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新中國 第500章 大結局:火星上的對話

荷蘭使節團到達中國這件事情,在當時,無論是中華帝國方面還是荷蘭人方面都不覺的是一件非常具有重大意義,非常了不起的事件。

當時的中華帝國雖然剛剛建立才五年左右的時間,可是因為在十七世紀前半段這個時間裡,中國還是那個偉大的,實力雄厚的,高高的站在人類文明的頂峰上的偉大國家,所以中國人還是用一種俯視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的。

大部分中國人,就是被王書輝親自教育出來那些的中華帝國的新中國人,頭腦里仍舊是那種驕傲的,自尊心非常強大的,把一切外國人和外民族當成是低等級文明人類的中國人。

而西方人,特別歐洲人,因為他們本身剛剛從中世紀黑暗的泥潭中掙扎出來不久,文藝復興時代也沒有結束多長時間,所以因為文明程度還沒有實現本質上的飛躍和進步的,剛剛進入到近代史階段的歐洲人,還對中國保持著一種感性的認識,對中國和中國文明,以及在他們眼中龐大和富饒的東方帝國,他們一直保持著一種仰視的習慣。

實際上,就是在一百多年後,引導和啟發了法國大革命,從某種程度上塑造了現代文明的西方思想家們,還一直都對中國以及中國文明保持著也一種非理性的敬仰。

著名的法國思想家,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歐洲的良心」的伏爾泰,還對已經開始進入到文明倒退階段的滿清中國,對生產力開始陷入到全面衰退階段中國社會,進行著某種玫瑰色的幻想。

據史料記載,這位思想家居然還是乾隆皇帝的粉絲,認為乾隆皇帝是個了不起的帝王和詩人呢?

所以對於中華帝國和中國人來說,雖然他們已經能夠明確的分清「紅毛夷人」並不是一個國家的人,知道西歐這個還沒有中國大的地方分好多個國家,通過世界地圖的普及以及地理知識的學習,認識到西歐那些「撮爾小國」都叫做什麼名字,都是在世界的什麼位置上,可是大部分中華帝國的公民們對歐洲的了解也就是這麼一點兒而已。

相對於歐洲來說,中華帝國的國民們還是對南華洲(澳洲大陸)和東華洲(美洲大陸)那些已經被中華帝國海軍艦隊宣示了領土主張和沒有被中華帝國海軍艦隊宣示領土主張,但是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的廣大和荒蕪的土地更加的關注一些。

中華帝國的國民們,哪怕就是對已經成為中華帝國藩屬國屬地的,寒冷、廣闊、荒蕪和人跡罕至,在中華帝國出版的,貼的滿中國都是的世界地圖中,被標識成一片白色和淺白色的鮮卑利亞大荒原的關心和熱情,也遠遠要比那些在他們眼裡還沒有倭國人、朝鮮人、安南人、南掌人等等一切亞洲周邊地區的中華帝國的藩屬國歸化人文明的「河南人」(音譯訛傳)多的多。

畢竟,對於中華帝國的國民們來說,那些黃皮膚和黑眼珠的歸化人,畢竟有可能是上古時代從中國遷徙出去的窮親戚們的子孫後代呢。只要這些歸化人心向中華,能夠主動的認真的學習中華帝國的語言和文字,那麼實現了文明相通之後,中華帝國的國民們還是會非常寬容和大度的歡迎這些上古時代的窮戚們的子孫後代回歸中華民族寬廣和溫暖的懷抱的。

至於那些人話都說不太利索的蠻夷。對於正在努力攢錢想要買汽車的他們來說,有需要特別關心的必要和意義嗎?

對於這個時代的荷蘭人來說,他們也不覺得中華帝國對他們的態度是真的那麼冷酷和強硬,他們也不認為中華帝國掃清了他們在東南亞的殖民據點,把他們在這些地方的移民和官員都關入集中營真的是什麼沒天理的事情。

對於這個時代的歐洲人來說,特別是對於「河南」(中國華國人民的音譯訛傳)、「陰國」(中國華國人民的音譯訛傳)這些信奉新教的國家的人來說,經過了文藝復興,經過了宗教改革,無論是從思想還是從實際都徹底的和天主教會以及天主教國家都分離了出來,徹底的擺脫了中世紀恐怖的黑暗泥潭,開始了大航海、大殖民時代,重新開始了古典文明時代對於智慧的追求的他們,已經在殘酷的(對於被殖民的美洲和非洲的土著人來說)殖民地佔領,土著人屠殺和奴隸貿易中,產生了比較明確,比較理性的叢林法則思想了。

