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解放:平定亂世,先定北方。 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

1631年一月里的一天,坐了兩天兩夜船的復興黨石柱人民公社黨委書記馬祥麟,在清晨抵達了武昌碼頭。

從1625年到現在,馬祥麟幾乎每年都要到武昌好多次。光是參加會議他就要至少每兩三個月來一次。

不過頻繁的來到目前復興黨中央所在地的武昌,並沒有給馬祥麟任何的厭煩感。因為不管他到武昌來了多少次,他都能明確的感受到武昌城正在發生著劇烈而又快速的變化。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武昌城,絕對是非常的恰當的。

下了船,馬祥麟就乘坐著武昌碼頭到武昌市區的市內小火車往武昌市區趕。

新的武昌市比過去大明時代的武昌府城擴大了五六倍的規模。想要從碼頭到復興黨中央辦公地,現在做四輪馬車都有些慢了。好在兩年前,復興黨武昌市委市政府就建立了市內的軌道交通。即使轟鳴的蒸汽機車給城市帶來了不小的噪音和空氣污染,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雖然目前設置在大冶的復興黨第九鋼鐵廠的鋼鐵年產量已經超過四十萬噸了。但是對於復興黨來說,仍然只有鋼鐵不夠的問題,不存在鋼鐵剩餘的問題。光是湖北根據地、魯東根據地和遼南根據地正在大規模上馬的鐵路建設工程,就能把復興黨直屬的十七家平均年產量十五萬噸的鋼鐵廠的產能吃的乾乾淨淨。

所以即使是復興黨的黨政軍最高機構的辦公樓,也不過是竹筋混凝土的構造。和那些磚混結構的居民樓一樣,這樣的構造使得復興黨中央機關的辦公樓,也都只有三層高。只不過因為現在的土地資源不是那麼緊缺,才使得復興黨中央機關的辦公樓比一般的居民樓更寬更長,佔地面積更大而已。

說起竹筋混凝土來,這項技術可不僅僅是用在房屋建設上的。目前在復興黨的市政建設中,這種混凝土也是被廣泛的用來鋪設水泥地面的。

鋼筋混凝土用不起,竹筋混凝土總還是用的起的。除了王書輝對於這種充滿了豆腐渣工程味道的建設工程心中非常不滿以外,復興黨的那些出身農業社會的黨員們,大部分都沒有什麼別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雖然復興黨已經能夠使用工業化的手段以每年百萬噸的規模生產鋼鐵了,但是一切鋼鐵製品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還是非常奢侈的東西。

在王書輝看來經過七八年建設仍舊非常「窮矮搓」,充滿了泥土的芬芳的武昌城,對於馬祥麟來說,那就是偉大而又壯觀的現代化城市。就以復興黨中央機關的辦公樓來說吧,雖然三層的紅磚紅瓦起脊結構的樓房在石柱人民公社也是很常見的了,但是中央機關辦公樓的規模配上辦公樓前那「巨大」的廣場,仍舊是非常的令人敬畏的。

特別是剛剛建成不久的復興黨中央機關的無線電發射塔。這種不到三十米高,在王書輝年幼的時候曾經遍布東北老工業城市的各個區縣的機關單位的無線電發射塔,在馬祥麟這個純粹的農業社會土慫眼中,那就是個實實在在的神跡。

全鋼鐵結構,布滿了鉚釘和鋼樑的二十幾米的鏤空鐵塔,在這個時代里確實算得上是個偉大的工程了。

和在枝江縣時一樣,王書輝的辦公地點仍舊是一座兩層小樓。小樓的一樓是他的辦公室,二樓是他的起居室。只不過和過去不同,想要見到王書輝不再那麼簡單和方便了。即使像馬祥麟這樣提前掛了號的,也在樓外的接待處等了兩個來小時才輪到他和王書輝見面。

馬祥麟雖然是王書輝的弟子,但是和那些不再長期呆在王書輝身邊的學生一樣,他也是和王書輝很長時間才能見上一面的。馬祥麟有一種比較奇特的感覺,那就是無論什麼時候見到王書輝,王書輝總好像變得年輕了一點。

其實這倒不是王書輝變年輕了,而是因為時空門的影響,王書輝的衰老過程似乎停滯了。但是馬祥麟等所有的普通人都在變得年長,這就使得王書輝顯得正在變年輕。

不過外表上不變老,氣質上總是會有更多的變化的。比如馬祥麟就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老師氣度越來越沉穩,神情越來越疲憊。王書輝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變得更加的簡單和明確,這給王書輝身上增添了更多的堅定而又沉穩的長者氣度。

激動地和王書輝進行了擁抱,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思念之情後,王書輝就很直接的對馬祥麟說出了這一次找他來的目的。

