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發展:成為土豪,種田築基。 第228章 四省攻鄂5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官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李鴻章就曾經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他說一個人如果連做官都做不好的話,那他什麼事情也做不好。種地種不好,做工也做不好。

當然了,李鴻章的話要放到他所處的那個歷史環境中去看。在具有殖民性質的半奴隸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滿清王朝末期,當一個昏官,當一個劫民自肥的貪官,當一個無所事事的庸官,在大清朝那個環境中是個非常簡單的事情。

不過呢,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哪個王朝中,想要做一個清廉的官,負責任的官,辦事情的官,解決問題的官,那都不可能是個簡單容易的事情。別說在封建社會裡了,就是在現代社會,想要找幾個清廉的,負責任的,辦事情的,解決問題的官,無論中國外國,你看看能找到幾個。

所以說,在大明王朝這個環境里,不論能力的大小,真心的想要做事情解決問題,在整體昏庸腐朽的這個大環境里有多費勁,那是可想而知的。

偏偏的,被差不多所有的文官看成是絕對的壞人的魏忠賢先生,確確實實的想要為天啟皇帝陛下管好國家,做一個大明王朝里做事情解決問題的掌舵人。他的這種理想,必然的要和現實發生激烈的碰撞。

魏忠賢的治國之道,說起來還是從天啟皇帝那裡學來的。天啟帝這個當了多年皇太孫的年輕人,他接受的君主教育相對的比較全面。你別看此君天天沉迷於木匠工作,可是對於治國這件事情呢,他倒是有著傳承自祖宗們的絕招的。

天啟皇帝曾經明明白白的告訴過魏忠賢,大明朝的事情,只要把兩個重點抓住了,其他的事情就都好辦了。這兩個重點工作,一個叫錢袋子,一個叫槍杆子。國庫里得有充足的銀子,手底下得有能打仗的部隊。只要有了銀子和部隊,天底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從他的祖父萬曆皇帝那裡學來的經驗。)

當然了,無論是天啟皇帝從他的祖父和父親那裡學這些道理的時候,還是天啟皇帝向魏忠賢解釋這些道理的時候,在語言表達上這些話肯定都要非常的文雅。只不過在魏忠賢這個半文盲看來,那些聽著文縐縐的話,理解起來的意思就是這樣的。

當過流氓混混,在街面上混過很長時間的魏忠賢,特別的能夠理解錢袋子和槍杆子的道理。他從自身的實踐出發也知道,當年在他的老家滄州肅寧縣的街面上,地位最高實力最強的大混混,就是那種家裡頭有產業,手裡頭有人手的人。比他們能拼能砍的人有的是,可是真的能成氣候的,還是那種有產業有人手的大混混。

魏忠賢知道這樣的道理,在治國的時候貫徹的也是這樣的道理。在對國家稅收的保障上,在對軍隊的控制上,魏忠賢從來沒有放鬆過。收稅他用的是太監,軍隊他用的是拉攏。一邊是各地的稅監,一邊是對邊軍中的袁崇煥和毛文龍等人的大力拉攏,魏忠賢總算依託著投靠他的和東林黨黨爭失敗的原浙黨楚黨的文官,把大明朝這個龐然大物大體上掌控住了。

對於魏忠賢來說,整個西南和一個武昌相比較,自然而然的是整個西南的安定更重要。

武昌府說起來是湖廣的省會,可是有他沒他,整個湖廣的稅收情況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畢竟,武昌附近的土地,幾乎都被楚王府把持著,朝廷從武昌收不到多少稅收。

姚宗文坐鎮襄陽府,雖然在軍事上沒有什麼建樹,可是在稅收工作上他完成的比較到位。魏忠賢可是知道,為了保證湖廣各地賦稅安全按時抵達,姚宗文可是把整個湖廣為數不多的兵力都用來保證稅銀押解的安全了。

從這個角度上看,武昌府雖然暫時被亂兵控制,但是這並沒有對大明朝的整體狀況產生什麼太大的危害。而從相同的角度出發,西南地區的四五個省份雖然每年的稅收並不是很高,可是四五省相加的總數還是非常龐大的。一旦整個西南地區再次動亂起來,那麼,四五個省份的稅收都有可能無法保證了。這樣的風險,魏忠賢並不想冒。

只不過,改變既定的平叛計畫的最大障礙不在朝廷方面,而在於對於楚藩滅絕耿耿於懷的皇帝陛下。做皇帝陛下的工作,就成了魏忠賢的工作重點了。

好在專業木工天啟陛下對於朝政也好,對於宗室也好,他的興趣都沒法和他的木匠工作相比較。對於這些問題,他都是三分鐘的熱度。所以,做他的工作也不會很難做。

魏忠賢專門挑了個皇帝陛下做木工興頭最足的時候前去稟報計畫變更的事情。果然,天啟皇帝不耐煩的擺著手告訴魏忠賢說:「朝政一切都由大伴承擔,別來煩朕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魏忠賢解決了皇帝的問題,立即就下達了新的命令。他命令秦良玉帶兵重入貴州,協助貴州巡撫處理奢安叛亂。同時,他又命令五省軍務總督朱燮元統合五省兵力,即日解決武昌兵亂。

魏忠賢的看法是,朱燮元和秦良玉,這兩個人都有打仗的能力。把他們兩個安排在一起,不是因為武昌兵亂有多麼難以解決,而是在當時有快速漂亮的解決武昌兵亂的需要。

現在,西南地方特別需要秦良玉的白桿兵去解決問題,那麼只用一個朱燮元來平定武昌兵亂,這個效率和速度肯定會相應的降低。可是魏忠賢覺得,以朱燮元的能力,他還是能夠解決武昌兵亂的。

朱燮元在襄陽府五省總督駐地接到朝廷旨意的時候,心裏面是一片苦澀的。

朱燮元這個人,在歷史上是留下名字的人物。在《明史》中,明末西南地區的安定,完全是在他的手下實現的。可是,滿清編的那本《明史》就是那麼經不住推敲。

實際上,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用心的想一想就能知道事實是什麼情況了。

歷史上,朱燮元掌控了西南西北幾個省份的軍事力量,頭頂上頂著總督和尚書的頭銜,手裡頭握著生殺予奪的尚方寶劍,下面又有大明朝唯一可以對東虜女真以少勝多的天下第一強兵的白桿兵。在這麼多優勢的情況下,此公居然前前後後折騰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把兩個山裡面的叛亂村長給鎮壓住。

就是這樣,他還在西南留下不少的尾巴。到了明朝滅亡之後,西南地區又弄出一個土司造反的沙普之亂來。

就單從這角度來說,就能看出這個被《明史》吹上天的朱燮元到底是個啥水平了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