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五洲震蕩風雷激 第400章 拓跋珪之死

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增長,又或許是因為服食五石散的緣故,拓跋珪的性格變得異常殘暴,可他也清晰地意識到,他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叔本華同志曾經曰過,「時間是無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為了用有限的時間去抗衡無限的時間而採取了繁殖這一手段,讓自己的生命時間得以延續。這是人類繁殖的本能。」

理所當然的,拓跋珪也像姚興一樣,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

不同的是,姚興天性善良,這些年還信起了佛教。

鳩摩羅什是龜茲國的大德僧人,他曾去過印度學習大乘佛法,苻堅想讓大乘佛法的光芒普照前秦了,所以才派遣呂光率兵前往請他回來的。

呂光率十萬大軍前往西域,征服龜茲國之後,這才將鳩摩羅什帶回了中原,但他走到涼州時,卻聽說苻堅已被殺死。

呂光遂留在涼州,建立後涼。

後涼被滅後秦所滅,姚興也理所當然地把鳩摩羅什迎到了長安。

鳩摩羅什到了長安之後,初住草堂寺,收納僧徒三千人,姚興待他以國師之禮,尊崇備至,常親率群臣及僧眾聽他講經。

姚興除為鳩摩羅什開闢譯經場外,還選名僧僧略、僧遷等八百餘人為其助譯,他不但為後者譯經提供種種方便,有時還親自參與翻譯。

在中國佛教史上,鳩摩羅什譯經是件大事,龍樹中觀宗大乘學說的主要經典就是由他最終譯完;他還對小乘成實宗經典的翻譯,作出了大量貢獻。

鳩摩羅什譯經的態度比較嚴肅,力求譯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從這個意義說,他的譯經活動不但有利於佛教的傳播,而且奠定了中國翻譯文學的基礎。

在姚興的提倡和鼓勵之下,後秦舉國上下崇信佛教,一時寺院佛塔林立,僅長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達到十室而九的地步。

與早年相比,姚興晚年的性子多少有些婆婆媽媽,這從他數次寬達處理篡位的兒子姚弼一事中,就已暴露無遺。

相比於姚興的溫情,拓跋珪在君位傳承問題上,採取的卻是一種慘無人道的手段。

母以子貴,諸皇妃以生兒子為榮,母親為兒子能繼承皇位,對老皇帝爭寵獻媚,費盡心機,一旦兒子立為太子登上帝位,母親便被尊為太后,享齊人之福,榮耀無邊。

這種情況在北魏宮廷是不存在的,因為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立下的規矩是,「立太子先殺其母。」

這種制度的濫觴,實則是五百年前的漢武帝發明的。

鉤弋夫人生子名弗陵,號鉤弋子,漢武帝視為掌上明珠,常對人誇耀,「弗陵類我」,遂萌廢立太子之意。

征和二年,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自殺,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漢武帝遂帶鉤弋夫人移居甘泉官,召畫工畫周公哺周成王圖,向群臣表明了要立弗陵為太子的意圖。

因為擔心「主少母壯」重蹈呂后覆轍,漢武帝便以「屢踐聖意」為由,將鉤弋夫人囚禁於雲陽宮;鉤弋夫人憂困而死,漢武帝深感內疚,在甘泉宮前建「通靈台」以表懷念。

劉家人對自己的女人不好,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

劉邦在逃跑時將妻子呂雉踹下戰車,劉備幾次三番地扔下妻子自己活命,劉安更是為了討好劉備而殺妻……

拋開人道主義的立場,漢武帝劉徹發明的「立子殺妻,子貴母死」的辦法,對防範後宮亂政,還是極為有效的,但有漢一代,能夠實施這個辦法的也僅有漢武帝一人而已。

倒是五百年後的拓跋珪,將其發揚光大了,以至於《魏書》中如是記載,「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

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兒子的富貴,就算是再偉大的母愛,也都不能容忍的!

拓跋珪立長子齊王拓跋嗣為太子,同時將太子之母,也就是與拓跋珪一起患難與共的妻子獨孤劉氏賜死,並解釋說,「這是效仿漢武帝防止母后專權,為國家作的長久之計。」

北魏皇朝這條制度並非拓跋珪首創,但他卻是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的第一人,其實早在拓跋部從林地走向草原時,殺妻便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當初,大鮮卑山下來的拓跋部很弱小,歷代可汗都通過與草原其他部落通婚來壯大自己;為了不被比自己強大的聯姻部落吞併,他們總是先聯姻,後發動戰爭,可汗們的妻子也就成了犧牲品。

拓跋珪本人便是憑藉母族賀蘭部復國成功的,他的敵人如獨孤劉氏諸部、賀蘭賀氏諸部、慕容燕國,無一例外不是與拓跋部聯姻的部族。

不同於漢武帝的假想,外家部族對北魏皇朝的威脅實實在在,而且皇帝無私事、無父母,有的只是江山,有的只是社稷。

這便是拓跋珪確立「子貴母死」制度的真正原因!

