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發展:成為土豪,種田築基。 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

「民族問題的本質還是階級矛盾。」

「只要抓住這一點,我們就能分辨,誰是製造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野心家!誰是被野心家欺騙和蒙蔽的無辜同胞!」

「對於被欺騙和蒙蔽的無辜同胞,我們要教育他們,團結他們!對於一切製造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野心家,我們必須堅決的消滅之!」

——1621年王書輝《復興會的民族使命》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第二不拿群眾一針線,群眾對我擁護又喜歡。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努力減輕人民的負擔。三大紀律我們要做到,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

公元1621年五月,秦良玉率領五千白桿兵,乘坐復興會提供的八艘中型蒸汽明輪船,從高家鎮碼頭出發,逆長江而上,向重慶進發。

復興會的蒸汽明輪船本身的運載能力雖然有限,但是每艘輪船後面拖著的專用運兵駁船,卻可以輕鬆的裝載士兵和物資。

秦良玉和大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一起坐在復興會專門準備的,設置了專門座位和頂棚的駁船上。兄妹三人正在議論復興會這次提供的兵器有多麼犀利,板甲有多麼合身堅固。突然,秦良玉聽到緊隨其後的船上,復興軍志願營戰士們唱起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時間沉默了起來。

看到秦良玉若有所思的面容,秦邦屏嘆了口氣,對秦良玉說道:「三妹,你二哥(秦邦翰)不是已經都說了么。王儀賓之所以行事這樣肆意,那是因為三代天子的寵信。他可不是你想的那種,只是個單純的精通兵書戰策的讀書人。」

「他是遼東將門出身,機緣巧合做了枝江郡王的女婿。雖沒聽說過他在兵事上有什麼才能,可是京師傳言,這位儀賓可是精通經營聚斂之術的。開工坊,辦廠礦,一年之內,就賺取了巨萬家資。三代天子都收了他不少的好處,所以才對他寵愛有加。這不是,天子現在連荊州衛指揮使的差事都給了他么。」

「既然他有了衛所武官的身份,以他遼東將門的出身,訓練幾百個軍兵,這又有什麼好顧慮的。天子都許他這個親戚做官,你還有什麼好顧忌的。」

「再說了,雖然跨境出兵有違軍法制度。但是,以他的身份,派出些家丁給你助陣,這又有些什麼大不了的。你就當這是少年人對你這個軍中英豪的敬仰孺慕之心吧,不要想得太多了。」

看到秦良玉還是不說話,他的弟弟秦民屏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三姐就是喜歡多想。要我說,咱們給朝廷效命,死了多少的人,耗費了多少心血。可是朝廷有一絲一毫的體恤么?在遼東的時候,無論是朝廷的大員還是當地的將門,誰不是把咱們這些客軍當成炮灰送死的。要不是王儀賓提醒,我們兄弟二人差點被那些混賬東西算計死了。」

「那些混賬東西,接連的丟城失地,不想著怎麼抗擊韃虜衛護百姓,反而一心嫉妒我們白桿兵的武勇,想法設法的要把我們置於死地。真照著王儀賓那話說了,都是一群『豬隊友』。自己打仗不行,嫉賢妒能殘害忠良他們最拿手了。」

看到秦良玉因為弟弟的話臉上現出怒容。秦邦屏趕忙喝到:「你住口!你也是四十歲的人了,這種心懷怨恨的話怎麼好說出來!真是長到多大也不曉事,你要給我們秦家招災,給你外甥惹禍么!」

今年已經快五十歲的秦良玉,是個心思剔透的聰明人。她從大哥的話里,聽出了另一層意思。很明顯,對於朝廷的不體恤,對於文官的掣肘,對於武將世家的算計,自己在遼東險之又險,靠著王書輝提醒才逃過一劫的哥哥,已經徹底的對朝廷厭惡和痛恨了。

秦家最小的兒子秦民屏,是個不喜歡讀書,頭腦簡單的傢伙。他對自己哥哥話里的維護和勸慰全然無法理解,反而自己先發起火來。他皺著眉頭對自己的哥哥和姐姐說道:「你們對於王家侄兒還有什麼好疑慮的。人家跟咱們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全是因為咱們在遼東死戰為國,才對咱家這樣推崇幫助的。」

「你們當這些兵器盔甲,還有那火藥彈,外甥那一營的火槍,全都是從天上刮大風掉下來的不成!那是人家王家侄兒自己掏腰包,從南洋人那裡買來的!」

「天下的武官多了。人家王家侄兒自己就是遼東將門出身,可是他就是看不起那群豬狗一樣的東西,偏偏對咱們家這般關心。你們不要把好心當成驢肝肺了!你們不領王家侄兒的情,我秦老四是要領王家侄兒的情的!你們要是還有顧慮,那些兵甲火器,你們就不要用了,全都給我一個人,我自己領兵去殺那幫奢家的叛匪好了!」

