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解放:平定亂世,先定北方。 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

因為繁榮的商品經濟,城鎮化水平可以宋代像媲美甚至超過宋代的明朝,她的市民文化是相當的豐富的。

在封建農業社會裡,市民文化的豐富,主要體現在曲藝作品的多樣性和普及性上。比如說,雖然地處西北邊鎮,曾經在延安衛當過兵的張獻忠就在衛城的茶館裡聽過說書。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作品,在大明朝的市民中,大部分人都聽過有關《三國演義》的評書。張獻忠在延安衛當兵的時候,聽到的唯一一段書,就是《三國演義》里關於關羽的一小節故事。雖然已經過去有段時間了,可是張獻忠對於說書藝人形容關公的說法還是記憶猶新。

當時的說書藝人形容使用八十二斤大刀的關公,就像個威力驚人的史前巨獸一樣。據說那種小宇宙爆髮狀態的關公輪著大刀的時候,那是「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恐怖狀況。

作為一個武人,張獻忠對於關公大老爺那巨大的戰鬥力是相當的敬仰的。走上造反之路的他,有時候也想像過自己可以具有那種讓人「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巨大武力。

然而不幸的是,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漢代的計量單位和明代不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為張獻忠的身份地位,最多也就是能夠接觸到一些勉強能吃飽飯的土匪山賊,要不就是連飯都吃不飽,生活在生存邊緣的普通百姓。

別說漢代和明代的計量單位不同了,就是明代真有像關公那樣可以用八十二斤的大刀作為武器的人,按照張獻忠所處的社會階層,他也根本就見識不到。

所以,那種傳說中的「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巨大武力,張獻忠還一直沒有機會見到。

直到今天。

火炮這個東西的發展,也是經過了實心炮彈、開花彈這些黑火藥作為發射葯和爆炸藥的時代之後,發展到了發射葯和爆炸藥都使用現代烈性炸藥的階段的。

在TNT和黑索金被發明和廣泛使用之前,黑火藥炮彈的威力因為火藥加工技術的進步,確實也得到了長足的充分的發展。

可是當烈性炸藥被發明和應用之後,黑火藥炮彈的威力就變得非常的弱小了。

在1625年以前,因為還沒有能夠在本時空建立起合格的化工企業,復興軍一直停留在精加工黑火藥的時代。到1625年,苦味酸炸藥在復興黨工藝技術院兵工局的努力下仿製成功。在苦味酸炸藥被成功工業化生產之後,TNT炸藥的仿製和生產也在當年就實現了突破。

所以,在1627年,復興軍所有的大炮使用的就都是填裝了TNT的炮彈了。

和黑火藥鑄鐵炮彈不同,TNT鋼製炮彈的威力讓復興軍上下都非常的驚訝。和黑火藥鑄鐵炮彈比較起來,TNT鋼製炮彈的爆炸效果更好,殺傷範圍更大。而且因為使用了新的發射葯,大炮的射程也更遠了。

這種殺傷效果驚人,最大射程可以達到六公里的大炮,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復興軍自己都感到驚訝,那麼對於張獻忠的這種冷兵器都配不全,連落後的青銅大炮長什麼樣都不知道的農民造反軍來說,復興軍的炮擊效果有多驚人,大家就可以想像了。

在愣住了半分鐘左右的時間之後,腦袋恢複功能的張獻忠的腦子裡,反反覆復的充滿了那句「沾著即死,碰著則亡」的話。

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的想法很簡單。他們並不在乎在前面的,作為炮灰的,剛剛有所動作的上萬流民。由木樁和鐵絲網組成的防線,在古代人眼裡可能有點弱不禁風,沒有堡壘城牆有防禦效果。可是事實上,這種由壕溝、鐵絲網組成的多層防線,古代人其實一丁點兒的辦法也沒有。

就是復興軍讓那上萬的流民跑到陣地前面來,那些流民們也只能在復興軍由壕溝、鐵絲網組成防線前束手無策。

所以,復興軍打擊的重點對象,是作為督戰隊存在的,驅趕著流民充當炮灰的,騎著馬的張獻忠的核心騎兵。

有一些小說里寫到古代人面對代差級別的近現代軍事打擊的時候表現的哭爹喊娘。這種說法其實是不現實的。

就以目前復興軍和張獻忠造反軍的戰鬥來說吧。當殺傷效果驚人的TNT鋼製炮彈在位於後陣的張獻忠騎兵部隊里爆炸的時候,張獻忠的這支在明末有著相當戰鬥力的騎兵部隊里,除了橫飛的血肉之外,就是四散奔逃的戰馬。

張獻忠的那些騎兵根本就沒有功夫哭爹喊娘。戰馬這種敏感的動物在接觸到了超時空水準的炮彈的襲擊之後,巨大的爆炸聲立即讓這些脆弱的動物崩潰了。所有的戰馬都被爆炸聲所嚴重的驚嚇。

受驚的戰馬根本就不管自己背上的騎手是什麼樣的反應,她們都驚恐的尥著蹶子掀掉自己背上的人類,之後四散奔逃。

人類在面對極端突然的突發性狀況的時候,會進入一種發愣的狀態。其實這是人類大腦對人體的一種自發的保護性反應。這個發愣的過程,實際上是在讓人類對於突發性狀況有一個可以慢慢適應的過程。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這個發愣的過程,劇烈上升的血壓會給人造成多大的傷害。想想也是,現代社會裡那麼多的腦溢血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張獻忠面對復興軍的這種突然而至,從天而降,超越了人類目前的認知能力的巨大軍事打擊真正的驚呆了。

就是在自己胯下的戰馬開始無目的的瘋狂奔逃的時候,張獻忠也不能理解自己到底遭受了什麼樣的遭遇。

張獻忠不是沒有見過大炮什麼樣子,那種「威震十里」的紅夷大炮他當然沒見過。可是在延安衛當兵的時候,什麼叫虎蹲炮啊,什麼叫佛郎機啊,這些小型的青銅火炮他還是見識過的。

張獻忠甚至看到過幾次這種小炮的實戰發射。當時,張獻忠心裡還對於這些小炮還非常的不以為然,認為這些笨重繁瑣的武器,「也就是個大號的爆竹。」

現實也確實是如此的。張獻忠從1624年開始起兵造反,在大明朝的軍事重地陝西和山西地區,和各路官軍,包括弧稱大明朝戰力最強的邊鎮邊兵都打過不下十幾次的仗了。在張獻忠眼裡,大明的邊兵厲害,那是因為邊鎮的衛所的那些軍官有著按照韃子騎兵訓練出來的強大家丁。

要不是這些騎術很好,作戰方式像韃子一樣很野蠻很激烈的邊鎮軍官的家丁們的話,普通的大明邊鎮的那些作為炮灰的步兵根本就沒有和自己的馬隊對抗的資格。

在張獻忠心裡,真正可能會對自己產生威脅的只有邊鎮的家丁騎兵。就是對於邊鎮的家丁騎兵,張獻忠也認為他們不足為慮。他覺得只要衝陣的炮灰流民的規模足夠大的話,邊鎮的家丁騎兵其實也不是他的對手。

張獻忠在軍事上的信心,那是在大明朝軍力最盛的九邊邊兵身上找到的。在這個時代里,能和大明邊兵打的有輸有贏不相上下,確實也是值得自傲,足夠建立自己的軍事信心的事情。

不過,在各個方面都領先超越張獻忠幾百年的復興軍面前,張獻忠在軍事上的能力和信心,都是非常可笑的東西。

那是因為,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第一批次的二十門大炮的第一輪發射,就讓張獻忠的核心部隊崩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