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解放:平定亂世,先定北方。 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

其實真要說起來,王書輝也好,復興黨的中央委員們也好,他們的問題都在於,在工業化社會的環境里生活的時間太長,思維上已經完全的工業化了。別小看這十年的工業化建設,至少復興黨高層所處的環境是徹底的工業化的。和出生和成長在現代中國的王書輝一樣,他們都有點脫離基層了。

北中國的陝西、山西、河南、直隸、山東就是再加上江蘇北部地區,現如今的總人口最多也就是在五千萬左右。復興黨已經計畫派出二十萬的正規部隊和生產建設兵管理這五千萬左右的人口,也就是說,實際上復興黨的準備的管理人員的比例,差不多達到了1:250左右了。

這樣的人員比例,要是問隨便一個現在在農場基層,在地方鄉鎮上工作的復興黨基層幹部的話,他們都會說,這也太土豪,準備的也太充分了吧。

他們會說出這種話來也正常,畢竟和北上計畫不同,他們在湖北各地開展工作的過程,算得上是篳路藍縷了。復興黨對湖北根據地建設的人才投入因為是「內線作戰」,肯定不會像北上計畫那樣進行充足的準備。

和王書輝以及復興黨高層認為的,對地方上的接收,就是徹底全面的對當地進行工業化的建設不同,在復興黨的基層幹部眼中,接收工作其實就是組織群眾恢複生產的一個過程。接收工作是和建設工作分開來做的。

地方上的群眾吃不飽飯,復興黨到了當地就要把群眾組織起來,一個是給群眾吃飯,一個是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群眾進行農田水利建設,恢複生產。

等到地方的農業生產恢複了,群眾也適應了在復興黨的領導和組織下勞動了,這個時候,隨著大量的生產建設的物資被運動當地,有礦產資源的地方就會組織群眾進行工礦建設,農業條件好的地方就會組織群眾興建國營農場,既沒有工業條件也沒有農業條件的地方,就會建立起人民公社來。

總的來說,通過湖北各地區復興黨基層幹部按照王書輝提供的《工作手冊》的實踐,他們已經總結出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地方工作經驗。

頭兩年恢複生產,在當地建立起複興黨的威信來。這個過程絕對是個艱苦奮鬥的過程。要說服群眾、訓練群眾、組織群眾,這個工作可是不好做的。

等到兩年過去了,群眾們按照復興黨的辦法,聽了復興黨的話,在農業生產上獲得了難以置信的大豐收,復興黨在當地群眾中建立起威信之後,組織群眾進行道路交通建設的工作就開始了。

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把當地的低等級公路交通和復興黨子在周邊的大型基地聯繫起來之後,大量的生產設備和各種物資就可以運送到當地。有了這些生產設備和各種物資的支持,下面是要搞國有農場建設,還是要搞工礦企業建設,或是要搞人民公社建設,這些後續的建設工作才能正式的開展起來。

也就是說,按照基層的經驗,根本就沒有一下子就把制度徹底的建立起來,一下子就把當地的建設完成這種事情。沒有兩年的組織群眾訓練群眾並用農業建設的成果折服群眾的過程,不能在當地樹立起複興黨的威信,群眾就是吃了復興黨的「救濟粉」,也不會沒頭沒腦的就相信復興黨的那套工業化的道理的。

等到復興黨和群眾們一起通過兩年時間的建設,實實在在的在第一線出力氣流汗水,把當地的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生產全都恢複起來之後,老百姓知道跟著復興黨干,實實在在有好處。他們才會在復興黨的領導下去干那些修路,修河堤,清理航道這種沒有眼前好處的事情。才會在之後進一步相信復興黨的話,參與到當地的工業建設和農業建設中去。

所以對於基層幹部來說,用二十萬經過長期訓練,基本上都完成了小學教育甚至完成了初中教育的,經驗豐富立場堅定的部隊,去對北方几省那五千萬的老百姓進行訓練和改造,其實一點兒也不難。

從最基礎的角度講,把二十萬部隊派到北方,完成前兩年恢複生產取信於民的工作,至少是不成問題的。

這些觀點,原來王書輝是沒想到的。回到現代社會大量的採購糧食物資和生產物資之後,王書輝是在去位於松滋縣的復興黨第二鋼鐵廠路上,在馬家河人民公社和公社幹部群眾座談的過程中,在和馬家河公社社長丁石青交流的時候,才從丁石青的話里反應過來的。

松滋縣在復興黨裡面有三個名人,一個是流民孤兒出身的莫大頭,一個是落魄秀才出身的丁石青,一個是小商人家庭出身的陳立。

莫大頭和陳立在松滋解放的時候都才十來歲的年紀,不過兩個人雖然一個是佃農家庭出身變成了流民,一個是小商人家庭出身變成了流民,但是兩個人在被複興黨接納後都進了復興黨的少年軍接受教育。

