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李昊通的恐懼

曼德勒,王宮外圍。

錢國堂看著前方若隱若現的人影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昨天下午時分,陸軍第一師的第三營從左翼發動了大規模反攻,並一度推進了數百米,並攻克了一座至關重要的城門樓,把戰線重新退回到了王宮宮牆附近。

不過上頭傳來的消息說,第三營雖然戰鬥力比較強,在反攻中獲得了不菲的戰績,但是禁衛軍的抵抗也是非常的頑強,到了昨晚的時候,第三營就因為傷亡過大而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晚上的時候,京都守備團嘗試發動了夜襲,不過卻是沒有造成什麼實際戰果,反而是折損了數十人。

如今戰局已經再次陷入了對持的僵局。

這拖得越久就越容易出現變數,尤其是昨晚他和其他幾名京都守備團的軍官去見李昊通的時候,雖然李昊通沒有說什麼,但是他卻是從其他的幾個顧問同僚口中獲知,由於京都守備團和禁衛軍相持不下,並對曼德勒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更重要的是這種懸而未決的場面給寧王國的帶來的極大的風險。

寧國軍方害怕雙方遲遲分不出勝負的話,會引來英軍或者中華軍的直接入侵。

寧軍的軍方雖然在這場奪位之戰中堅持了非常明確的中立,但是他們卻是不願意看見中華軍或者英軍插手。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堅持中立態度的多位寧軍軍方高級將領,其中包括了非常重要的陸軍第一師師長等多位高級軍官,已經是在城外召開了多次會議,甚至有消息宣稱,軍方已經是不願意讓這種混亂局勢繼續下去,他們希望儘早的結束目前的這種亂局,從而讓寧王國恢複平靜。

毫無疑問,一旦寧國軍方直接插手,那麼不管是京都守備團還是說禁衛軍,都是無法抵抗精銳的寧國陸軍野戰兵團的進攻。不管寧國軍方倒向那邊,那麼另外一方就會擁有絕對的戰略優勢。

而更讓李昊通等人擔心的是,現在的他們完全無法推測軍方的態度如何,如果他們決定插手的話。到底會倒向那一邊?

當然了,李昊通擔心著這些,但是他並不知道此時此刻寧國軍方內部也是爭論不休。

雖然寧國軍方內是一個整體,在林成庭時代開始,軍方在林成庭的領導下。就是獨立於政府之外,除了林成庭外,就沒有人能夠命令軍方了,如今的寧國軍方依舊保持了這種極大的獨立自主性。

所以他們才能夠在奪位之戰中保持中立態度,因為大王子或者二王子登位,對於他們而言都沒有太過本質上的差別,軍方是自稱體系,依舊不管是大王子還是二王子登位,都必須繼續拉攏軍方。

但是他們保持中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寧國軍方內部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快。肯定有人是支持大王子,也有人支持二王子,而一旦軍方插手的話,那麼有著極大的可能性軍方內部就會率先分裂,而到時候就不僅僅是禁衛軍和京都守備團之間的內戰了,而是會波及整個寧國的內戰,軍方的數萬大軍自己就會先打起來。

為了避免軍方內部的分裂,為了避免在內戰中消耗力量,為了保留足夠的力量以應對英軍或者中華軍的入侵,所以寧國軍方的多為高級將領才是達成了一個默契。那就是這一次的王位之爭軍方不插手,以避免軍方捲入內戰。

但是現在王位之爭久懸未決,再加上英國人派來查探消息的炮艦也是沿河而上,寧軍的河防軍發現英軍的炮艦溯河而上的時候。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阻攔,但是為了害怕引起英軍的大規模入侵,是被迫進行了撤退。

英軍炮艦的到來,讓寧軍高層是感受到了迫切的壓力,如此才會討論要不要插手,以結束目前的王位爭奪戰。從源頭上切斷英軍或者中華軍插手的可能性。

但是要插手可以,關鍵的是支持誰?

誰都知道,大王子背後的那些大臣和禁衛軍是靠著英國人的支持,二王子背後的李昊通以及京都守備團備戰站著的是中華帝國。

不管是支持哪一方,都有可能引來另外一方的干涉。

這種選擇是諸多寧軍高級將領所面臨的難題,這支持二王子,說不準來的就不是探查消息的英軍炮艦,而是一支內河艦隊甚至好幾萬英軍了。

但是寧國軍方要是支持大王子的話,說不準北方邊境的好幾萬中華軍立馬就會殺過來。

這夾在中間,是讓寧國軍方怎麼選擇都難!