說完了一大堆怒氣沖沖的話,秦民屏也不管哥哥的喝罵,一轉身離開這個小棚子,跑到後面士兵呆的地方去了。

秦良玉看到自己弟弟的表現,心裡是微微發苦的。其實別說是哥哥和弟弟了,就是她自己,也對朝廷感到灰心喪氣。

自己一心報國,從石柱西南之地,萬里領兵去遼東抗虜。可文官剋扣糧餉,搞什麼「飄沒」,幾千將士沒有棉衣禦寒,缺少糧草充饑。還是王書輝自掏腰包,讓枝江王府在京師的管家,買了棉衣和糧食,千辛萬苦的送到山海關給白桿兵的。

那些當地的將門世家,處處針對白桿兵,什麼苦活、累活、送死的活,都支應到白桿兵頭上去做。朝廷派駐遼東的文官居然對他們事事偏袒,對白桿兵的遭遇不聞不問。就是這樣,當地所謂的友軍,居然就那麼看著白桿兵和韃虜大戰,眼睜睜的瞅著白桿兵死傷慘重,不派一兵一卒前來支援。

要不是自己被派回石柱徵兵遇到土司叛亂,這時候還在遼東的話,現在很有可能白桿兵連一個人都剩不下,全被他們坑死了。

所以,自己的哥哥弟弟對朝廷有怨氣,心裡對朝廷不信任,秦良玉自己也都能夠理解。可是,對於王書輝這個人,對於復興會的所作所為,秦良玉心裡就是不託底。但是,她又搞不清楚問題在哪裡。這種不踏實的感覺,一直困擾著秦良玉。

一方面,王書輝送糧食,送武器,是在實實在在的幫助秦良玉,增強白桿兵的武力。另一方面,復興會在石柱地區,搞農業,搞養殖,建工廠。不僅直接的補貼白桿兵的家屬,讓白桿兵將士對秦良玉和馬家越來越歸心。就是當地的老百姓,也開始越來越直接的受到復興會的好處,對秦良玉和馬家崇敬非常。

從哪個角度看,王書輝對於自己,對於石柱土司,都是在全心全意的幫助。可是,王書輝的這份熱情和真誠背後,總讓秦良玉覺得有些什麼其他的意味。

正在秦良玉還在琢磨著這個問題的時候。八艘駁船上開始歌聲四起了。出身石柱山民的白桿兵,本身大部分就是歌唱能手,他們聽到復興軍唱起歌兒來,就開始積極主動的放開自己的歌喉。可是,這些歌聲因為沒有組織,一片混亂。

秦良玉認真的分辨了一下,發現很多白桿兵戰士們,唱的都是在對復興軍的軍醫部隊的情歌。要知道,復興軍派來支援白桿兵的那些軍醫和衛生員,很多都是女戰士。

她們一年多來,可是真真正正的在戰場上和戰場下,救了不少的白桿兵戰士。戰士們中,有一半對她們心懷感激,一半對她們心生愛慕。所以,這些山歌聽起來,有不少直白的「哥哥妹妹」之類的辭彙出現。這讓秦良玉一直緊繃著的臉上,露出些笑容來。

秦家是個詩書人家,但是秦良玉的老父親,精通兵法戰陣的秦葵老先生,卻是個經世致用的人。所以,即使是秦邦屏和秦良玉,都對戰士們唱起山歌俚調不以為意。

看到自己的弟弟秦民屏和自己的兒子/外甥馬祥麟,也跟著大家唱起山歌來。兩人相視一笑。

石柱百姓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可是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能說漢語。所以,這些歌聲中,不少內容,軍醫部隊的女兵們都能聽得懂。她們不甘示弱,也唱起歌來。她們唱了兩首歌,都是復興軍經常唱的歌。

第一首歌叫做《唱支山歌給黨聽》(復興會也稱復興黨)。

「唱支山歌給黨聽,

我把黨來比母親;

母親只生了我的身,

黨的光輝照我心。

舊社會鞭子抽我身,

母親只會淚淋淋;

復興黨號召我鬧革命,

奪過鞭子抽敵人。

復興黨號召我鬧革命,

奪過鞭子,奪過鞭子揍敵人!

唱支山歌給黨聽,

我把黨來比母親;

母親只生了我的身,

黨的光輝照我心。」

五千個人發出的五千個聲音,是很難和幾百個人發出的一個聲音相抗衡的。復興會的女兵們一開口,整個船隊就逐漸的變得安靜起來。

對於舊社會的苦難和折磨的痛苦,對於母親的心痛和無奈,對於復興會的感激和熱愛,在這首短短的歌曲里,全部被展現了出來。特別是這樣一首歌,被女兵們清脆的聲音演繹出來,其中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