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阿富汗亂局

戰艦設計無法得到突破的情況不僅僅是困擾著帝國的海軍,同樣也困擾著其他國家的海軍,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英國人,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整整二十年的時間裡,英國人是實驗來試驗去,反反覆復來回折騰,所為的就是如何突破現有戰艦設計的障礙。

可惜的是,這二十年來雖然技術發展迅速,但是對於戰艦來說,依舊非常有限。

1878年的帝國皇家海軍,也是差不多,是現有的技術水平上,不管戰艦設計師的腦洞再打,也是無法改變太多的。

因為在1878年的時候,海軍艦政部把少昊號略微修改完善了後,就是作為了本年度的新式戰列艦開工建造。

據比號的噸位比少昊號大了幾百噸,總噸位已經是突破了一萬一千噸,不過噸位雖然大了幾百噸,但是基本設計上依舊遵循了少昊號,所以依舊納入少昊級,是為少昊級三號艦。

其武備部署都差不多,航速也相當,唯一的不同就是,在船上設置了司令部的相關設施,預計作為新一代的皇家海軍旗艦使用。

相對於據比號的變化不大,去年開工的皇家海軍第三款裝甲巡洋艦月桂號,則是要比以往的青龍級裝甲巡洋艦變化比較大。

因為月桂號裝甲巡洋艦,是用來新一代的戰艦,並引入了少昊級戰列艦的諸多設計理念以及新技術,該艦採用的火炮乃是全新研發的兩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徑艦炮,要知道這款主炮的威力甚至比以往的安裝在炎帝級戰列艦兩百五十毫米三十倍口徑主炮還要強悍。

可以說,這款火炮乃是帝國里除三百毫米三十倍口徑艦炮以外的最強悍主炮,月桂號預計裝備四門這款主炮,採用前後雙聯裝炮塔部署,副炮也是最新研發,和少昊號上一樣的三十五倍一百五十毫米艦炮。

這艦炮的威力,只有更大噸位少昊號戰列艦能夠壓過它,艦政部那邊的人說,只有八千噸的月桂號,其綜合戰鬥力,對比上一代的裝甲巡洋艦青龍級,增加了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雖然主炮數量少了些,但是航速快,防護能力更快,而且主炮的穿透力以及射程都是那些老式火炮無法比擬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新式火炮的身管長了,重量也就更大,因此無法和以往一樣在側舷也安裝單裝主炮,只能是以更多的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來補充火力。

月桂級裝甲巡洋艦的主炮布局之所以發生變化,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少昊級戰列艦的主炮也是從以往的六門變成了四門。

因為在噸位、船體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主炮的口徑越來越大,身管越來越長,就導致了主炮的重量快速增長,火炮的重量增加了後,如果帝國皇家海軍繼續採用低干舷的話,倒是可以裝備更多的火炮。

不過帝國海軍一直非常堅定的推行線列戰術,對已經在歐洲大行其道的橫隊亂戰戰術不屑一顧,因為當年帝國海軍在珠江口海戰的時候,就是憑藉一字縱隊的戰術,然後貫穿了整個英軍線列。

不過此後帝國海軍雖然嘗試過艦艏對敵政策,但是帝國海軍深入研究後發現,當年的珠江口海戰之所以能夠獲勝,並不是因為艦艏對敵,而是因為當時最大程度發揮了側舷火力。

因此從六十年代末期以下,幾乎每一艘帝國海軍的戰艦,都是以戰列線戰術為核心而進行設計的,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堅定不移的使用:前後雙聯裝炮塔。

在船體有設計餘量的時候,還採用了菱形布局,在側舷安裝單裝或者雙聯裝的主炮,以加強側舷火力。

不過隨著主炮的口徑加大和身管長度邊長,火炮以及炮塔的重量加大。

更關鍵的是,進入1875年後,帝國皇家海軍的戰略已經從近海防禦轉向了深海防禦,預定作戰區域不再是帝國沿海海域,而是預計是在遠離帝國的海域,包括阿拉斯加所在的北太平洋海域,夏威夷所在的中太平洋海域,然後還有南洋海域甚至是前出到印度洋。

作戰區域的延伸,就需要戰艦擁有優秀的適航性,因此在帝國存在了多年的低干舷設計,就是被徹底拋棄。

新式戰艦寧願犧牲一部分的火力,也要保持常規干舷設計,以保證自家的戰艦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橫渡大洋,出現在帝國需要他們出現的海域。

採用常規干舷,前後雙聯裝主炮布局,這些特徵已經和歷史上的前無畏戰艦極為相似,不過當代帝國的戰列艦和前無畏戰艦還有著極大的不同,最大的明顯特徵就是當代戰艦並沒有大量的七寸以上的二級主炮。

