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五洲震蕩風雷激 第403章 後秦的應對

甘純入主滑台之後,當即向北魏宣布,「我們本來想用七萬匹布帛向貴國借道的,沒想到你們的守將竟然連錢也不收就讓道給我們了。」

北魏國主拓跋嗣得到消息後,立馬派相州刺史叔孫建和將軍公孫表率領大軍從河內氣勢洶洶地開到枋頭,隨即又派兵渡過黃河。

就在滑台城下,他們當著城上晉軍將士的面,將尉建斬首,投屍黃河,以向晉軍示威,然後再讓人責問甘純為何入侵。

甘純讓人回覆道,「我們奉大將軍范逸之之命,由黃河前往洛陽,原本是為掃墓而來的,並不是要與你們魏國為敵。你們的守將自己離去,我看到滑台是空城一座,這才進駐的,晉魏兩國向來是友好邦交,我們會記住貴國的友誼,總會報答這借道之恩的。」

在姚萇、慕容垂主政的前些年,北魏和東晉的確曾建立過外交關係,可這個關係近些年卻已名存實亡了。

後秦國侵略洛陽時,當時的雍州刺史就曾寫信給北魏,要求派兵增援,並以洛陽城相答。

可惜北魏國的軍隊來得太慢了些,他們見到姚崇率領大軍佔據了洛陽之後,便默默地回去了。

從此,北魏和東晉就相隔著後秦國,兩國也再沒有過國書的來往。

前些年,范二曾尋求與後秦結盟,雖然這事沒有成功,但也算是就此與北魏的關係徹底撕裂了;而在去年,北魏國主拓跋嗣娶姚興之女為後,他們也算是就此建立了同盟。

如今東晉的大軍是為了征伐北魏的盟友而去的,又怎麼可能與他們友好呢?

對於甘純的解釋,叔孫建顯然不會滿意,於是直接面見范二,對他問起了同樣的問題。

范二答曰,「第一,洛陽是我們晉國的故都,如今被羌人侵佔很久了,我們這次是來收復洛陽來的。其次,我國歷代先皇的陵墓長期淪落異國,無人清掃,我們早就計畫要重新修整祭祀。第三、桓氏宗族、司馬休之父子、王綏兄弟等我國的敗類,逃到北方之後,後秦不但不遣返,將他們收留,甚至還給予資助,成為我國的隱患。因此,我大晉如今興兵討伐羌人,實屬理直氣壯的正義之舉!只是在討伐過程中,我們需要暫借魏國的道路通行一下,並不敢破壞我們之間傳統友誼。」

范二之語,是有些強詞奪理的,因為司馬休之當初投奔的是南燕而不是後秦,王縱、王綏兄弟則是逃往北魏而不是後秦。

這一番話真真假假,看起來算是有理有據,不但給足了北魏面子,還讓拓跋嗣有了台階下,所以叔孫建、公孫表所率的軍隊很快又退回了黃河北岸。

晉軍頻繁調動,關東各城紛紛失守的消息,甚至都不用陳留公的急件,就很快傳到了長安。

關東以北的領土,相當於如今的後秦國三分之一的領土。

這一大片土地受到威脅時,後秦國主姚泓當然不敢怠慢,立即將幾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召集了起來,開始商量起大計來。

後秦皇族中最具遠見卓識的東平公姚紹,第一個建議道,「根據最新的消息,晉軍如今已越過了許昌,關東的局勢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咱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收縮兵力,鞏固根本!雍州的安定鎮既偏遠又孤立,與都城難以相互救援,我看不如將它暫且放棄,將那兒的百姓全部南遷,以充實京畿。這樣一來,咱們便可一下就補充十萬精兵,即使范逸之和赫連勃勃一起對我國入侵,咱們至少還能保住關中!否則的話,晉軍進攻豫州,夏軍進攻雍州,咱們現在正的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應付他們,這樣腹背受敵、疲於奔命,最終將一處都保不住!」

姚紹話音剛落,左僕射梁喜就反對道,「如今鎮守安定的齊公姚恢具有很大的聲望,嶺北盡皆歸心。而且夏軍多次屠戮嶺北,安定的百姓早與赫連勃勃結下了深仇大恨,咱們利用民心來死守殘暴的夏軍,夏軍想攻克安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只要保住了安定,夏軍就無法輕易越過嶺北而迫近長安。而如果放棄安定,夏軍馬上就可以打到郿城,如今關中的兵力足以抵抗晉軍來攻,實在用不著調動嶺北之兵,先削減自己的手足。」

