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

李農與王謨等人皆是一驚,連忙詢問道:「出了什麼事,快說。」

「將軍,各位大人,皇上御駕親征,在襄國城下大敗,如今,已有數千潰兵進入鄴城,街道上都在流傳,說皇上已經戰死,我軍主力已經完全潰散。」親兵如實回道。

「什麼,我軍大敗,皇上戰死,這怎麼可能。」李農與王謨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親兵想了一下,抱拳道:「據逃回來的士兵說,燕趙聯軍利用十面埋伏之計,讓我軍無法發揮優勢,而後,燕國二十萬主力兵馬突然殺到,我軍寡不敵眾,所以全面戰敗,就連皇上也……」

李農與王謨等人聞言,互相對視了一眼,皆露出驚訝的眼神,若冉閔與麾下的乞活軍主力在襄國覆滅,那麼,大魏帝國也就距離覆滅不遠了。

目前,大魏帝國之所以能在鄴城周邊站穩腳跟,完全是冉閔的勇武和麾下乞活軍主力的驍勇善戰,若是冉閔與這支精銳軍隊全部覆滅了,就憑李農與鄴城的幾萬乞活軍,是無力與燕趙兩軍對抗的,甚至,僅憑趙國的一己之力,便可攻破鄴城,從而滅亡魏國。

冉閔就像戰神一樣,他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他可以讓河北一帶的勇士對大魏帝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從而凝聚成一股力量,而一旦他不在了,眾勇士便難以看到大魏帝國一統河山的希望,從而會失去信心,甚至會四分五裂,各自為政,從而一步步走向亡國。

其實,冉閔並沒有戰死,麾下最核心的乞活近衛也大部分殺出了重圍,陣亡的大半人馬皆是入伍不足一年的新兵,而且,幾乎全部是步兵。

在冉閔與麾下乞活近衛。在樹林中休整的時候,逃回鄴城的部分乞活軍將士,將魏軍戰敗的消息傳入了城內,而就在此時,隱藏在城內的姚襄親信人馬,則借題發揮。在城內散播謠言,說冉閔已經戰死,以讓鄴城的百姓陷入恐慌。

李農與王謨等人,並不了解襄國方向的具體情況,也不知冉閔是真的陣亡了,還是有人故意散播謠言。不過,魏軍大敗而逃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從潰逃回鄴城的數千士兵,便可以肯定這一點。

「各位大人,如今我軍主力大敗,皇上情況不明,此刻。城內一定一片恐慌,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才好啊!」李農看向眾位大人,輕聲說道。

王謨蹙起了眉頭,無奈道:「若皇上真的遭受了不測,就憑將軍與城內的幾萬人馬,如何能抵擋燕趙聯軍,只怕鄴城不日即被攻破啊!」

「沒錯,我等身為魏臣,死於敵手倒是理所應當,可鄴城的幾十萬百姓怎麼辦。難道讓他們伸長了脖子,等著胡人任意屠戮嗎?」王衍憂心的說道。

嚴震嘆了口氣,輕聲道:「我軍主力戰敗,皇上凶多吉少,就憑將軍與剩下將士的實力。如何能夠守護大魏國,為了大魏國幾十萬百姓免遭胡人屠戮,將軍可利用張舉來信的機會,寫書信一封送於張舉。」

「嚴大人,你這是讓本將叛國投敵啊!萬萬不可,此事萬萬不可。」李農蹙眉拒絕了嚴震的提議。

「將軍,燕趙聯軍勢不可當,為了我大魏國的百姓可以免遭屠戮,將軍忍辱屈身,也算是功德一件。」嚴震苦口婆心的勸道。

王謨與王衍對視一眼,也點了點頭,如今,過重的軍事投入和頻繁交戰,已經嚴重破壞了鄴城周邊的農業生產,在糧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冉閔與麾下的乞活軍主力又慘敗於襄國城下,如此境況,大魏國又面臨燕趙聯軍的威脅,除了投降趙國,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見三位平素交好的大臣,皆對大魏國失去了信心,李農也萌生了重新投靠趙國的心思,畢竟,就算全力抵抗,也沒有打贏燕趙聯軍的可能,就算能守住鄴城,在糧荒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情況對自己也會越來越不利。

「既然三位大人都如此認為,那本將就立即給張舉將軍寫一封回信,以讓鄴城的百姓免遭屠戮。」李農終於下定了決心。

「將軍以百姓為重,可喜可賀,我等就先告辭了。」王謨等人,抱拳一揖,轉身離開李農的府邸。

三位大臣走後,李農思慮再三,拿起毛筆給遠在襄國的張舉寫了一封回信,在信中,李農首先對張舉的情誼表示感謝,並向其說明,鄴城的百姓皆是無辜的,讓張舉向石袛進言,放過鄴城的百姓,如此,他便可率領鄴城的大批官員投靠大趙帝國。