1868年的寧國處境,實際上比泰國還要更加的悲劇。

泰國在當代也是一個苦逼的很的國家,五十年代開始,泰國就是被英國和法國夾在中間,而等六十年代後,中華帝國的勢力也是通過越南王國延伸到泰國來。

當代的泰國雖然被英法中三國當成了戰略緩衝區,從而保持了獨立地位,但是被夾在三國之間,這泰國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這前頭想要發展現代海軍的時候,剛從帝國這邊訂購了一艘小型的近海炮艦,但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立馬就有意見了,所以泰國也是不得不硬著頭皮又分別在英國和法國手裡訂購了一艘炮艦。

被夾在大國之間,固然可以走鋼絲獲得利益,但是一個搞不好就會粉身碎骨。

而寧國的處境比泰國更糟糕,中英法三國在泰國那邊只是一些商業利益上的衝突,並沒有演變為戰爭的風險,而且三國也是傾向於保留泰國這快戰略緩衝地,以避免三者之間的直接利益接觸。

但是寧國的話,則是直接夾在了帝國和英國之間,而且對於帝國和英國而言,緬甸的戰略重要性是泰國遠遠無比比擬的,一個要保護印度的戰略安全,一個要保護雲貴西南領土的安全,所以誰都不願意看見對方控制寧國,更別說直接吞併寧國了。

要不然的話,當年也不會簽訂中英緬甸事務諒解備忘錄了。

「不能再繼續等下去了,不管軍方那邊如何決定。但是我們都要爭取在軍方插手前拿下這王宮,到時候即便是軍方想要插手也沒有辦法了!」李昊通在和幾個中國軍事顧問的會議上,是再也掩飾不住心中的急迫。

這幾天,李昊通可謂是會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他覺得自己再這麼下去的話,遲早都要瘋掉的。

這玩政變,可不是什麼好玩的事,如果李昊通失敗了。他都可以想像的出來會是什麼下場,自己還有自己的姐姐以及外甥二王子,他們這三個人必然是死無葬身之地的。

甚至自己背後的家族,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估計也好不到那裡去。

傳統儒家的王朝更迭,往往是失敗的一方會失去所有的一切,被抄家滅族都是最基本的。

如果是在西方國家裡,興許失敗的一方只是失敗了,大不了拍拍屁股還能回到自己的封地里繼續當貴族,但是在中國和寧國這種儒家王朝里,是斷然不會出現這種事了。傳統儒家王朝向來講究一個斬草除根,不把你全家血脈殺乾淨,勝利者是不能好好的享受勝利果實的。

李昊通已經是不打算繼續等下去了!

當天下午時分,他親自帶著一些親衛前往前線,說起來,他還是第一次上前線,之前他都是一直在後方居中指揮,他從來就不是什麼軍事將領,對指揮作戰什麼的一竅不通,他擅長的實在後方調集糧餉。居中安排。

但是現在,他卻是一身戎裝,然後出現在了前線。

他先是把大部分中高級軍官都召集了起來,這些軍官有半數是李家的死忠軍官。另外一半則是中國的軍事顧問。

對於這些人,他是不用進行太多的士氣激勵的,因為前者是李家的死忠,李昊通榮華富貴他們也就跟著榮華富貴,李昊通失敗了,他們也會跟著被勝利者剿滅。絕對沒有任何僥倖的可能性。

而來自中國的軍事顧問,他們是背負著帝國陸軍的重任而來的,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李昊通獲得奪位之爭的勝利,進而把寧國王徹底拉上帝國的戰車。

倒是那些普通士兵們就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了。

寧王國雖然是一個典型的華人統治的國家,但是華人畢竟是數量較少,早年林成庭的寧軍厲害有不少華人的士兵,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加上這些華人士兵也是逐漸成長起來,被林成庭直接抽調出來,然後委任為各級低級官員之類的,所以到了現在,寧軍里的士兵絕大部分都是本土的土著。

這些土著自然是不可能對李昊通有什麼忠誠感的,甚至對整個寧國都是沒有什麼忠誠感的,他們之所以當兵打仗,主要還是為了吃飯領餉,平日里作戰發起衝鋒的理由也不是抱著為了為寧國或者李昊通效死的信念,而是因為近代軍隊里那種苛刻無比的軍紀。

要想這樣的士兵發揮出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戰鬥力來,那麼只能靠外務來激勵。

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金銀!

李昊通直接是帶著一群衛隊抵達前線,這些親衛都是抬著一箱箱的銀圓!

這幾箱的銀圓其實加起來也就幾千圓而已,但是這些士兵直接把木箱推到,一堆堆的銀圓堆成小山一樣的時候,給人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