姚泓聽了雙方的意見,遲疑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採納梁喜的意見,不撤安定之兵。

王鎮惡和毛德祖此時已在成皋順利會師,姚洸的求援信也送到了長安。

姚泓遂派遣越騎校尉閻生率領三千騎兵前趕援救,武衛將軍姚益男統領一萬步兵協助守衛洛陽,又派遣征東將軍、并州牧姚懿南下駐屯在陝津作為聲援。

吏部郎懿橫覺得如此處置不妥,秘密向姚泓進言,「姚恢在姚弼黨人叛亂時,曾為陛下建下大功,而陛下即位以後,他並沒得到特別的封賞。現在讓他鎮守安定,就如同被置於必死之地,又不能參與中央決策,他心裡能沒有怨氣嗎?而且那裡的百姓都認為安定是一座岌岌可危的孤城,想遷回長安的人十有七八。要是姚恢鼓動幾萬思歸心切的軍民叛亂,回師長安,不就成為國家的大災難了?臣認為,現在應該將姚恢調回來,以撫慰其心。」

在姚愔、尹沖等人造反衝擊皇宮失敗後,姚泓曾命姚恢處死姚弼一夥的重要成員——安定太守呂超;姚恢這道命令遲遲沒有動作,很久之後才將呂超殺死。姚泓因此懷疑姚恢也參與了姚弼的陰謀,而姚恢也為此深感不安,悄悄聚集私兵以圖自衛。

兩人的關係,雖名為君臣、兄弟,實則是互不信任的。

聽了懿橫的諫言,姚泓只是嘆了口氣,搖頭道,「姚恢如果懷有作亂的想法,如今召其入京,只能加速災禍的到來罷了!」

鎮守洛陽的陳留公姚洸,此時正看著各地送來的文書,其內容不是面面告急便是處處失利,他頓時便覺得頭昏目眩、方寸大亂起來。

除了向長安發出求救信之外,姚洸此時算是徹底失去了思考能力。

倒是寧朔將軍趙玄向他提出了一條建議,「如今晉朝的入侵部隊已深入我國的疆土,各地人心恐慌,都無固志。而且我軍人數太少,敵軍兵力又多,很難與他們正面對抗。如果我們出擊,在野外迎戰晉軍,一旦失利,大勢一去就再也不可挽回!方今之計,最好是將外地的守軍撤回,放棄所有外圍據點,集中兵力固守金墉城,等待朝廷援軍。只要金墉城不被攻破,晉軍絕對不敢越過我們西進潼關,而我們正可以憑藉堅城,以逸待勞,等待晉軍的士氣慢慢衰竭,再尋找取勝的機會。」

中國古代有幾座著名的都城,其西北部都建有一組巍峨壯麗的高台。

與普通建築相比,這些高台建築等級較高,影響也相對大一些,在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史上,是比較引人注目的現象。

歷史上最為人稱道的這類高台,首當曹魏鄴城的「銅雀三台」,另一處則是漢魏洛陽城的金墉城;金墉城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它和鄴城的銅雀台一樣,也是南北向排列的三座建築,並且設在城的西北隅。

《水經注·谷水》稱這組建築於洛陽城,「谷水又東,逸金墉城北。魏明帝於洛陽城西北角築之,謂之金墉城。起層樓於東北隅,晉宮閣名曰『金墉』,有崇天堂即此地。」

洛陽為天下名城,東漢末年曆經浩劫,宮室盡毀。

曹魏立國後,開始著手修復洛陽古城。

漢魏洛陽城從魏文帝曹丕時代開始營建,至魏明帝曹時基本宣告完工,建成後的洛陽城重新恢複了天朝都城的風貌,道路系統完備、城池堅固高大,儼然一派皇城風貌。

和東漢時期的都城不同,魏晉時期的洛陽城增添了一座衛城——金墉城。

金墉城北靠邙山,南依大城,城垣寬厚堅實,地勢險要,是整個都城的制高點,俯瞰洛陽,易守難攻。

魏明帝當初修建此城,是為了避險防亂,安身立命之用。

但命運弄人,金墉城沒有成為一座保衛之城,反而成了一座監獄城——作為魏晉時期的「政治監獄」,它的用途接近於英國的倫敦塔,或法國的巴士底獄。

曹魏嘉平元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將其囚禁到金墉城;咸熙末年,魏主曹奐被迫「禪讓」於司馬炎,連同「魏宮故人」一起被遷往金墉城。

到了西晉末期,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專權,將楊太后廢掉囚禁在金墉城;趙王倫掌控大權後,將賈南風廢掉也囚禁在金墉城。

後來趙王倫篡位,乾脆把晉惠帝也關到了金墉城,趙王倫的大逆不道引起了八王之亂,他們打進洛陽後,將晉惠帝從金墉城迎出來,卻把趙王倫關了進去……

作為關押政治犯的場所,金墉城的防衛措施還是修建得極為完善的,姚洸若是按趙玄的建議行事,雖未必能挫敗晉軍,但起碼可以多堅持更多的時間。

或許,說不定他真的能夠等到援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