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解放:平定亂世,先定北方。 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

正在被疏浚和拓寬的大運河上,主要是揚州到淮安一線,並不是特別的好走。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大量的工人以及排成串連成片的各種船隻,讓這一段的大運河顯得擁堵不堪。

王書輝現在正坐著一艘中型內河炮艇向北京進發。

先後考察了北上計畫的西路軍中路軍和東路軍之後,王書輝準備到北京和從中原地區走陸路到北京的中央匯合,開始著手進行中原地區的工農業建設工作了。

北上計畫做起來很困難,組織起來很麻煩,光是為了確定三路大軍北上路徑上的各種礦藏和資源,總人數超過三千人的復興黨中央勘探局就已經不堪重負了。

但是要是簡單的總結一下的話,整個北上計畫也很簡單。

那就是,西路軍用公路開道。公路建設到什麼地方,就組織當地的群眾恢複農業生產。然後選擇條件好的地方建設國營農場,選擇資源豐富的地方建設工礦企業。最後用公路把整個陝西山西和北京連接起來。

中路軍則是用鐵路開道。鐵路建設到什麼地方,就組織當地群眾恢複農業生產。然後選擇條件好的地方建設國營農場,選擇資源豐富的地方建設工礦企業。最後用鐵路把整個河南河北和北京連接起來。

東路軍則是用大運河開道。大運河疏浚拓寬到什麼地方,就組織當地群眾恢複農業生產。然後選擇條件好的地方建設國營農場,選擇資源豐富的地方建設工礦企業。最後用極大的提高了運力的新的大運河把整個江蘇山東河北和北京連接起來。

完成整個北上計畫,王書輝的現代智囊團給出的時間是五到七年的時間。復興黨自己的統計局給出的時間相對較短。用三到四年的時間就能完成。兩者之間的差距,主要是對於工業化的水平理解的差距。

現代智囊團覺得想要建成那種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水平的工業和工業化農業帶的話,至少需要五到七年的時間。他們對於工業化的標準比較高。

而復興黨統計局的那些「精英」們對於工業化的認識,還停留在最基本的蒸汽動力時代。所以他們覺得建成復興黨目前水平的工業和工業化農業帶只需要三到四年的時間。他們對於工業化的標準比較低。

王書輝在明末呆了十多年的時間,已經從一個二十齣頭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大叔了。他的想法更加的實事求是一些。

別管是用三年還是用五年,只要把整個北中國的人口都集中到按照西中東三條線路建成的真正的工業和工業化農業帶上,把五六千萬的中國人都改造成工業人口,把整個北中國都建設成為工業化社會,那麼別說用五到七年的時間了,就是用十年的時間,十五年的時間,王書輝都是願意的。

在這種想法下,王書輝看到淮安到徐州段的大運河兩岸還是一派青山綠水的農業文明的形態的時候,心裡就非常的著急。而當他到了大運河山東段的時候,看到在山東根據地組織下,山東群眾熱火朝天進行著大運河山東段繁忙雜亂的運河疏浚和拓寬工程的時候,心情就變得非常的舒暢了。

因為行程比較著急,所以王書輝並沒有在山東下船,而是在船上和從登州趕到臨清的魯東根據地黨委,以及從濟南趕到臨清的新組建不久的魯西根據地黨委在臨清見了一次面,聽了一下兩個根據地領導班子對最近工作的彙報。

因為登州鋼鐵廠的建設已經完成了三年左右的時間,而剛剛完成建設的兗州鋼鐵廠也開始正式生產,所以山東地區目前的鋼鐵供應還是比較充足的。不過因為國營農場已經在兩個根據地快速的建立了起來,所以兩地的化肥供應比較緊缺。

王書輝聽完了他們的抱怨之後沒有像往常一樣批評他們,反倒是讓孟離給陳封發電報,催促一下化肥廠設備和相應的技術人員的落實工作。

因為最近中央的遷移,確實有一些該落實的工作被耽誤,對於這一點王書輝也不好責備地方上同志們的著急情緒。

不論是修鐵路,造機器還是生產化肥,這些事情的基礎都是鋼鐵和煤炭。這就是為什麼王書輝要求執行北上計畫,一定要注重鋼鐵廠和煤礦建設的原因。

修鐵路需要鋼鐵,造機器需要鋼鐵,而沒有煤和鐵就沒有鋼鐵,而且生產化肥看起來好像是同樣是工業上的事情,因為生產合成氨需要煤炭作為原材料,需要耐高溫高壓的設備,但是實際上因為工業化農業生產的基礎是化肥農藥和農業機械,所以想要把農業生產發展起來,仍舊是需要鋼鐵和煤炭的。

