵團,與第六兵團協同作戰。第八兵團沿著津浦路兩側向宿縣推進,並擔任固鎮、宿縣之間的守備。

而就是十一月八日這一天,第十二兵團開始從駐馬店地區東調的時候,第三綏靖區的何基灃與張克俠帶著兩萬多的國軍倒戈向了共產黨的華東野戰軍,於是將徐州東面的防禦線敞開了一道大口子,山東兵團乘機向南直插過來,而這個時候的徐州東面,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已然西調,正好露出了一個很大的防禦空洞,對於共產黨解放軍來說,這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十一月九日夜,中共中央軍委會根據戰場的形勢變化,同時命令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要求兩大野戰軍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國民黨軍的主力,不能令其向南逃竄,這也就是意味著從中央軍委處,已經下定了要全殲徐州劉峙集團於徐州附近的決心。

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因為等待了從海州過來的第四十四軍一天的時候,沒有按照原訂的計畫向西撤退,顯然是相當程度地殆誤了時機,最終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後果。

當第七兵團從十一月七日開始由新安鎮向西面的徐州前進的時候,已經比原來預定的時間晚了一天,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大軍加快速度行軍,並不是沒有脫險的可能。從東面沿著隴海線過來,在邳縣要過運河,此時寒冬時節,河水冰涼透骨,而整個運河之上只有隴海線上的這一座鐵路橋,十萬大軍齊集橋頭,誰也不願意涉水而行,所以將這一座鐵路橋擠得嚴嚴實實,場面極其混亂。這真是一個鬼使神差的時候,黃百韜身經百戰,在這裡卻犯了一個十分低級的錯誤,竟然沒有想到要在運河上架橋通行。便是這樣,第七兵團在運河東岸緩緩過橋,又遲滯了一日,這無疑是給北面急速穿插而來的共軍華東野戰軍創造了一個極好的戰機。

在十一月九日的時候,粟裕指揮著華東野戰軍已經完成了對黃伯韜的第七兵團的包圍,山東兵團主力如下山的猛虎一樣,在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日,殲滅了第七兵團西撤的先頭一個師,等於是徹底地截斷了第七兵團的退路。十一月十一日,華東野戰軍將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合圍在了運河以西的碾庄地區。

之前,徐州剿總司令劉峙,還錯誤地認為解放軍的目標是要攻取徐州,所以對徐州四周加強布置,以防萬一。而對於徐州東面兩個兵團的西撤,則命令以躍進式的方式,兵團滾動行軍,第十三兵團撤走之後,在運河西岸的碾庄等地區留下了大量的防禦工事,而這個時候,行進至此的第七兵團正好可以藉助於這些工事,對圍過來的敵人做堅決的抵抗。

杜聿明臨危受命,剛剛從遼瀋的戰場上回來,又於十一月十日夜晚抵達徐州,這個副總司令,在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蔣總統特派到徐州來指揮作戰的代表,便是連劉峙也非常明白,他這個名義上的總司令也要認真地來聽取杜副司令的意見。

此時,劉峙等原徐州剿總的許多高級指揮官,還在被解放軍四處的運動所迷惑著,對於共產黨部隊的這次作戰企圖根本就作不出一個全面的判斷,一群人都在束手無策。杜聿明的到過,認為解放軍的作戰部署,肯定會有一個主從之分,絕對不可能處處都是主力,所以根據他過去與共軍的作戰經驗,很快便做出如下的判斷:

其一,華東解放軍目前可能還不是直接攻打徐州,而是集中主力先消滅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而其他部隊都處於打援的從屬位置,包括這些調動來用以圍攻徐州也只是一個障眼法。

其二,在徐州以西的黃口、九里山以北到不老河北岸的共軍,只有極少數一部牽制國軍,應該可以大膽地抽調兵力。

在作出這兩個判斷之後,杜聿明同時還判斷出來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主力極有可能南下阻擊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向東北挺進,並且根據這個要點,他提出了兩個解決的方案:

第一個,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調集徐州西面的第二兵團等部,會同北上的第十二兵團,迅速擊潰中原野戰軍的六個縱隊,然後再回師東向,擊破華東野戰軍,以解黃百韜第七兵團之圍。

