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下似初定,東亞風雲起 第583章 要發財,先變思路

中國的封建官僚都是比較虛偽的,雖然人人愛錢,但是卻羞於言利。明明是千里做官只為財,可是卻偏偏喜歡裝兩袖清風的大清官。久而久之,裝逼就裝成了習慣,所有的官員都不認為發展一地經濟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而真正兩袖清風的林則徐林大清官當然也不例外,這位科舉正途出身的大官僚在翰林院混過資歷,在北京兼職教過書,搞過一個什麼詩社,還在地方上當過考官,還做過御史官、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最後還當過洋務大臣。但是其政績卻都是在治河(黃河被他治了以後照樣泛濫)、農業、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和禁煙(禁出一場鴉片戰爭)上面。從來就沒聽說過林大清官對發展工商業有過什麼貢獻的。

在聽聞朱濟世將發展工商和增加稅收聯繫起來以後,林則徐也不免有些不以為然。這工商末業和官員有什麼關係?那是商人的事情,總不成要官員去幫著商人做買賣吧?

「哦?發展工商嗎?皇上一定是胸有成竹了吧?」林則徐捋著鬍子淡淡地問。

朱濟世微微一笑:「朕自然是胸有成竹,但是東南八省的十六萬地方官中有幾人腦子裡會想到發展工商呢?穆翁,您有過這樣的想法嗎?」

林則徐思索了下,點點頭:「老夫當洋務大臣的時候倒是想過些辦法,可惜沒有等到見效,就成了他人的嫁衣。」

「穆翁還算是知道些工商事情的,可惜大部分的文官都沒有這等想法。」朱濟世侃侃道,「如果在大學士府、鴻儒院當個文官,或是在地方上做個學政,管管科舉考試,不理工商之事倒也無妨,可是為一地父母之官者,若對工商之事不以為意可就不合格了。」

這樣的說法要擱在前朝,林則徐聽了以後一定會嗤之以鼻,但是大明確實是因為工商而恢複的。商人的地位比前清時不知道高了多少,現在的立憲議會裡面商人出身的議員就佔了大半,各地公局也大多為商家所控制。

「朕以為,要發展工商,首先是要讓各地父母之官有這樣的想法。」朱濟世道。

這就是後世所說的轉變思路,如果連發展工商的想法都沒有,大明要走上資本主義的康庄大道可就是難上加難了。雖說商人在工商活動中是起主要作用的,但是官府的推動也是極為必要的,畢竟有許多制度上的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單靠商人是無法實現的。

另外,目前大明東南八省的士紳官員其實是一體的,官員沒有促進工商的想法就等於士紳沒有將資本投入工商的想法。而在商業相對發達的地區,士紳大多參與工商,從中獲取巨額利潤,所以那裡的官府至少不會做什麼限制工商業發展的事情。而在保守封閉的內陸,士紳們只知道讀書收租,官員們一樣將工商視為另類,不僅不想方設法促進,還會想出不少限制工商發展的辦法。所以轉變思路是發展工商的第一步。

「朕以為,以往的地方官之所以不用心於工商,原因有二,一是工商事務於陞官無關,歷朝都是禁止本地人做本地官的,而且為官一任不過數年,地方工商是否發展,同地方官干係不大,他們只須有個好官聲,再撈些銀子上下打點即可高升離任。

第二是官員見識太淺,只知道讀聖賢書,對工商民政一無所知,即使有心發展經濟,也無從下手。」

林則徐微微皺眉,雖然朱皇帝說的都是事實,但也太直接了吧?

朱濟世繼續說道:「而本朝是用本地人做本地官的,而且陞官須得考核工商稅賦,如果為官一任不能繁榮一地,就沒有資格陞官。這樣的官連家鄉都治理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去治理一府、一省甚至是入閣為相呢?難道就因為他們兩袖清風嗎?這樣的與國家無益的清官,朕要來何用?」

朱皇帝頓了一下,又道:「朕現在所行的就是獎勵能員,懲罰庸官。所以不僅陞官要和工商稅賦掛鉤,連官員薪俸多寡都要看一地經濟如何。地方富則官富,地方窮則官窮,窮而不變則官員開缺免職!朕不需要那種窮得叮噹響還以窮為榮的昏官。朕所信奉的道理就是官員愛財,取之有道!所以朕不禁止官員家裡面經商,只要向公局申報備案,在當地主要報紙上公開即可。而且官員薪俸也不是按照級別確定,而是根據所治理地方的稅賦多寡,由當地公局、上級政府和朝廷共同決定。朕打算給上繳稅收最多的南海、番禹、寶安、上海四縣官員以高薪,四縣縣官的年俸定為6000銀元!」

「什麼?一個縣官拿6000銀元!!!」饒是林則徐的養氣功夫都被驚得叫出聲來了。

要知道現在大明的官制和清韃、前明是不一樣的。現在的大明官員編製很多,過去的幕席現在也大多成了正式官員,官衙的開支辦公費用和高級官員的車馬費用也安排專款。所以官員薪俸就是指可以拿回家裡去過日子的銀子,所以這6000銀元其實比過去的12000銀元都多,這差不多就是清韃時候總督、巡撫一級的收入了!

「就是6000!」朱濟世認真地道,「朕也知道這四個縣的財入豐厚同那四位縣官關係不大,但朕還是要給他們發高薪,這是千金買馬骨。不僅這四個縣的縣官可以拿高薪,那裡其他官員一樣可以拿高出別的地方一大截的薪水。另外還有十幾個縣的縣太爺可以拿到4800元,還有五十餘縣的縣官拿3600元、2400元,另有二百餘個窮縣的縣官朕只給他們960元。」

現在大明的官員薪俸實行的是一刀切,縣令的年俸都是960元,在什麼地方當官,干好乾壞都是一樣的。而朱皇帝現在卻打算改革這個「大鍋飯」,要讓縣官的薪水拉開差距,最高的拿5000元,和巡撫一樣高!最低的960元,每月不過80塊銀元,如果光靠薪俸過日子,頂多就能讓一家老小過上中上人家的生活。而且,朱皇帝這裡搞本地人做本地官,窮縣的官根本不可能調往富縣!如果本縣的經濟起不來,你們就一輩子當個微末窮官吧!

「窮縣的官如果想要升官發財,就得想辦法將一縣的經濟發展起來,若是地方富庶了,他們一樣可以拿高薪的。朕稍後會定出一個官員加薪和增加編製的辦法,完全同當地的經濟、稅賦掛鉤。」

朱濟世笑吟吟看著林則徐道:「不過光是有這麼一套激勵的辦法也不一定能讓官員們把心思用到發展經濟上面。因為咱們大明的官員許多都沒見過世面,也不懂經濟,是需要朝廷引導和幫助的,這就是工商促進會的責任了。」

林則徐蹙著眉毛道:「皇上,老夫的身體不好,對工商之事又所知有限,怕是難當此任啊。」

朱濟世擺擺手笑道:「不妨事,穆翁只管擔個名義,工商促進會的事情由朕親自過問。」

林則徐明白了,原來朱皇帝還是看中自己這個士林領袖的金字招牌啊!促進工商這種事情在不少自命清流的士大夫眼裡根本就是惡政,如果別人來做這個會長準保被口水淹死,大概也只有自己和潘世恩這樣的清流大佬不怕他們罵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