復興黨馬上就要開始的北上計畫,需要對北方地區乃至東北地區的環境和情況比較了解的人。馬祥麟和一千名參加過東北戰事,對京師一帶的地理情況比較了解的戰士,將會被抽調參加復興黨的北上行動。其中馬祥麟本人將會作為參謀人員,加入復興軍北方第一軍團。其他一千名戰士將會在接受偵察兵訓練之後安排到各個部隊里。

三言兩語的和馬祥麟交待了工作之後就到了午飯的時間。按照慣例,王書輝的弟子們和王書輝見面,總要被他留下吃頓便飯。

當然了,因為中央機關已經全面的食堂化了,所以王書輝和弟子們吃飯也不再是家宴了。王書輝的警衛員幫助王書輝和馬祥麟到食堂打好了飯,兩個人就在王書輝的辦公室里的一個小圓桌上吃起飯來。

和十年前一樣,和王書輝吃飯並不是令人舒服的過程。過去的那種折磨感現在仍然依舊,只不過這種折磨在某些人眼中已經變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對於一些頭腦里想的比較複雜的人來說,不是王書輝的弟子,還受不到這樣的折磨呢。

在吃飯的過程中談工作是非常的倒人胃口的。

比如現在,王書輝三口兩口的吃光了一大飯盒的土豆泥,又吃掉了六七個雜糧饅頭,把青菜燉雞骨架湯仰脖喝個精光之後,就開始詢問正在著急忙慌的往下塞食物以待老師問話的馬祥麟。

拿筷子點了點大海碗,王書輝對馬祥麟問道:

「石柱地區的工農業建設也有五六年的時間了。現在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怎麼樣,你給我說一說。」

隨便用手邊的手巾擦了擦嘴,馬祥麟對王書輝說道:

「按勞分配,獎勤罰懶。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幾年我們石柱的農業建設基本是就是一個梯田越來越多,果樹越來越多,桑樹越來越多的狀況。有分紅制度在這裡擺著,大家都是想多分紅,多得東西,多掙錢的。所以生產積極性還是挺高的。」

「有了更多的原材料,工廠的產品就越多,工人的工資獎金就越高。反正現在大家在工作上賣的力氣,不比當年當兵的時候小,還要比那個時候賣的力氣大。畢竟都是直接關係著兜里的錢啊。」

點了點頭,王書輝繼續問道:

「說說細節問題。群眾吃的怎麼樣?穿的怎麼樣?住的怎麼樣?醫療辦的好不好?教育辦的好不好?我也不想從你嘴裡聽數據,我就讓你講講具體情況。」

馬祥麟就像一切在數學教育上基礎差的人一樣,對於數字不敏感。所以聽到老師不問他具體的數據,馬祥麟心裡鬆了口氣。

他撓了撓腦袋,對王書輝說道:

「吃飯能吃飽,大食堂里的飯管夠。這幾年的情況好多了,大家吃起東西來有了幾分斯文氣,不再像個餓死鬼投胎的樣子了。穿的也沒什麼好說的。大家都是一樣的工作服,一年兩套。分不出什麼好壞來。也就是那些女人們,要講講漂亮,總要花錢去忠州和奉節那些縣城裡買些花色的布料做些衣服。搞的大家都說工資不夠女人折騰的。」

「現在大家的日子好過了。但是想法也多了起來。嫌家裡的傢具不夠氣派的也有了。社裡的幾個木匠搞了個木器行,買賣做的不錯。還有就是大家總吵吵大食堂里的伙食不夠好,油不夠大,肉不夠多,總有些年輕人喜歡叫嚷的。大部分人還都好。」

「對了,公社裡二十齣頭的年輕後生們,現在開始講究起買收音機了。這個收音機的價格挺貴的。他們職稱低工資少買不起,說了不少怪話。」

說了一通年輕人的壞話之後,馬祥麟有些訕訕的說道:

「過去為了吃口飯,拿命給那個狗朝廷去拼,也就能維持個糊口而已,現在這幫東西倒不知足起來了。呵呵,我教訓了他們幾次,但是後生們總是那樣,喜歡瞎起鬨。」

王書輝聽了這話,臉色變得很不好。馬祥麟不是個會看臉色的人,仍舊在那說些年輕人不知足之類的話。

聽了一會兒,王書輝嘆了口氣,對馬祥麟說道:

「我們復興黨的核心理念是什麼?是為人民服務!現在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有怨言,這就是我們復興黨的工作做得不夠好。你這個傢伙不想著怎麼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問題,怎麼好說人民群眾不知好歹呢?」

馬祥麟不是不知道不應該說人民群眾的壞話,馬祥麟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老師不喜歡幹部說人民群眾的壞話。馬祥麟自己也不想說人民群眾的壞話。可問題是,人民群眾想要開更多的工資,想要買更多的東西,這個問題不是馬祥麟本人能夠解決的問題。

就以公社的農業生產來說吧。每年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