王書輝在考察中成天的在各地強調「以鋼為綱」「以煤為綱」的原因,恰恰不是因為王書輝忽視農業生產,而是因為想要讓全中國人吃飽肚子,那就必須實現農業高產。實現農業高產光靠從現代來的優良種子仍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農業高產需要化肥廠生產的化肥,需要農藥廠生產的農藥,需要機械廠生產的蒸汽抽水機。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以鋼為綱」,「以煤為綱」,其實就是「以糧為綱」。工業和農業,這兩者之間是一個互相捆綁的關係。

因為山東和遼寧地區復興黨的工業建設搞的還算比較好,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工業基礎,所以王書輝才能比較放心的把設備和技術人員撥給他們。如果像北上計畫中的三路軍里的很多人那樣,在當地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的情況下就吵吵著讓中央給他們出設備出人員支援當地的建設的話,王書輝早就把他們罵個狗血淋頭了。

王書輝乘船到了天津,剛一下船就收貨了一個很大的驚喜。由復興軍主力部隊主持的,投入了北京和天津兩地近八萬人的京津公路已經開通了。

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動用了八萬人,完成了一條三百里地的泥結碎石路面的標準臨時公路。這件事情在王書輝看來倒不是非常的值得興奮的事情。

幾乎全部是動用人力完成的道路工程,這對王書輝來說一點都不值得高興。不過對於王書輝來說,這種通過僱傭當地群眾進行建設的同時,對當地群眾進行組織和訓練的思路還是正確的。就說修建這條京津臨時公路吧,除了進一步的完善了京津地區的交通運輸以外,八萬多經過組織和訓練的建築工人,才是讓王書輝很高興的事情。

在這個時代里,真的是有再多的黃金白銀都不如手裡有糧食重要。

只要手裡有糧食,在這個時候的中國真的是絲毫不用擔心找不到人手的。

重新建設一個新城市和改造一個老城市,這兩個工作哪個容易?很明顯,在一片空白上建設一個新城市更容易。

明王朝的城市建設就是在西方傳教士眼中再怎麼先進,再怎麼文明,那也是農業時代的城市。復興黨作為一個工業化的組織,完全沒必要去廢那麼多的精氣神改造那些完全不能適應工業時代的老城市去。

更主要的是,建設一個新城市,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可以直接給城市裡的居民們提供一份實實在在的工作。而且,在復興黨的組織和培訓下,凡是參與了新城市建設的居民們,都可以在參與建設的過程中接受了一遍工業化的培訓。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作為在全中國範圍內唯一掌握著大量糧食的復興黨,才決定不再保存北京老城了。復興黨決定在通州建立新北京。

北京地區的百萬人口,在復興黨的新北京建設過程中將會被分流。除了最多三十萬左右的人口將會在新北京城建成後留在北京之外,其他的七十多萬人口,將會被分流到北京周邊和唐山秦皇島等地的工礦企業中去。

不過就目前階段來說,對舊北京城的拆除和平整的工作,除了紫禁城將會作為國家博物院暫時封存之外,北京城的其他所有建築都將會被拆毀。以及之後的在舊北京城的遺址上建造人工森林都是速生林木和果樹的工作,還都是要由原北京城的居民們在復興軍的帶領下來承擔的。

所以王書輝在通州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他到了北京看到的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

七萬多復興軍中的五萬人都被抽調出來承擔對北京市民的組織和訓練工作了。新北京的前期建設工作目前是由從遼南根據地和魯東魯西根據地抽調過來的三萬多生產建設兵來承擔的。不過最多到1632年8月,他們就可以直接領導幾十萬經過訓練的新生產建設兵進行新北京和冀東北工業區的建設工作了。

按照復興黨的規劃,新北京將不會承擔工業生產或者農業生產的職能。只保留三十萬人左右人口規模的新中國首都新北京,將只保留政治職能。

目前的舊北京城外,舉目望去會給人一種難民營的蕭瑟感。但是對於在營區里生活的原北京市民來說,在「難民營」里生活,可比在天子腳下的北京城裡生活好多了。

從山東遼寧和天津通過海路和陸路運到北京的大量糧食物資,有效的解決了高懸在原北京市民頭上的生存危機。海量的糧食的湧入,讓幾十萬近百萬的原北京市民終於在大明大順兩朝政權崩塌之後,第一次過上了溫飽的生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