願賭服輸;打不過就認輸;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接受現實,遵守契約;大家一起賺錢歡樂多等等事情,對於還沒有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認為白人就該高人一等思想的歐洲人來說,還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畢竟,十七世紀還不是那個白皮們狂妄自大的輪流坐莊統治世界,輪班當世界霸主的時代。

對於中國,對於中華帝國的強大和強硬,他們還不會像後時代那樣,當著那啥還想著立牌坊,在中國強大的實力面前扭扭捏捏的噁心巴拉的故作姿態。

不管是已經和中華帝國簽訂了承認自己在東南亞的行為危害了中華帝國的利益,承認中華帝國對整個東方世界的統治,承認了中華帝國對藩屬國的絕對主權,附屬著明確的標明了中華帝國對整個歐亞大陸三分之二和南中國海(從南海到南極洲)、東中國海(包括太平洋上的所有島嶼和北美洲東部大陸)的領土主權的正式外交條約的葡萄牙人、英國人,還是還沒有簽訂這些外交條約,剛剛來到中華帝國,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中華帝國簽訂一系列這樣的條約,建立全面的貿易關係的荷蘭人,他們對於中華帝國的態度都非常的理性。

他們無論從文件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覺得有著科幻世界一樣的工業水平,有著無數的鐵路,無數的工廠,無數的國民,無數的軍隊,無數的財富;裝備了他們無法理解的鐵甲艦、大炮、機槍、步槍、飛艇甚至雙翼飛機的中華帝國,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事實上,都理所當然的應該成為世界的領袖,都理所當然的應該佔有地圖上標示的那麼廣闊的國土。

中國不關心世界。甚至可以說,中國沒有必要關心世界。因為中國就是世界。

中華帝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是最文明的人。這不僅是中華帝國國民們的想法,也是開始全面的了解和知道了中華帝國的實際情況的那些現在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以及馬上就要間接的通過他們的歐洲老鄉和前往歐洲展開貿易的大規模中華帝國的船隊了解到實際情況的所有西方人的共識。

不過,荷蘭人的到來,特別是完成了外交談判,快速的和中華帝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和中華帝國建立起全面貿易夥伴關係的荷蘭人的到來,確實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荷蘭人是運輸能力非常強大(對於西方世界來說的)的,以商業和貿易而稱霸歐洲的國家。

它不像後來的英國那樣醉心於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但是它確有著比現在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都要比英國強大的多的遠洋貿易能力。

一萬五千多條商船可不是開玩笑的。畢竟中華帝國的先進遠洋輪船不可能一下子就變成幾萬艘。

所以,有著強大運輸能力和完善的商業體系的荷蘭人,與正在遭遇產品過剩的中華帝國一拍即合。

因為有著強大工業生產能力的中華帝國生產的一切產品,不管是農業產品還是工業產品,不管是普通飲料還是工業機械,從最基本的糧食到最高端的蒸汽輪船,任何一種商品,都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同類產品更優質也更廉價。

所以,當和中華帝國建立起正式的外交關係的聯省共和國的商船蜂擁而至,然後運載著巨量的中華帝國的產品回到歐洲之後,巨大的連鎖反應就發生了。

後世的第三世界的史學家,特別是一些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學習了先進的知識後,回到了本國的「有識之士」們都認為:十七世紀,海上馬車夫荷蘭人和東方世界的統治者中華帝國的結合,對於整個歐洲都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

巨量的極端廉價,極端優質的工農業產品,小到手絹絲帕,大到火炮輪船等等涵蓋了所有隻有想不到沒有不存在的中華帝國的產品,全滅摧毀了剛剛萌芽的歐洲各國的工業和正處於全面衰退狀態的農業。

一方面,因為在中國養病和修養,之後又在中華帝國進行了全面考察的荷蘭思想家范德佩爾回到歐洲後,通過他的書籍對中華帝國進行了熱情的宣傳,讓大量對科學和文明有著執著和狂熱的追求的歐洲知識分子全都流失到了中華帝國,使得歐洲文明的發展進程被打斷。

另一方面,因為中華帝國的工農業產品(農產品這一點沒什麼好質疑的,要知道英國人在十七世紀在印度的殖民地種植糧食運回國後還能賺取巨大的利潤呢。)徹底的擊潰了正處於艱難發展和恢複的歐洲各國的工農業,所以失業的城市貧民和農民們,開始在絕望中對正在轉變成各種買辦的歐洲各國統治階級發起了全面的反抗,使得剛剛有些恢複平靜的歐洲,陷入長達兩個世紀的全面混亂之中。

特別是,當時已經蛻變成帝國主義者的當時的中華帝國的領導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