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

大晉朝廷的文武官員,經過一番爭論,決定採取穩妥的方式,讓三路主力人馬積極備戰,並根據鄴城方向的形勢,伺機北伐。

對於剛剛被收復的關中平原,由於形勢還不穩定,朝廷下令讓華安都督雍州諸軍事,儘快穩定關中的形勢,並根據形勢,伺機東進。

朝廷的旨意,很快便下達到了三路軍團,華安開始全力經營關中,並密切關注鄴城方向的形勢,桓溫的荊州軍團主力進入荊州北部區域,並將中軍大帳設在了戰略要地襄陽,揚州軍團的褚裒大病了一場,無法代表出征,便將經營徐州的任務交給了頗有名氣的殷浩,殷浩率領揚州軍團,進駐彭城,威震趙國的青兗二州,並與襄陽的桓溫遙相呼應,大有齊頭並進,攻取中原的氣勢。

然而趙國的實力仍然還很強大,桓溫和殷浩在各自做了一點小嘗試之後,便放棄了立即北伐的打算,而是聚集兵力,觀望中原的形勢。

在趙國樂平王石苞率領部下逃離關中之後,鄴城的援兵才姍姍來遲,見潼關已經被謝艾攻取,便立即發動了一次佯攻,結果自然是被謝艾打得大敗,只好撤回洛陽,將情況向鄴城方向彙報。

見關中已經丟失,並且,晉軍在關中的實力極為雄厚,石遵大驚,他很想派兵奪回關中,但目前鄴城的政局不是很穩定,各方勢力縱橫交錯,況且,敏感的他,已經嗅出了大晉和燕國的意圖,為了保衛鄴城等核心區域。石遵不敢將主力大軍派往關中方向,以免國都不保。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困擾著石遵,那便是大將石閔,當初在李城起兵的時候。為了得到石閔的支持,石遵答應石閔,在自己登上帝位之後,便立石閔為太子,但石遵真的登上帝位之後,卻迫於形勢的需要立了石斌的兒子為太子。畢竟,石閔本姓冉,是晉朝遺民,並非羯族,更不是石虎的子孫,自然不能立為太子。否則,會招致群臣的反對,為了安撫石閔,任命石閔為武興公,輔國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石閔極大的兵權。

但此時石遵有些後悔了。他的食言讓石閔很不高興,將軍權交給石閔之後,他的心裡非常害怕,因為,這個石閔非常英勇善戰,萬一他不滿意了,要造自己的反,後果就相當的可怕了。

石閔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他麾下的將領自然也是功勞頗大。為此,石閔自然要給自己部下的將領請賞,讓他們擔任更高的職位,但石遵非常害怕石閔的實力擴大,危及自己的統治。為此,不但否決了石閔的要求,還對石閔麾下的將領進行了貶謫,這一行動減弱了石閔的勢力,但卻也讓石閔與麾下的將士心生怨恨,隨後,石遵內心更加害怕起來,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病,石遵召集自己的幾個兄弟,義陽王石鑒、樂平王石苞、汝陰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在自己母親鄭太后的房內,商議如何解決石閔的問題。

石遵看向眾弟兄,蹙眉說道:「石閔英勇善戰,麾下勇士如林,所有將領都懼怕他,就連朕,見了此人,也是心驚膽戰,如今,石閔愈加對朕不滿,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石閔本為外人,卻掌管國家的命脈,早晚必將為禍,宜早除之。」石苞大聲建議道。

「沒錯,石閔與其父本是晉朝遺民,先皇憐其勇而用之,並賜姓石,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石閔掌管軍權,久必為禍,必須殺之。」石鑒也如此認同。

石遵聞言,動了殺心,但石閔武功高強,且麾下勇士極多,要殺石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萬一事情敗露,後果不堪設想,這又讓他有些為難。

「皇兒且慢,當初在李城起兵的時候,如果沒有石閔的支持,你怎麼能有今天,還有沛王石沖,率軍殺向鄴城,要與你爭奪皇位,也是石閔率軍平叛,現在,他有些居功自傲,目中如人,也在情理之中,應當對他寬容一些,怎麼能因為一時的懷疑,而擅動殺意呢?」鄭太后到底是個婦道人家,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冒這個險。

