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

見華安有意要放掉石苞,麾下的將領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他們都知道,既然華安要這麼做,自然有這麼做的道理,為此,也不反對。

城內的大火燃燒的很旺,在諸葛雄與李亮率軍進入城內的時候,城內的百姓已經開始滅火,無奈大火燒得太旺,一時間無法撲滅。

晉軍兩萬人馬,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救火的行動,並利用隔離的辦法,將還未著火的部分房屋拆毀,從而讓大火無法蔓延。

經過近一個時辰的撲救,城內街道的大火基本上被撲滅,但被燒毀的店鋪很多,損失比較大,城內的幾座糧倉全部被完全燒毀,裡面的幾萬旦軍糧全部化為灰燼,一顆糧食都沒有剩下。

在長安城東門外,趙軍左右兩翼人馬將晉軍纏住,石苞則帶著親衛軍,攜帶大量物資,向武關方向撤退,晉軍一萬大軍在擊退趙軍的左翼兩翼人馬後,向石苞撤退的方向追擊了一陣子,繳獲了部分趙軍的物資,隨後,便撤回來東門外,並立即將這一情況向華安彙報。

西門外,華安正在安撫投降的趙軍將士,東門方向的一名傳令兵便奔了過來。

華安自然知道是關於石苞逃跑的事情,於是,不待傳令兵說話,先問道:「石苞離開多久了。」

傳令小兵一愣,隨即抱拳道:「回將軍,趙軍主將石苞率領萬餘人馬,向東南方向去了,陳將軍追擊了一陣,繳獲千旦軍糧而返。」

華安點了點頭,下令道:「你回去告訴陳破虜。石苞走了就好,讓他不必追擊。」

「是,將軍。」傳令小兵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大哥,城內濃煙漸少。大火應該已經撲滅了,我軍可以進城了。」王三小聲提醒道。

華安點了點頭,讓後備軍團與投降的趙軍人馬在城外紮營,而後率領親衛軍進入長安。

一進長安城,華安感受到的是一種底蘊,一種帝王之都的底蘊。雖然城內經歷了一場大火,但規模宏大的建築,還是給華安留下了震撼的印象。

燒焦的木頭和各種物品散發出刺鼻的氣味,華安抬臂輕輕遮擋,並繼續沿著街道向前行進。

在這場大火中,許多店鋪被大火無情的燒毀。甚至有不少百姓也葬身火海之中,讓華安感受到了一絲凄涼的感覺。

「將軍,長安城的糧草全部被燒毀,幾萬旦軍糧,顆粒不剩。」諸葛雄輕聲彙報道。

「沒錯,將軍,不僅是軍用糧倉。就連城內富商囤積的糧食也被一把火燒個精光,這些糧食比軍糧還多,有近十萬旦。」李亮一臉惋惜的說道。

華安聞言,心裡一驚,按照二人的彙報,石苞在撤離長安的時候,將長安城內的糧草全部付之一炬,如此一來,長安城內的幾十萬百姓都有了斷糧之憂了,民以食為天。一旦全城斷糧,勢必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只怕關中會為此一片混亂。

見二人滿臉的炭灰,華安擺了擺手,輕聲道:「二位將軍和將士們都辛苦了。先下去洗洗臉吧!」

「是,將軍。」諸葛雄和李亮聞令,抱拳一揖,轉身下去了。

二人走後,王三看向華安,輕聲道:「大哥,城內糧食全部被燒絕,老百姓家裡的存糧只怕支撐不了幾天了,這可怎麼辦呢?」

「還能怎麼辦,我軍大營不是有糧草嗎?就用我軍的糧草救濟百姓。」華安不假思索的說道。

王三聞言,急道:「大哥,我軍出城所帶糧草僅夠支撐一個月而已,如今,已經過了半個多月了,我軍糧草所剩不多,哪還有餘糧分給百姓啊!」

這個問題,華安自然是很清楚的,在出征之前,華安經過一番設想,覺得一個月之內可以在關中站穩腳跟,為此,僅動員了十萬後備軍團運輸足夠大軍消耗一個月的糧草,以減少人力的徵發。

