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

襄陽城地處漢水中下游,沿漢水南岸而建,在城池的北、東、東南三個方向,皆由漢水環繞,而正南方向則為襄水,這也是襄陽名稱的由來。

在襄陽城的正西方向,則為羊祜山和鳳凰上,地形極為險要,由此可見,襄陽城是三面環水,一面高山的堅城,對防守極為有利,是荊州境內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而在襄陽城正對面的漢水北岸,則是另一座依山傍水的城池樊城,襄陽城與樊城相距不遠,中間僅僅隔著漢水,自古以來,兩座城池便是依附關係,城中的兵馬互相支援,以阻援強敵的入侵,正是由於襄陽城的特殊地理特點,所以,襄陽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得襄陽城,北上可以威懾中原諸城,南下可以得荊州腹地,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城。

桓溫親自坐鎮襄陽城,也正是看中了襄陽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要他麾下的主力兵馬集結在襄陽周遭,便可以阻援一切強敵南下荊州腹地,而且,中原一旦有變,他隨時可以率領麾下的精銳之師兵出襄陽,奪取中原的大量城池。

不過,讓桓溫鬱悶的是,中原的形勢越來越好,北方的燕代等國,根本就無力與華安對抗,只能龜縮防禦,洛陽城周邊的兵馬已經高達五十萬,實力極為雄厚,而這顯然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為了防止麾下兵馬遭受損失,桓溫讓麾下的主力兵馬全部收縮向南,大部分都部署在襄陽城的南部,距離襄陽城不太遠,只要襄陽城有事,隨時可以迅速支援。

在坐鎮襄陽城的日子裡,桓溫一直都沒有停止對洛陽城局勢的關注,為了儘可能多的了解朝廷的局勢,桓溫派遣了大量的細作潛伏在洛陽城之中,每日都要從洛陽城送回各種情報。

何忠等人進行私下密謀的情況。他也是有所了解的,不過,因為何忠等人口風非常緊,所以。他並沒有了解太多的內容,也沒有參與其中,僅僅是個看客罷了,知道何忠等人被株連九族,他才了解何忠等人的陰謀。居然是要刺殺華安。

接下來,他派遣的細作,成功的刺探到了華安要北伐燕國的情報,並將中原糧食大豐收的情況一併向上彙報。

當得知華安要大舉北伐燕國的時候,桓溫心裡多少有些高興,畢竟,燕國兵馬足有幾十萬,遠征燕國必須要調遣大量的兵馬和大批的物資,如此一來,洛陽城周邊的實力必然不足。這豈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嗎?不過,當聽說中原糧食大豐收,糧倉都裝不下的時候,桓溫又顯得有些憂慮了,畢竟,糧草對大軍來說至關重要,若是兵精糧足,北伐燕國很有可能會提前結束很多,如此,他的機會便要小很多了。

人的野心與實力是成正比的。此刻桓溫麾下的荊州軍實力相對較弱,為此,他的野心也自然被壓制了下來,只要沒有足夠的把握。他便不會鋌而走險。

不過,就在這時,朝廷派遣使者前往襄陽,並向他的弟弟桓沖宣讀了聖旨,這讓他感到非常的詫異,朝廷突然下旨。而且是繞過自己,直接下給自己的親弟弟。

由於麾下心腹彙報的比較匆忙,為此,聖旨的具體內容,他還不是很清楚,不過,他總有一種很不妙的感覺,總感覺不會是什麼好事。

「王上,振威將軍求見。」一名屬下彙報道。

桓溫擺了擺手,讓彙報的心腹離開,並使了一個眼色,示意傳桓衝進來。

此刻,桓溫心裡非常清楚,桓沖前來一定是與剛剛接到朝廷聖旨有關,為此,他當然要立即接見桓沖了。

很快,桓沖大步走了進來,並抱拳向桓溫行禮。

「哈哈!五弟,你這麼著急的要見我,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桓溫明知故問的說道。

桓沖略微思索了片刻,看向桓溫,正色道:「大哥,皇上剛剛下旨,讓我率領十萬精銳與北王麾下兵馬一起北伐燕國,這是聖旨,請大哥過目。」說完從懷中掏出聖旨,交到了桓溫的手中。