一個女人與國家的太平相比,孰輕孰重?

但對一個女人而言,家國只是她的一部分,生命才是他的全部,這樣的制度對她而言是何等的殘忍?

太子拓跋嗣聽到這驚人的詔令時,滿面流淚,哀泣不自勝,拓跋珪為此大為惱火。

身為一國儲君,不能為天下解憂,為百姓立太平,為一個女人哭哭啼啼,如何做帝國領袖!

拓跋珪下旨召拓跋嗣入宮,太子東宮的左右親信勸道,「太子,你不能去!君上很氣憤,你這一去,只怕出不來了。」

拓跋嗣不忍母親為此而死,但他對拓跋珪同樣是一片孝心的,既然父皇相召,怎麼有部曲的道理?

拓跋珪執意要去,侍從又勸道,「父親處罰兒子時,罵幾句打幾巴掌這種小懲罰,你有義務忍受;要是把往死里折騰,那你就得跑,萬一把你打死了,你就陷君上於不義了!不如暫時迴避一下,等君上的怒氣平定後再進宮。」

拓跋嗣認為這個很有道理,於是帶著兩名護衛偷偷離開了平城,以避免受到父親的責罰。

就在拓跋嗣之時,他的弟弟清河王拓跋紹卻在策劃一場陰謀。

拓跋紹之母是賀太后的妹妹,論起輩份來,算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依附賀蘭部時,一眼就看上了她,想納為己有。草原部落不太注重倫理,賀太后也沒有拿倫理道德來反對,只是說,「過美不善,太美的東西一定有不好的地方,況且她已有了丈夫,不可強奪。」

賀太后之語和王猛所說的「善始者不必善終」,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十全十美原本是沒有的事,太完美的東西必定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早晚會暴露出來。

拓跋珪當時意氣正銳,到底還是派人將她丈夫殺死,並將其據為己有,生下拓跋紹。

拓跋紹為人兇狠無賴,遊手好閒,最喜歡在大街小巷裡遊逛,常搶劫行人,剝光別人的衣服逗笑取樂;拓跋珪對此非常不滿,曾將他倒懸在井中懲罰,直到他奄奄一息時候讓人拉上來,身為長兄拓跋嗣也多次教訓他,拓跋紹卻是惡習不改,本性難移!

就在拓跋珪為兒子拓跋嗣生悶氣時,賀夫人卻來觸了他的霉頭,被大罵一頓之後就被囚禁了起來,並聽到傳言,——拓跋珪要將其處死。

賀夫人對拓跋珪的脾氣,還是知根知底的,而且他還有將滿朝權貴說殺就殺,將同甘共苦的劉夫人說賜死就賜死的先例。

賀夫人情急之下,立即通知兒子拓跋紹,要他前來來救。

當天晚上,拓跋與帳下武士及宮中侍衛聯絡謀劃,由宦官引路,跳越宮牆闖入了拓跋珪的寢宮。

拓跋珪的護衛沒有像其他人的護衛一樣拚死相抗,而是一鬨而散,這大概也是因為他近些年的殘暴造成的,這也是性格決定命運吧?

拓跋珪從驚叫聲中驚醒,還未拿起武器便被拓跋紹等人團團圍住,並用亂刀砍死。

英雄了半輩子的拓跋珪,享年僅三十四歲。

拓跋紹謀殺拓跋珪之後,便將宮門緊閉起來,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都沒打開,文武百官站在宮門之前,自是有了各種猜測,竊竊私語。

拓跋紹謊稱奉詔,從門縫中問大臣們道,「我有叔父,也有哥哥,你們聽誰的?」

群臣愕然,根本不知他的問題是什麼意思,老半天都沒人回到。

最後還是南平公長孫嵩忽然意識到了什麼,第一個回答說,「臣下當然是擁護大王的。」

群臣聽了此語,這才意識到拓跋珪或許已經駕崩了,卻又不敢確定,所以仍無人說話。

拓跋珪駕崩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平城的朝野內外,人人各懷異志。肥如侯賀護點起烽火,賀蘭部的人都紛紛趕來聚齊,其餘部落也都各自把族人集合起來。

拓跋紹聽說人心不定,便拿出大量綢緞布匹,分別賞賜給王公以下的官員,希望以此收買人心,只有崔宏不接受。

北魏的朝野內外,並沒有人詢問拓跋珪的死因,也沒人想著要為他報仇,同樣也沒有多少人支持拓跋紹。

北魏國的儲君,畢竟是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