莫大頭和陳立都是完成了中級少年軍教育之後沒有繼續學習直接參加了工作的。因為兩人畢業的時候復興黨的黨員幹部基層鍛煉政策還沒有實行,所以年紀輕輕二十齣頭的兩人很快就在復興黨內嶄露頭角。一個在軍隊系統里迅速上升,到現在已經當上了副營長。一個在行政系統里進步快速,現在已經是中央統計局裡的一個副處長了。

反到是比兩個人年紀都大了很多,曾經領導過鄉民造反的秀才丁石青,雖然在復興黨內通過了初級中學學力考試,但是一直在地方上發展。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他才從一個普通的生產建設兵團文書,升到了公社社長的位置上。

不過和前面兩個人比較起來,長期紮根基層的丁石青的經驗豐富,根基紮實,很多事情被他一說,王書輝都得到了不少的啟發。

在馬家河公社和大家交流之後,王書輝就直接給中央發了電報,把丁石青調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成為自己的助手。

王書輝的辦公室全稱叫復興黨中央辦公廳主席辦公室。對於體制非常敏感的丁石青接到自己被調到中央辦公廳的調令之後,真的是興奮地睡不著覺了。面對自己的老婆,比自己小七歲的郭紅霞的不解,丁石青小心翼翼的告訴她,自己這是一步升天,要到翰林院里當官兒了。

郭紅霞是馬家河火柴廠的一個普通女工。她對於自己丈夫說的話並不理解。可是看到一直對自己小心伺候的丈夫有變得趾高氣昂的趨勢,這位常年在一線工作的工人大姐警告自己的丈夫說:

「現如今是新社會了。廣播上說了,明王朝的封建統治階級都要倒台了,整個北方的人民都要被解放了,你這老頭子最好不要說些封建主義的胡話。」

「你當我不知道嗎?復興黨要建立一個新國家,這新國家是個人民民主的國家,是我們這些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可不是你這個老封建想的那種當官兒的騎在人民頭上拉屎拉尿的剝削朝廷。」

想起以前自己全家當流民的苦日子,想起過去給地主家扛活的壞日子,原本不過是想要打擊一下自己丈夫的囂張氣焰,讓他別忘了家裡是誰做主的郭大姐的情緒,激動了起來。她抱起被服從床上坐了起來,對丁石青說道:

「說起這個來我就我有氣。過去我們村子裡的那個老秀才最不是東西,專門喜歡幫著地主禍害我們這些窮人。我也是暈了頭了,怎麼就聽了我爹的話,嫁了你這個老封建了!」

丁石青見自己的老婆來了情緒,趕緊賠笑做小的安慰起自己的老婆來。

復興黨治下的男女不平衡在這幾年才好了一點。丁石青當年娶到郭紅霞的時候,其實郭紅霞本人並不怎麼願意。只不過丁石青「老奸巨猾」的走了「老丈人路線」。郭紅霞的父親,那個很死板的老爺子對丁石青的讀書人身份很看重,才堅決讓郭紅霞嫁給了比她大七歲的丁石青的。

丁石青娶了郭紅霞之後,對郭紅霞可從來沒有敢表現出過一丁點的大男子主義來。他是真的把自己的這個費盡心力才娶到手的老婆當個寶來伺候的。等到郭紅霞接連給丁石青生了兩個兒子之後,丁石青在家裡的社會地位就更進一步的直線下降。

用公社黨委書記鄭一凡私下裡的話說,在丁石青家,排在第一位的是郭紅霞,排在第二位的是孩子,排在第三位的是孩子們養的小貓和小狗,在這之後才是丁石青的位置。

其實說起來,除了丁石青寵愛自己的老婆這個明面上的因素之外,這也和郭紅霞本人在火柴廠里掙的工資比丁石青高有直接原因。郭紅霞在職稱上是三級工。丁石青才是個副科級的幹部。郭紅霞的基本工資和職稱工資再加上崗位津貼和加班補助以及獎金分紅,加起來比丁石青這個副科級幹部高出將近五塊銀元來。

可以說,丁石青家裡的那些傢具擺設和各種新鮮的生活用品,以及在銀行里的存款,基本上都是靠了郭紅霞才有的。

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問題。

在科級幹部這個圈子裡,其實大家基本上都是大哥別笑二哥,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只要自己的老婆是有三級以上的熟練工職稱的工人,那這些基層幹部在家裡的腰杆子就都直不起來。

鬥爭其實是無處不在的。作為男人,特別是作為讀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