桓溫聞言,心裡猛的震了一下,顯然,調荊州軍北上討伐燕國,一定是華安的意思,他沒有想到,華安為了削弱荊州軍,居然出此損招,這讓他感到非常的不滿。

接過聖旨之後,桓溫仔細的看了一下,聖旨中寫的很清楚,冊封桓沖為平州刺史,平東將軍,命其統領十萬荊州軍北伐燕國。

「讓我荊州軍十萬兒郎北伐燕國,這一定是北王的意思。」桓溫將手中的聖旨扔在身前的桌案上,憤怒的說道。

桓沖就知道自己的大哥會是這副表情,於是,輕聲說道:「大哥,既然皇上聖旨已下,我覺得還是應該遵從,以免被朝廷扣上抗旨不尊的帽子。」

「哦,你的意思是想要統兵十萬北伐燕國了?看來平州刺史和平東將軍對你的吸引力很大嗎?」桓溫不滿的說道。

桓沖忙解釋道:「大哥,我並不在乎官位,只是收復失地,我們荊州軍也有責任,也應該出一份力。」

「我荊州軍僅有三十萬兵馬,此次居然要調撥十萬北上,這是北王要故意分化削弱我荊州軍啊!」桓溫正色說道。

桓沖點頭道:「大哥說的有些道理,不過,眼下聖旨已下,若是不領兵北上,就是抗命不尊,我們有什麼理由拒絕呢?況且,北伐燕國有利於增加我荊州軍的威望,提高我荊州軍在大晉的地位,何樂而不為呢?」

桓溫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知道桓沖說的有些道理,既然聖旨已經下達,他就必須要找到非常合理的借口搪塞,若是沒有過硬的借口而拒絕領兵北伐,便是抗旨不尊,朝廷是有理由治罪的。

不過,桓溫曾經與燕國有過接觸,如今,卻要派遣麾下的兵馬進攻燕國,這多少有些不妥,不過。此時他麾下的實力相對較弱,已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了,況且,自己的弟弟桓沖。似乎非常樂意領兵北上,所以,同意朝廷的旨意,已經勢在必行了。

「既然五弟這麼想要為國立功,那就統領十萬大軍北上好了。不過,我荊州糧草不足,而中原一帶卻獲得了大豐收,所以,十萬大軍的糧草就全部要由朝廷負擔,若朝廷不答應,荊州軍就只能原地不動了。」桓溫正色說道。

顯然,就算服從朝廷的聖旨,他也要提出一些條件,至少要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大哥。我荊州並不缺少糧草,負擔十萬大軍北上是足夠的。」桓沖脫口說道。

桓溫不滿的瞪了他一樣,正色道:「十萬大軍的糧草必須由朝廷負擔,這是我軍北上的條件,好了,你回去準備吧!朝廷糧草眾多,一定會同意的。」

「是,大哥,我這就回去準備。」桓沖應了一聲,轉身離開。

桓沖走後。桓溫閉目思索了起來,從現在開始,他已經看出來了,華安已經開始向荊州軍下手了。這一次讓桓沖領兵十萬北伐燕國,僅僅只是一個試探,接下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削弱荊州軍的旨意,也就是說,華安的目標一定是全面瓦解荊州軍。而這,自然會讓桓溫非常的焦慮。

此刻,面對如此形勢,桓溫已經沒有君臨天下的野心了,如何保住自己的眼前利益,才是桓溫此時要考慮的事情。

實力相對處於弱勢,正面對抗自然沒有希望,委曲求全則只會讓華安更加的囂張,從而進一步削弱荊州軍的實力,這讓桓溫陷入了苦惱之中。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桓溫召集多名心腹屬下,與他們商議應對在之策。

眾心腹很快就抵達了王宮之中,並與桓溫商議了起來,他們一致認為,只有養賊以自重才是最好的策略,這一次,朝廷之所以下令十萬荊州軍北上討伐燕國,完全是因為荊州境內無事,幾十萬荊州軍閑著無事,而若是荊州以及荊州南部的交州、江州、廣州、寧州等地域有盜賊作亂,則荊州軍就有足夠的理由不服從朝廷號令了,畢竟,荊州軍要在境內討伐盜賊,沒有多餘的兵馬北上討伐燕國。

聽了眾心腹的討論,桓溫覺得很有道理,養賊以自重果然是不錯的主意,他真是後悔沒有早些想到這一點,若早點養賊,朝廷也就不會要求十萬荊州軍北上討伐燕國了。

為了防止朝廷再次從荊州調兵,桓溫決定在荊、江、廣、交、寧五州境內全面養賊,並將麾下的部分兵馬調離荊州,讓他們前往江、寧、廣、交四州,與荊州一同剿賊。

養賊的辦法也很簡單,那便是採取過度稅賦的辦法,讓各州境內的少數民族不堪忍受,從而發起造反運動。

而這些少數民族一旦造反,荊州軍便會立即進行鎮壓,並將其造反的規模壓縮到一定的程度,以利於控制。

荊州、交州、廣州的情況是比較容易控制的,但寧州和交州少數民族極多,萬一引起大規模的叛亂,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為此,在應對交州和寧州的問題上,桓溫和麾下的心腹都有些擔心,畢竟,這兩個州是大晉最遠的兩個州,幾乎沒有漢民,一旦造反,極容易形成龐大的規模,從而難以控制。

不過,交州和寧州距離中原最遠,那裡是否發生叛亂,不是太好查證,只要隨便圍剿一個山頭,砍下幾顆山賊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