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

張舉按照姚襄的計策,再次給鄴城的李農寫了一封信件,並讓心腹繞道送往鄴城方向,交到李農的手中。

亥時的時候,冉閔剛剛準備歇息,乞活軍哨騎便抓住了那名送信的趙國親兵,並將其身上的信件搜出。

一名值夜的乞活軍將領,見信件中的內容非同小可,不敢怠慢,連忙前往中軍大帳,向冉閔彙報情況。

「皇上,哨騎抓住一名趙國士兵,從他身上搜出了一封信件。」這名將領說著將手中的信件交到了冉閔的手中。

冉閔拿過信件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信中的內容竟是張舉與李農約期舉事的各種情況,這不禁讓冉閔想到張舉與李農的特殊關係,若是李農真的要舉兵造反的話,後果將十分的嚴重。

但這也不排除是趙國的反間計,畢竟,李農是自己的左右手,是大魏國僅次於自己的大將,在魏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趙國挑撥李農與自己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冉閔知道大魏國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在軍糧越來越缺乏的情況下,也難保李農不會為了日後的前途,利用與張舉的關係,投靠趙國的石袛。

究竟是李農對大魏國絕望,準備起兵投靠趙國,還是趙國為了挑撥自己與李農的關係,從而施行反間計,冉閔一時之間根本無法判斷。

「哨起是在什麼地方,截獲這封信的。」冉閔看向部將,大聲問道。

「回皇上,是在我軍大營左翼五里的位置,當時。這名趙國士兵看見我軍哨騎,連忙下馬躲藏在周圍的樹叢後,被我軍哨騎逮了個正著。」部將如實回道。

冉閔聞言,點了點頭,按照這種情況。反間計的可能性就小了許多,而李農即將造反的嫌疑也就大了一些。

回想起自己出兵襄國的時候,李農曾極力勸阻,冉閔就更加狐疑,心頭也更加擔憂起來。

為了搞清楚鄴城方向的具體情況,冉閔派遣荊展率領部分聾啞武士。秘密返回調查鄴城的狀況,以確定李農是否有造反的跡象。

在送信的士兵被冉閔麾下哨騎抓住的時候,姚襄便派遣數百精銳,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樣,策馬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鄴城,並給這些人布置了許多秘密的任務。為的就是離間冉閔與李農的關係,讓這兩位魏國最厲害的人物互相廝殺,從而極大的削弱魏國的實力。

這數百精銳都是清一色的東方面孔,看上去與鄴城的普通百姓沒有什麼兩樣,因而,混入城內是輕而易取的事情。

第二日一早,姚襄派遣的幾百精銳首先分批進入鄴城。而後,荊展與麾下的聾啞武士也安然進入鄴城,並展開了偵查活動。

在襄國城南門外,冉閔麾下的乞活軍主力,並沒有攻打襄國城,而是集結全部人馬,準備應對姚襄等多路大軍的全面進攻。

不過,姚襄等幾路人馬,好像已經知道冉閔做好了四面迎敵的準備一般,並沒有對乞活軍發起進攻。而是固守各自的營寨,並派出斥候,監視乞活軍的一舉一動。

此刻,在襄國城南門外,魏國大軍與趙國大軍。以及增援趙國的慕容霸人馬,對峙了起來。

在對峙的同時,各方人馬都在進行積極的備戰,隨時準備發起雷霆一擊,以徹底擊垮對方。

李農留守鄴城,並兢兢業業的維持鄴城的穩定,為前線的冉閔大軍提供可靠的後勤支援,可謂功勞不小。

但這一日,他卻莫名其妙的收到了,至交好友張舉的信件,張舉在信中將燕國大軍南下助趙,鄴城缺乏糧草,大魏政權早晚崩潰的事實,向李農說明,並表示,冉閔心狠手辣,為了大魏政權的穩定,為了他自身的權威,早晚必將除掉李農,讓李農放棄追隨冉閔,投靠趙國的石袛。

面對至交好友情真意切的來信,李農顯得很是憂慮,張舉說的沒錯,大魏政權四面受敵,糧草不濟,在奮戰一年多仍未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的確有崩盤的可能,尤其是燕國已經派兵支持趙國,在這種情況下,大魏國的處境就更加困難了。

但讓他無緣無故的背叛冉閔,他也做不到,畢竟,他是乞活軍的將領,參與了屠戮二十萬胡人的行動,投靠石袛,未必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將軍,運往襄國方向的糧草已經準備好了,可以出發了。」就在這時,親兵向李農彙報了軍糧已經備好的消息。

