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契機

車子依舊在道路上顛簸著,前方的道路上出現一些人,手裡拿著各式各樣的工具,正在平整道路。看看這些人的打扮,不像是路政的,倒向是當地的農民。楊帆不覺的多看了兩眼,王偉新在邊上笑著解釋說:「這些人都是鄉里組織的,自願的出來修路的,都是附近的農民。山裡人對道路的感情,不是外面的人能想像的。這條路修的四不像的,卞偉強到了黑溝鄉後,就挨個村子去動員,全鄉的行政村工作都做通了,大家輪著派勞力平整道路。卞偉強這個人,倒是非常實幹的,從部隊上下來的幹部。」

楊帆沒有說話,王偉新低聲問:「是不是下去看看?」楊帆搖搖頭說:「不必了,直奔鄉政府去吧。」

楊帆心裡其實有點擔心,這些路上的人是不是做給自己看的。儘管姥爺打小灌輸楊帆一個理念,盡量把人往好處想,往好處看。可是,走進這個圈子之後,楊帆覺得是個人,都得提防兩手,不然天曉得會掉進哪個坑裡去。

「王主任,這裡為啥叫黑溝鄉呢?」楊帆突然想到這個問題,王偉新聽了不由的一愣,隨即露出凝重的表情說:「小王,停車!」

車子停在路邊,王偉新開門時說:「楊區長下來看看就知道了!」

走下車子,楊帆抬眼四望,只見道路在群山之間蜿蜒,道路邊就是一道長長的深溝,伴隨著道路沿著群山的底部往前去。順著道路往前看,蜿蜒的道路如同群山中的一條蛇,而道路邊的深溝,遠遠的看著顏色是黑的。

「這條溝大概有十公里長吧,下面有條河。前方的黑溝鄉所在地,以前叫黑溝鎮。民國的時候,這一代匪患橫行,後來新四軍來了,在這一帶打游擊,殺鬼子。這一帶民風彪悍,同時又淳樸。這幾年每次區里搞經濟作物推廣,黑溝鄉的百姓都積極響應,每次都失望了。這幾年,年輕的小夥子們大部分都離開了,到城裡去打工,誰願意背井離鄉呢?沒辦法啊,窮啊!」王偉新說的有點酸酸的,楊帆聽著不由心中想起了劉鐵說那個梨子賤賣的事情來。

「我聽說緯縣去年梨樹豐收,梨子賤賣到1毛錢一斤?」

王偉新點點頭,臉上露出淡淡的感傷說:「有這個事情,當時推廣種植沙梨,黑溝鄉的老百姓踴躍響應啊,先後種了近三千畝吧。誰知道梨子是豐收了,卻沒地方賣去。一毛錢一斤啊,老百姓不賣的話,也只能全爛在手裡。現在梨樹又要掛果了,好多農戶根本就不管理了,讓梨樹自生自滅呢。」

楊帆眉頭皺起,低聲問:「區里怎麼不幫忙聯繫銷售呢?」

王偉新說:「誰說沒有的?當時洪區長還是副區長,為了這個事情,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到處托關係想辦法讓收購商下來。可惜啊,人累病了,在醫院整整躺了三天,效果卻不明顯。這也是他心裡一塊心病啊!今年初,卞偉強就帶著幾個人,到省城和附近省市的大城市去了,想辦法為梨子找一個銷路,不能讓老百姓的汗水和血汗錢砸手裡啊。結果,跑了半個月,依舊沒有能解決這個問題。」

回到車上,楊帆的腦子裡出現了大批梨子爛掉的場面,心中不由的一陣一陣的刺疼。

「這個事情,得想辦法解決啊!」楊帆感慨了一句,王偉新點頭說:「是啊,可是怎麼解決呢?洪區長帶頭買了一百多斤梨子回家,放久了沒人吃,梨子爛了,家裡全是發酵後的味道,半個月都沒消除。過兩個月,梨子又要上市了,卞偉強每次見到我,都念叨這個事情。」

楊帆想了想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一個市場開發和培養的問題。不過這些都太遠了,我們當務之急是要解百姓的燃眉之急,別讓這些辛苦種下的果樹荒了。」

王偉新聽的眼前一亮,看著楊帆說:「您有什麼好辦法?」

楊帆搖搖頭說:「現在一時去哪裡找辦法,我也只有個大致的概念。」

王偉新一聽就苦著臉說:「現在卞偉強是典型的病急亂投醫,等下你可別提這個事情,不然他非纏著你不可。」

楊帆呵呵一笑說:「這個我倒不擔心,能為了群眾利益做點事情,挽回點利益損失,這是我分內的事情。其實,我的想法還不成熟,也就是剛才那一下產生的念頭。」

王偉新倒是想到楊帆的經濟學碩士學位上去了,覺得楊帆沒準真的能有辦法呢,一臉急迫的說:「那您就說一說,路上正好結合實際情況,商量一下。」

「我的想法是,打造一個緯縣梨子的品牌。你看現在還有點時間才到上市的季節,我想辦法從京城裡請些專家來,然後以沙梨的營養價值做點文章,然后冠以綠色食品的頭銜,再去網上弄一個專門的網站來介紹一下緯縣的沙梨。力求把緯縣的沙梨,打造成一個國內綠色天然食品的名牌,這是遠的。近的呢,我們可以把梨子包裝一下,然後我去找些朋友打聽一下,看看他們有沒有銷售的路子。實在不行的話,我可以找一找軍隊上的朋友,來個後勤大採購,當然這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只能權宜一時。」