寫完信件之後,張舉大大的鬆了口氣,並將信件交到心腹親兵的手中,讓其以最快的速度將信件送往張舉的手中。

心腹親兵接過信件,揣在了懷裡,並準備了出遠門的必備行李,而後策馬離開李農的府邸。

正埋伏的李農府邸外圍的聾啞武士,自然發現了策馬而出的李農心腹親兵,並悄悄跟了上去。

就在心腹親兵剛剛離開府邸的時候,李農便下令召集自己麾下的數千兵馬,準備應對鄴城的危機。

李農率領數千心腹將士,前往北門方向,並解除了鄴城北門處冉閔親信的武裝,換成自己的兵馬,以控制北門,便於隨時接應燕趙聯軍進入鄴城,另有部分人馬控制自己的府邸和皇宮外圍的幾處高大建築,以為自己營造有利的態勢。

城內的冉閔親信人馬,與李農麾下的人馬,實力在伯仲之間,為此,在還未撕破臉皮的情況下,誰也不願意向對方發起攻擊,只是各自佔領戰略要地,在鄴城內部對峙了起來。

鄴城內部一片劍拔弩張的態勢,城內的百姓更是陷入了恐慌,並不斷有百姓試圖離開城池,向南方逃難,但卻被守衛城門的將士攔住了去路。

在鄴城外圍,燕趙聯軍距離鄴城已經不足三十里了,冉閔與麾下最精銳的乞活近衛,也已經抵達了鄴城西北角數里的樹林之中,由於比了解鄴城內部的情況,冉閔不敢隨意進入鄴城,以免落入李農之手。

冉閔將隊伍安頓好之後,便派遣部分聾啞武士,前往鄴城探查情況,以做到心中有數。

聾啞武士進入鄴城,僅用了不足一個時辰的時間,便將鄴城的各種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並立即返回樹林,向冉閔彙報情況。

得知李農果然有反叛的舉動,並且還與王謨、王衍、嚴震等人混在一起,冉閔大吃一驚,並憤怒的表示要殺掉李農與王謨等人,以解心頭之恨。

「皇上,僅憑李將軍調動兵馬佔據北門,似乎並不能證明其有投敵的打算,最多也就是有嫌疑而已。」一名心腹小聲說道。

冉閔大聲道:「李農率軍強行佔據北門,這分明是為了接應燕趙聯軍,此賊不除,大魏國難以安寧。」

「皇上,現在城內謠言四起,都說皇上已經在襄國城下戰死,李農也許就是聽到了這個消息,所以,才有了重新投靠趙國的心思。」另一名心腹將領說道。

冉閔點了點頭,哼了一聲,正色道:「李農還真的當朕死了,居然如此膽大妄為,朕絕不會饒恕他。」

就在冉閔大怒的時候,聾啞武士的首領荊展走了進來,並將李農寫給張舉的親筆信,交到了冉閔的手中。

原來,李農的親信在半路上被跟蹤的聾啞武士追上,並將其身上的信件搜了出來,從而交給了荊展。

冉閔拿過信件一看,信封上寫的很清楚,讓張舉親啟,署名是友人李農。

「看來李農,果然與張舉有勾結。」冉閔說著將信件打開了。

「哼!這個李農真是滿嘴仁義道德,口口聲聲說是為了鄴城的百姓,居然將叛變投敵說得如此高尚。」冉閔說完將信件交到了心腹部將的手中。

幾名心腹部將一看,皆是大驚,其中一人抱拳道:「皇上,如今,李農與王謨等人已經決定投敵,我軍當立即秘密進城,而後,發起突襲,斬殺李農等人。」

冉閔點了點頭,下令道:「全軍立即準備,半個時辰後,從鳳陽門進城,分路出擊,斬殺李農、王謨、王衍與嚴震等人,並滅其三族,以示懲戒。」

「是,皇上。」心腹將領皆抱拳領命道。

隨後,冉閔首先讓荊展率領聾啞武士,立即進城,埋伏在重要的位置,而後派遣心腹斥候進入城內,通知城內的心腹將士,讓其準備好接應。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冉閔親自率領八千乞活近衛,從鳳陽門進入鄴城,並立即兵分多路,向李農與其心腹將士的駐地衝去。

鄴城的冉閔親信將領,在聽說冉閔戰死的謠言時,曾極度沮喪,此刻,見冉閔已經返回鄴城,並站在了自己的身旁,頓時士氣大振,並跟隨冉閔向北門處殺去。

冉閔騎著高大的朱龍馬,在鄴城的街道上呼嘯而過,沿途的商販和百姓全都看在了眼裡,見冉閔安然無恙,市民百姓便安定了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