第二個就比較簡單了,那就是全力解黃百韜第七兵團之圍。

對於杜聿明的兩個提案,杜副司令極力主張以第一方案來運作,但是卻召來劉峙等徐州剿總內部許多高級指揮官的反對,他們認為第二方案才是最佳選擇,而且認為也是最符合蔣總統意圖的。在與第二兵團的司令官邱雨青等人商議後,徐州剿總最終還是以第二方案來進行。

在確定了以正面解救黃百韜第七兵團作為徐州剿總的主任務之後,圍繞著這個目的,徐州周圍的國軍各大兵團再一次調動開來,與此同時,催促電也再一次發到了此時還在新蔡附近的第十二兵團指揮部,這個電令是明確告之第十二兵團到達阜陽後繼續向徐州方向挺進,以幫助黃伯韜的第七兵團解圍。

※※※

十一師在新蔡城附近休整了一日,再向東去的路已然平靜了許多,又經過兩天的行軍,終於在十一月十二日到達了淮北的重鎮阜陽。

阜陽,位於淮北大平原的西面,淮河的最大支流穎河的下游,泉河匯入穎河之處,自古以來便是豫皖地區最重要的水陸兩運的中心,正是襟帶長淮,東連三吳,南引荊汝的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時候起,便是梁、宋、吳、楚之間的要衝,齊、魯、汴、洛之間的要道,向有淮南內屏,東南樞轄這稱。由於地處淮河大平原上,四周河水洄曲,地勢非常平坦,又幾乎無險可守,所以所建的城牆便越發得厚實高大;卻又由於年年水患猖獗,戰亂頻繁,這片本來十分肥沃的土地,在這個時候卻又顯得荒涼破敗,便是好不容易見到一座村莊,也難得見到幾個人影。

在十一師到達阜陽之前,這裡原是新成立的整編七十四師的轄區,整編七十四師倒是在這裡苦心經營了半年之久,完備了許多的城防工事,後來整編七十四師北調到了商丘,阜陽一度被解放軍佔領,成為豫皖蘇解放區的一部分,但是在隨後的國軍進剿中,解放軍主力部隊從這裡撤出,國民黨的地方保安團重新佔據了這裡,直到十一師從西面過來。

不管十二兵團什麼時候再向北挺進,在這個時候,阜陽無疑成了大家從河南出發後的第一個集結點,第一梯隊的左右兩部分隊伍的目的地都是這裡。

十一師是十二兵團最先到達阜陽的,到達這裡後,張賢馬上將十一師分派出去,以維護這座古城的安全。第二天,兵團指揮部也到達了這裡。而作為左路的第十軍等部,也已經到達了阜陽以北,穎河上面的太和縣城,那裡離著阜陽也不過六十多里地。

黃維再次召集大家開了一個碰頭會,在這個會議上,當然首先宣布了徐州方面的最近部署,同時也向大家通報了黃百韜部被解放軍圍攻的消息。

「我們十二兵團還要繼續北進,按照徐州方面的要求,要我們儘快趕到宿縣,與劉汝明部匯合,以保證徐州南面的安全,以及津浦鐵路的通暢!」黃維朗聲地對大家發布著上面的軍令。

「不知道司令有什麼計畫?」坐在上首位置上的第十軍覃軍長問道。

黃司令命人鋪開了一張很大的地圖,他走到了地圖之前,用手杖指著上面的標識,道:「我們的行軍還是按原來的計畫,分來左右兩路,你們第十軍與第十四軍還為左路,從太河渡過穎河,向東北插向渦陽,渡過渦河後與右路合兵一處,向宿縣移動!」他說著,又看了看覃軍長下首坐著的十八軍軍長楊濤,道:「楊軍長,你們十八軍還是與兵團司令部一起,作為右路,從阜陽渡過穎河後,也是向東北方向進發,過西淝河,到達蒙城,然後再以蒙城為跳板,與左路軍合兵一處,進入宿縣!」

楊濤也點了點頭,對於這個行軍方案並沒有太多的異議。

蕭蔘謀長不由得問道:「司令,我們的第二梯隊呢?要不要等一等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