王偉新聽的是目瞪口呆,這手都伸到軍隊裡面去了。愣了一會神後,王偉新興奮的說:「楊區長啊,如果這事情真的能辦成了,緯縣一萬五千畝的梨樹,就算是有個盼頭了。」

楊帆聽了心頭猛的一震,不由的反問:「不是只有五千畝么?」

王偉新眉毛一橫說:「是哪個說的五千畝的?明明是一萬五千畝,這個事情我那裡是有據可查的。」說著王偉新猛的征了一下,隨後訕訕的說:「你說的五千畝是怎麼回事,我明白了。這是上次市報的記者來採訪時,某些官員接待的時候,說了假話,怕責任太大,少報了一萬畝。」

瞞上不瞞下!這樣的事情聽著有點荒唐,實際上很普遍。

楊帆再次陷入了沉默,道路雖然依舊在顛簸著,不過感覺比原來要好多了,抬眼看看前方的路段,已經看不見那些拳頭大的石塊了,都是碎石子上鋪了一下細沙和黃土的混合物。

「王主任,這條路以前就是土路么?」

王偉新愣了一下說:「不是啊,以前倒是瀝青路,不過時間太久了路況也非常的差。兩年前把老路給扒了,重新弄的還沒弄好就是了,現在財政上沒錢,這條路也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徹底的竣工了。」

「作孽啊!」楊帆覺得心頭彷彿壓了一塊巨大的石頭,緯縣的問題儘管自己想迴避,可是一路走來,所見所聞,這些問題自己真的能做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么?楊帆一時心裡沒有答案!

……

「您呼叫的擁護暫時無法接通,請稍後再撥。」

游雅妮有點惱火了,接連撥了六次了,楊帆的電話還是撥不通。該死的移動,不是說在喜馬拉雅山上都有信號么?

一輛本車,一輛大巴,緩緩的駛出高速路口後,前排的秘書突然回頭說:「游董,前面有人來接咱們。」

李樹堂看見游雅妮的時候,多少有點驚艷的感覺,這個女人實在是太漂亮了,關鍵是氣質也很好。舉手投足之間透著一股從容的優雅。

吳燕介紹之後,在一陣閃光燈下,李樹堂和游雅妮握手寒暄了兩句,然後各自上車,奔著市區而來。

考慮到永泰集團也要來,吳燕彙報徵求李樹堂的意見後,把和星電子的人安排在了天南賓館。在賓館的會客室里,游雅妮和李樹堂進行了一次氣氛和諧的會談。作為市委書記,李樹堂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這一點游雅妮心裡非常的清楚。

這一次游雅妮帶來的人不少,有技術上的,工程上的,還有一個談判的團隊,就落戶高新技術區的最後細節,進行磋商,就是要最後討價還價一番。

與李樹堂的會談正酣的時候,游雅妮突然來了一句:「李書記,怎麼沒看見楊科長?一個星期前,他還去南京找我來著,生拉硬拽的讓我儘快把落戶宛陵的事情確定下來。說什麼要站好最後一班崗,所以我就親自來了。」

李樹堂的嘴角微微的一陣抽動,臉上依舊微笑著問:「怎麼?小楊同志還說了些啥?」

游雅妮微微一笑,艷光晃了李樹堂一下後,這才不緊不慢的說:「他還能說啥?千方百計的想著法子勾著我帶錢下來投資,說的天花亂墜的,把個宛陵高新技術去都說成美國的矽谷了。」

李樹堂聽了不由的哈哈大笑,頗為感慨的說:「小楊同志精神可嘉啊,上次跟我說,在提拔使用之前,要把手頭的工作交代清楚,讓我給他一個星期的時間。沒想到他去找你了,這個同志做事情有始有終,很踏實啊!」

游雅妮順著李樹堂的話,微微的蹙眉,語氣平淡的樣子說:「楊帆不在招商局了么?他上次見面怎麼沒跟我說啊?我今天打他電話,老說無法接通。」

李樹堂越聽越覺得這裡面有別的味道,尤其是見游雅妮提起楊帆時,目光顯得異常的柔和,不覺問:「怎麼?游董以前和楊帆是認識的?」

游雅妮一聲嘆息說:「豈止是認識啊,當年我和丈夫自駕游經過宛陵,遭遇了車禍,不是楊帆路過,我的性命就沒了。這個楊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