李農將手中的信件隨意的放在桌子上,起身離開府邸,前往軍糧集結的位置,準備囑咐運糧的將士一番,以確保軍糧可以毫無阻礙的運往襄國方向。

※※※

在鄴城之中,姚襄派遣的數百精銳,分散進入了鄴城的大街小巷,並扮成不同職業的百姓,在鄴城散布謠言。

為了讓鄴城的百姓恐慌,他們以非常真實的口吻,訴說燕國二十萬精銳,即將殺向鄴城的事情,並勸說鄴城的百姓儘快逃離,甚至,有意無意的透露,李農即將起兵反叛,並引胡兵入鄴城。

謠言是最害人的,少部分膽小的百姓,果然回去收拾行李,準備離開鄴城,向南方逃難。

很快,鄴城的南門處便集結了眾多的逃難百姓,並將整個南門都堵了個水泄不通。

百姓大規模的要離開鄴城,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百姓是一國之本,沒有了百姓,一個國家也就沒有了希望,為此,李農連忙調集鄴城的軍隊,將南門圍住,讓百姓不得隨意離開鄴城,並讓麾下士兵在鄴城之中加強了巡邏,發現造謠者,立即抓住治罪。

見李農派兵阻止他們離開,百姓們更加恐慌,並與守衛城門的士兵發生了爭執,並一度引起了城門處的騷亂。

為了穩定城內的局勢,李農不得不採取強硬措施,將鬧騰的最凶的百姓抓了起來。

返回鄴城暗訪的荊展與眾多聾啞武士,分散收集鄴城的各種情況,為了摸清李農與趙國是否有往來,荊展更是派遣了幾名聾啞武士進入李農的府邸,並搜查府邸的情況。

混入李農府邸的聾啞武士,很輕鬆的便拿到了張舉寫給李農的信件,並將其交到了荊展的手中。

荊展見張舉與李農果然有書信往來,不禁大吃了一驚,再結合街道上流傳的關於李農即將起兵歸附趙國的消息,李農反叛的嫌疑大大的增加了。

荊展不敢怠慢,連忙帶領幾名聾啞武士離開鄴城,返回襄國南門外的魏軍大營。

在冉閔的中軍大帳中,荊展將鄴城的具體情況,向冉閔做了仔細的彙報,並呈上了張舉寫給李農的信件。

見聾啞武士在李農的府邸,搜出了張舉的親筆信,冉閔大吃一驚,這似乎已經足以證明李農與張舉有書信往來,而趙國與魏國是仇敵,李農背著自己與張舉有書信往來,這顯然是極不正常的。

鄴城街道的流言蜚語和李農在鄴城大肆調動兵馬,更增加了李農反叛的嫌疑,如此情況,讓冉閔很是不安。

一旦李農投靠趙國,鄴城被李農控制,冉閔麾下的大軍將無家可歸,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冉閔連忙書寫了親筆信,讓荊展送往鄴城,交到其親信將領的手中,讓其親信將領做好防備,隨時,準備應對李農的反叛。

其實,經歷了趙國大亂的冉閔,對李農的信任並不深,為此,在出征襄國的時候,留下了一些親信部隊,並將李農麾下的大半人馬調往他處,以減弱李農的力量,從而避免其擁兵自重。

為了儘快解決李農的問題,冉閔召集幾名心腹將領,商議了起來。

「皇上,李農造反是極有可能的,想當初皇上不過是趙國的一名小將,而李農卻已經是趙國的大將軍了,其職位一直在皇上之上,如今,卻屈居人下,他如何能心甘。」一名心腹說道。

「皇上,此次,李農百般推辭,不肯親赴襄國作戰,明顯就是另有所圖。」又一名心腹將領說道。

見麾下心腹都如此說,冉閔心下對李農萌生出了殺心,並決定儘快率軍返回鄴城,先解決李農,穩定後方,然後,方可與燕趙聯軍決一雌雄。

就在冉閔打算撤軍返回鄴城的時候,姚襄等眾軍團,卻已經做好了攻擊的準備。

姚襄與慕容霸等將領,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時間,同時對冉閔的乞活軍發起了進攻,就連防守襄國的石琨軍團,也打開城門殺了出來。

見燕趙聯軍在這個時候殺了過來,冉閔心下大急,此時,鄴城方向的李農讓他如芒刺在背,在這種情況下,他是非常不願意與燕趙聯軍作戰的。

冉閔最擔心的情況是,李農已經起兵,並控制了鄴城,而這種擔心讓他非常的恐懼。

不過,燕趙聯軍已經殺來,此刻,唯有全力抵擋方能退敵,為此,冉閔命令麾下將領,分路殺向燕趙聯軍,以挫敗燕趙聯軍的進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