此刻,經過半個多月的征戰,晉軍二十餘萬人馬的糧草已經嚴重不足了,若是在分撥一部分給長安城的百姓,大軍的糧草就更不足了。

「就算不分撥糧草給百姓,我軍的軍糧也支撐不了多久,眼下,我軍已經在關中站穩腳跟,接下來的當務之急,便是儘快將南鄭城的糧草運往關中,越多越好。」華安正色說道。

王三點頭道:「大哥說的是,為了在關中站穩腳跟,我軍必須儘快運糧了。」

華安拿出懷中的地圖,開始思考如何快速有效的將南鄭城的大量糧草運往關中,目前,從南鄭通往關中共有五條道路,祁山大道最為平坦,最有利於糧草的運輸,但這條路是最遠的一條道路,來回搬運糧草,實在是浪費時間。

其餘幾條小路,雖然距離較近,但道路崎嶇難行,運輸糧草頗為不便,難以在短時間內大量運糧。

若是按照五路同時大量運輸糧草的辦法,則需要再次徵發大批的百姓負責運輸糧草,而這樣一來,將大大損耗梁州的經濟和農業,是華安不願意看到的。

思前想後,華安覺得,必須有一種簡潔高效的運糧方法,以滿足漢中運輸大批軍糧前往關中的需求。

華安拿著手中的地圖,來回的觀看,突然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利用河流走水路運輸物資。

這條河流自然就是緊靠褒斜道的褒水,褒水靠近南鄭城,城中的大量軍糧,可以利用船隻從褒水的下游向上游逆流運輸。

但有一個問題是,在褒水的下游,河水既寬又深,可以通行大型的船隻,但在上游的位置,河道很窄,水深也很淺,小船都無法通行,也就是說,褒水並不能直接通向關中,而只能通到二百餘里。

但這已經非常不錯了,要知道從南鄭城,沿著褒斜道通往郿城,至少有三四百里的路程,若是利用褒水運輸二百里,剩下的一百餘里,運輸的壓力就小了很多,況且,在郿城以南,還有一條小河,是渭水的支流,可以通船的距離足有五十餘力,只要這兩條河流充分的利用,便可以大大減輕陸路運輸的壓力。

也就是說,從南鄭城將軍糧運往郿城,有近三百里的距離是用水運,而中間需要陸路運輸的距離不足百里,如此一來,除了翻越秦嶺的不足百里需要加強人手之外,兩頭的水運,所需要的人力很少,要知道,水運的效率是陸路運輸無法相比的。

為了進一步增加運輸的效率,華安還打算將水運分成兩段,在從南鄭城發糧的時候,用大船運輸,以提高效率,在進入上游,大船無法通行的區域,改用小船運輸,在小船無法通行的源頭區域,在將軍糧用輜重車運輸。

華安思慮周全之後,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身旁的將領,眾將領在聽了華安的運輸方案後,無不拍案叫絕,認為可行。

在分析了每一個細節的步驟後,華安終於下定決心,利用褒水和褒斜道大量運輸糧草,在郿城設立一個大型軍糧倉庫,以儲存南鄭城方向運來的糧草,同時,在長安城之中,修建更大的糧倉,畢竟,長安才是關中的核心,控制長安,才能更好的掌控關中。

從郿城將軍糧運往長安,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需沿著渭水一路向東,便可輕鬆的抵達長安,若要運往潼關,那就繼續東進,進入潼關即可。

在關中,幾乎所有的重要城池,都在渭水及其支流的邊上,運輸糧草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華安正式下達命令後,關中方向,輜重營的將士們開始大量造船,以便於運輸糧草,而漢中方向,則將準備好的軍糧裝上船隻,並沿著褒水一路向北運輸。

華安派遣一萬名後備軍團的將士,推著山地輜重車前往褒斜道,準備運輸從褒水運來的軍糧,而後,再將這些軍糧運往郿城附近的渭水支流,搬運上船隻,通過船隻順流而下,將軍糧運往郿城。

這種運糧的方式,大大節約了人力,運糧的效率大為提高,短短的半個月之內,便有十萬旦軍糧,被運進了郿城,而後轉運到了長安。

在缺糧的日子裡,華安將軍糧無償送給長安城的百姓,從而避免長安城出現大規模的餓殍,這一行為既避免了長安城的動亂,也讓長安城的百姓對華安感恩戴德,可以說,在短短的幾日之內,長安城的民心已經盡數為華安所得。

損失一些軍糧對華安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但得到民心對於華安來說,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在城內缺糧的日子裡,華安免費為長安城中的百姓提供糧食,這一步棋算是徹底走對了。

南鄭城的軍糧在源源不斷的運往長安,看著長安城中堆積的軍糧越來越多,華安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只要擁有足夠的糧草,華安有信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掌控關中,從而以關中為基地,殺出潼關,收復中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