因為當代還沒有硬化裝甲,各國的主力戰艦使用鍛鐵裝甲或者鋼面裝甲又或者是鋼面鐵甲,這些裝甲的防護能力遠遠沒有硬化裝甲那麼變態。

少昊級戰列艦和月桂級裝甲巡洋艦,基本上就是代表了當代帝國戰艦發展的最高水平了,如果還想要繼續突破的話,那麼只能是寄望工業水平的大幅度突破。

要等待硬化裝甲、三脹式蒸汽機的出現,才有可能讓現有的戰艦設計出現大幅度的變動。

由於技術水平突破困難,同時由於帝國海軍的主力艦數量也是慢慢增長了起來。

1878年的時候,帝國已經擁有六艘萬噸戰列艦,五艘裝甲巡洋艦,這還沒有算上以往的大量舊式鐵甲艦呢,這等實力已經是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東印度艦隊。

同時由於帝國海軍改變了近海防禦,轉而實行深海防禦戰略,加上控制阿拉斯加、夏威夷,保障日本沿海、南洋諸多太平洋海域的需求,所以帝國海軍最近幾年是加大了對巡洋艦等次要戰艦的建設。

從1873年開始到1878年,不過五年時間,帝國就先後服役了十六艘不同種類的巡洋艦,其中部分是加入到主力艦隊擔任偵查任務的快速巡洋艦,也有幾艘是承擔遠洋巡弋、護航等任務的常規巡洋艦。

而這些巡洋艦也是承擔了海軍對新式戰艦設計的一些探索、試驗性質,各種各樣的主炮布局,裝甲布局模式都有,所以帝國最近幾年服役建造的巡洋艦,顯得比較雜亂,而且很多都是單獨一艘就是一個級別。

從常規的鐵肋木殼無防護巡洋艦,再到擁有鍛鐵或者鋼面鐵甲的防護巡洋艦,從甲帶巡洋艦到穹甲巡洋艦,甚至重點防禦裝甲布局的巡洋艦,基本上凡是這年頭有的裝甲布局,都能夠從這十幾艘巡洋艦找出來。

如果說英國人是喜歡用那些大噸位的主力艦進行反反覆復的各種探索和試驗,那麼帝國海軍就是喜歡用廉價,數量更多的巡洋艦來進行探索和試驗。

這些試驗中,帝國海軍最為滿意的就是穹甲巡洋艦這個艦種了,防護能力不算差,成本也低,而且也很完美的兼容常規巡洋艦的一些任務特性。

所以到了最近兩年,帝國海軍開工的巡洋艦,多以穹甲巡洋艦為主。

然後還有小噸位的甲帶巡洋艦也是受到了帝國海軍的青睞,這種巡洋艦實際上就是大噸位裝甲巡洋艦的縮小版本,用更小的噸位,更小的船體,更小的主炮。

比如帝國今年剛服役的一艘甲帶巡洋艦,噸位不過三千八百噸,但是防護能力並不差,火力也夠強,唯一的缺陷就是航速不快,只有十五節。

這種小型裝甲巡洋艦,自然是無法和那些七千噸多以上的主力艦相抗衡的,但是如果和噸位相差不多的其他巡洋艦相對比的話,那麼除了航速有所差距意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可以吊打那些無防護或者低防護巡洋艦。

這種小型的裝甲巡洋艦,被帝國海軍作為海外艦隊旗艦使用,比如日本特遣艦隊、夏威夷特遣艦隊、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等。

1878年和1879年,這兩年對於中華帝國來說,內外平定安穩,唯一的大事就是1878年冊立太子里,不過這也算是好事,並沒有影響到帝國的發展。

這兩年,帝國依舊保持了高速度的經濟發展,1878年的時候,雖然受到了西伯利亞戰爭的影響,但是帝國依舊保持了高達百分之六的經濟增長幅度,而在1879年的時候,其增長速度更是達到了百分之九。

雖然增長速度只有個位數的百分比,但是帝國的經濟總量非常大,而且農業為代表的第一產業依舊佔據了主體部分,這第一產業,歷來都是沒有什麼增長潛力可言的,畢竟人口數量和田地的數量都是固定的,有所增加但是也加不到那裡去。

對於帝國而言,主要的經濟增長動力引擎只能是工商業,尤其是工業,所以別看帝國的經濟總量只增加了個位數的百分點,但是具體到工業部分的話,增長幅度可是達到了兩位數的百分點。

也只有工商業的大幅度增長,才能帶動了帝國的整體經濟發展。

帝國內外平穩,但是也不可能閑著,內部政務就不去說了,千篇一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879年的時候,林哲又是掀起了一場大規模打擊官員貪腐,整頓吏治的行動。

而在外部事務上,帝國的基本外交政策和美國人有著驚人的類似,那就是致力於打開國外市場,不管是用戰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