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發展:成為土豪,種田築基。 第128章 「怎麼做」和「為什麼」1

王書輝是個唯物主義者。他的歷史觀,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他認同著名理論研究者馬前卒的一個論斷。按照馬前卒同志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歷史唯物主義之所以是科學的歷史觀,原因就在於,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也就是說,它研究的是一個簡單的,歷史是怎麼從一件事情發展到另一個事情的過程。簡單的說,唯物史觀研究的是「怎麼做(到的)」的問題的。

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作為具有科學唯物史觀的人,王書輝認為,歷史的發展沒有任何的主觀性。它是一個純粹的,客觀的過程。

「古代農業社會裡的一個唯物主義者」。這是一句再簡單不過,再沒有什麼花哨修飾的陳述句了。如果是因為偶然的因素,在古代社會裡原產了一個唯物主義者,這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是,就像本書前面的章節提到過的一樣,一個通過時空門穿越到古代農業社會的,掌握著巨大力量的,信奉唯物主義的工業黨徒,他對於古代農業社會的影響力,那絕對就是把一頭霸王龍扔到人群里,把一頭髮狂的餓狼扔進羊圈裡,把一個大色狼扔到日本女澡堂子里一樣的效果了。

就在王書輝在自己的會客室里,和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討論天下大勢的時候。隨著復興軍攆著潰兵潰匪的屁股,進駐復興會勢力範圍周邊的各個村鎮;隨著復興會的工作組,跟著部隊進駐這些村鎮。

這些村鎮中,凡是擁有三十畝土地以上,自己完全不參加勞動的地主大戶們。除了在復興軍刺刀的威懾下,「自願」的辦理無償土地過戶手續的。佔地主大戶們絕大多數的其他人,則全部都被工作組冠以「通匪」、「造反」的罪名,剝奪了土地,並組織批鬥會進行批鬥。

有人可能會說,人家可能真的就沒「通匪」,真的就沒「造反」呢。提出這種問題的讀者就有點天真了。槍杆子握在我手裡,誰通沒通匪,誰造沒造反,還不是我說了算啊。

就在王書輝帶著溫文爾雅的面孔,認真的聽取著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對天下大勢的見解的時候。枝江縣範圍內,超過三位數的地主大戶極其走狗幫凶的屍體,正在風中飄蕩。

說起來,正在和王書輝討論天下大勢的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按照復興會的標準,那可也都是要上絞刑架的。

「以在下之見,如今恐怕是快到了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時候了!」宋獻策說完了讓顧君恩和牛金星大驚失色的叛逆之言後,小心的觀察了一下王書輝的表情。

因為王書輝性格特點,宋獻策沒有從他那張木頭臉上,看出什麼不妥的地方來。雖然沒有那種遇到知己,聽到貼心話的驚喜表情。可是,王書輝也仍舊像聽到前面,顧君恩和牛金星的觀點之後表現的一樣,用一種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幅度,輕輕的點著頭。

與顧君恩和牛金星相比較起來的話,宋獻策的特長在於善於揣摩人心。經過這麼多天對復興會的考察和參觀,充分了解了復興會巨大力量的宋獻策,已經完全的認為王書輝是個要造反的傢伙了。

宋獻策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得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結論。那就是,王書輝無論是在理論準備方面,組織準備方面,還是在實力準備方面,都已經為自己的造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了。

宋獻策是個深通「聽其言而觀其行」的「相人」法的傢伙。在他看來,王書輝領導的復興會,無論是在「言」的方面,還是在「行」的方面,都表現出造反者的特徵來。他可不會被複興會材料里的那些充斥著種種「聖人之言」和「先賢典故」的假象所迷惑。

他從一般的人性角度出發,認為王書輝做了這麼全面的,在史書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詳細、充分的準備。如果不是為了要造反,如果不是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獻策雖然沒從事過專門的經濟活動。但是,他卻知道,人做什麼事情都,要追求到投入和產出成正比。他就沒見過誰會真的賠本兒賺吆喝的。王書輝投了這麼大的,難以置信的本兒,最少要達到一種武裝割據,當個土皇帝的程度,才能算得上投入產出成正比。

所以,這幾天里,雖然他在顧君恩和牛金星面前,仍舊錶現出一副努力找出王書輝不想造反的跡象的樣子。但是,在他自己的心裡,他已經完全的認定了王書輝就是要造反的人了。

因為自己的老母、弟弟、妻子,都已經被複興會接到王府鎮安置了。所以,宋獻策在絕望之餘,倒是產生了一種投機者的心態。他想要搶在顧君恩和宋獻策前面,討好王書輝。以求日後能夠在復興會這個組織中獲取更高的地位。