聽了自己母親的話,石遵有些猶豫不決,在殺與不殺之間,他一時之間無法抉擇,最後,決定暫且將這件事擱置一下,日後再談。

此時,石鑒借故外出,為了奪取皇位,他派遣心腹之人,將石遵意欲殺掉石閔的消息告訴石閔,以獲取石閔的支持,從而取代石鑒,登上帝位。

果然,在得知石遵要對自己動手之後,石閔與李農、王基商議之後,連忙派遣麾下將領蘇彥和周成率領三千人馬,迅速包圍皇宮,並將石遵捉拿起來。

此時,石遵正在與婦人玩耍,見眾多人馬向自己衝來,大吃了一驚,連忙質問道:「是何人要造反?」

將軍周成,正色說道:「義陽王石鑒應當為繼承人。」

石遵聞言,點了點頭,突然大笑道:「朕尚且如此,石鑒又能支撐多長時間呢?哈哈哈!」說完倒是有一種輕鬆的感覺。

「皇上就放心去吧!」周成說著,舉起手中兵器,隨即將石遵殺死,並將鄭太后、太子石衍等一干人等,全部殺掉,以除後患。

石遵被殺掉之後,在石閔、李農等眾多將領的擁護下,義成王石鑒登上帝位,並大赦天下,以武興公石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任命李農為大司馬,其餘眾將各有封賞。

如此,在石虎死後,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趙國的石世、石遵、石鑒,先後登上帝位,政局動蕩,由此可見一斑。

石鑒的繼位,是在石閔等將領的擁護下取得的,因此並沒有得到所有趙國將領的認同,許多老將更是擺起了架子,拒不前往鄴城朝見天子。

※※※

在關中方向,經過近一個月的召集,六萬關中軍團正式招募完畢,並在長安郊外建立了規模龐大的軍營,王猛的計畫,便是用一年的時間,將這支新軍,訓練成傲視天下的雄師,以支持進軍中原的需要。

雖然,王猛從沒有訓練軍隊的經驗,但熟讀兵書的他,對軍事是非常精通的,自然明白該如何訓練新兵,並有信心將這支新軍訓練成一支精兵。

練兵正式開始之後,王猛每日都會前往軍營,指導新軍的訓練事宜,但更多的時間,他卻是在考慮關中各方面的布局。

按照他的設想,未來可能遭遇的敵人,是一支以騎兵為主的軍團,而且是動輒十萬人馬的龐大騎兵軍團,騎兵的機動性是其它兵種所無法比擬的,為了對抗敵軍的大批騎兵,王猛覺得必須組建更加強大的騎兵軍團。

關中靠近西域,馬匹自然不成問題,有梁州方向的各種物資錢財做後盾,經費上問題也不大,而在騎兵的裝備上,王猛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華山苦讀的這些年,王猛閑來無事的時候,便發明了許多軍事裝備,其中就包括騎兵的各種裝備。

只是,這些裝備都還停留在圖紙的階段,畢竟,王猛不是鐵匠,也不是皮匠,無法自己做出實物來,而且,王猛並無富裕,自然更不能請人打造這些並非自己急需的物品。

而現在情況就不同了,華安已經將六萬新軍交給了他,為了讓這六萬新軍,在一年後具備強悍的戰力,除了要嚴加訓練之外,還要為這些新兵配屬精良的裝備,越是精良的裝備,越能增加軍隊的戰鬥力。

王猛將自己設計的各種適宜騎兵使用的裝備,畫在了圖紙上,並交給華安,詢問華安的意見。

看了王猛設計的裝備,華安連聲叫好,這些裝備,充分考慮了騎兵和戰馬的舒適性,而這種人性化的設計,無疑會增加騎兵的戰鬥力。

為了支持王猛,華安當即決定,將梁州方向兵器館的一半人馬調往長安城,並在長安城中,建立一個全新的兵器館,以專門為王猛打造需要的兵器。

對於華安的全力支持,王猛大為感動,並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關中六萬新軍,訓練成精銳之師。

同時,為了減輕對梁州的依靠,王猛建議對關中進行大開發,並通過地形和水文等條件,分析了關中對比漢中所擁有的絕對優勢。

也就是說,關中的發展潛力,不是小小的漢中所能比擬的,長安作為大晉朝的西都,也不是南鄭城所能比擬的。

王猛的分析,與華安的想法不謀而合,長安城的名氣,的確遠遠超過南鄭城,關中的地理優勢,也大大超過漢中。

在華安的預想中,長安城一旦繁榮起來,其所能吸引的商旅將大大超過南征城,為此,華安決定在秋收之後,擴建長安城,並一步步的將長安城建設成一個商人往來雲集的大都市,屆時,長安城的地位將取代南鄭城,成為大晉西部的第一大城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