王書輝雖然是個對於人際關係很無能的傢伙。但是,他對於歷史人物的把握還是比較到位的。

宋獻策這個人,在他的印象中,就屬於那種牛皮滿天飛的不靠譜的人物。作為一個能夠弄出什麼「十八子主神器」這種粗製濫造的讖言,來忽悠李自成,鼓動李自成的傢伙。王書輝是根本就不會相信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意義上的刻板印象在影響王書輝。

所以,王書輝聽了宋獻策的「驚世大言」之後,表現的很平靜。他坐在椅子上,把腦袋稍稍的偏向宋獻策的方向。表示準備認真的聽聽宋獻策後面準備「放」什麼(屁)。

「道君皇帝以旁支繼帝統,這就是天下大亂的根源。」

「自嘉靖開始,朱明三代帝王無不昏庸無能。嘉靖帝迷戀仙道不理朝政,北有夷狄進犯京師,南有倭寇劫掠江南;隆慶帝沉迷美色,怠慢國事,朝廷大事,事事委於內閣之手;萬曆帝更是三十年不上朝,空前絕後,史書罕見。有此三個昏君持掌國柄,這天下早就千瘡百孔了。」

「現如今,朱明外不能御辱。北虜東虜肆虐九邊,前有薩爾滸之敗,後有瀋陽失城。內不能承天命而撫百姓。前有淮北饑荒,今有黃河決口。升斗小民或死於蠻夷之手,或亡於上天震怒。」

「在下以為,朱明朝廷已經獲罪於天。這才有四方蠻夷來攻,萬般災變四起。現在百姓已入水深火熱之中,朝廷卻逼餉加稅,毫不體恤!這不是天下大亂的徵兆,又是什麼!」

宋獻策原本根據這幾天在復興會接觸到的朝廷邸報資料,準備的這套說辭,是想以此接近王書輝,增加自己在王書輝心中的分量的。可是,不僅在他搜集材料的過程中,就是現在,在他把這一套說辭公之於眾的之後,他都已經感到,自己的說辭不再是為了迎合王書輝的了。

不僅聽了這話的顧君恩和牛金星,就是宋獻策自己,也對這套說辭有九分的真心相信了。

顧君恩和牛金星,包括宋獻策自己,都對這番話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但是,王書輝卻對宋獻策的話不以為然。

在王書輝看來,明王朝的滅亡是個客觀過程。在小冰河氣候,土地過度集中,外族入侵,統治階層腐化墮落等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一個封建王朝走向滅亡,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判斷,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像明王朝這樣,在各種總體相同,細節不同的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從建立,到穩定,從穩定,到繁榮,從繁榮,到崩潰,最終在社會發展到封建土地所制所能承載的極限之後,走向滅亡的。

在一個封建王朝滅亡後,另一個封建王朝,在人口的自然和非自然減員造成的社會發展壓力釋放的基礎上,就會重新建立起來。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治亂循環」的基本規律。

具體到明王朝,它是怎麼滅亡的,這是一個客觀現實的過程。作為一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王書輝早就知道了。

宋獻策說的這番話,卻剛好和王書輝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相衝突。他完全是從唯心主義的角度出發,先設置了一個大明王朝滅亡的假設之後,主觀性的為大明王朝的滅亡找原因。

他從主觀主義的角度,把大明朝即將滅亡的原因推到了皇帝的身上。然後又從唯心主義的立場,把外族的入侵和自然災害的發生,全都推到皇帝惹怒了上天,上天降下災難上面。從而得出了一個純之又純的,沒有任何客觀根據的,唯心主義的「天下即將大亂」的結論。

雖然宋獻策「天下即將大亂」的結論,和歷史發展的結果像吻合。但是,宋獻策的做法仍舊是在使用唯心主義的思維,給大明王朝的即將滅亡解釋根由。說到底,他是在干一個研究「為什麼」的事情。

宋獻策和王書輝的結論雖然相同,但是,兩者在本質上完全相反。王書輝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怎麼做(到的)」,而宋獻策則是從主觀唯心主義的立場上解釋「為什麼」。

正是因為兩者這種本質上的衝突,才讓王書輝對宋獻策的這通討好表態不以為然。也正是這種不以為然,讓他在聽完了宋獻策的話之後,第一次真情流露,臉上露出輕蔑的笑容。

在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看來,王書輝是在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