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五洲震蕩風雷激 第383章 上中下三策

就在范二出發前的五天,孟龍符和王鎮惡等將領,已經率領一萬北府軍先一步趕往淮陰,跟著他們一起出發的還有兩萬輔兵;甘純也在收到飛鴿傳書時,開始就地徵集輔兵。

當甘純和孟龍符等人匯合時,這支軍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五萬人,甚至比范二所領的大軍還龐大。

兩軍的總人數,幾乎與南燕國現役軍人數量相等,但南燕國的總人口在三百萬左右,他們是可以就地招兵買馬的。

這也意味著,若非范二掌握著秘密武器,這場仗是不好打的。

但在另一個時空中,劉裕贏得了這場戰爭,他所帶的兵力和范二此刻所帶的兵力差不多,所要面對的南燕國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范二多了炸藥這種秘密武器,而且他們是兵分兩路出發的。

所以范二更有理由相信,這場戰鬥是沒有懸念的。

此時已經是七月底的時令了,甘純與王鎮惡、孟龍符等人終於在抗戰的第一線匯合,隨即開始商議起行軍路線。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南燕中部偏南,有一系列東西向的被稱為魯南丘陵的山脈,這也是南燕防備南方軍隊進攻的天然屏障,它由泰山、魯山、蒙山、大峴山等組成。

蒙山和大峴山綿延較長,又彼此銜接,經常連在一起被稱為沂蒙山。

早在齊桓公時代,齊國為防備南方各國可能的進犯,便沿著山勢修築了綿延一千二百餘里的防禦工事,也就是齊長城。

孟姜女的傳說,便發生在此。

在春秋時,齊國將軍杞梁戰死,他的妻子孟姜來尋夫,哭得是天昏地暗,結果這長城就被她哭倒了一大段。

但不過這種傳說似乎並不可信,根據更可靠一點的記錄,孟姜哭壞的是莒城城牆,而不是齊長城。

從齊長城留存到後世的遺址看,其建築質量是相當過硬的,並不是傳說中的豆腐渣工程,這項工程到了這個時代,雖有一部分已經荒廢,但其險要地勢仍在。

要穿過這道屏障進攻廣固,有三條道路可選:

一是沿沂水而上,經琅琊,翻越大峴山,過臨朐至廣固。

這是最短的線路,故後勤運輸比較方便;但翻越大峴山要過著名的天險穆陵關,這一條路山道狹窄,南燕兵可以一夫當關,突破起來十分不易。

二是選擇當年桓溫伐前燕時的水道,梁父之後轉向東北,便可到達廣固。

這條路有較長的水道可以利用,卻因為要拐一個大彎的緣故,其中的路程實在太過遙遠,而且會將北伐軍側翼暴露在後秦與北魏的威脅之下,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

第三,可以往東北經東莞、東武入濰水,再從濰坊轉向西直達廣固。

這條路可以繞開山地,也不易受後秦或北魏的威脅,但路程最遠,沿途多灘涂,行軍補給均不方便。

從范二與劉穆之等人做出的部署看,他更傾向於讓甘純走第一條路,而甘純等人商議出的結果,也是傾向於此。

隨後,他們坐船直達下邳,然後徒步行軍輕取琅琊,著天險大峴山進發。

就在甘純的大軍在下邳登陸的同時,南燕朝廷也得知了晉軍北伐的消息,這樣的消息顯然讓慕容超有些措手不及。

他實在沒想到半年之前還扮演著被動挨打的東晉,此時怎麼會突然就北伐了呢?

如果東晉還是半年前的東晉,慕容超肯定是不會放在心上的,要不然他就不會主動派兵出擊,並劫掠數千人回國了。

半年前的東晉只有三四百萬的人口,這與南燕國的綜合實力是差不多的,但前者正在與范二等人鬧矛盾,而且剛剛經歷過一場糧荒啊。

可現在……

現在的東晉朝廷顯然已與半年前不一樣了!

現在的東晉朝廷,卻併入了江州、荊州等地,一下就從二流國家變成了中原第一大國,更少了內亂!

這樣的敵人,顯然是不好惹的。

慕容超一面派人將可能遭遇到的攻擊以急信的方式,通知駐紮在洛陽的姚崇,一面又緊急召集起軍中諸將,開始了御前對策。

在這次會議中,一向沒什麼名聲的征虜將軍公孫五樓,卻一口氣提出了上、中、下三條對策:

「晉軍一向輕快果敢,喜歡打速戰速決的戰鬥,卻沒什麼持久的能力,咱們應該避免與他們進行正面交鋒,最好是派遣軍隊據守大峴山天險,扼住他們前進的咽喉要道。待他們士氣鬆懈後,咱們再分出兩千精銳騎兵,沿東邊海岸線南下,襲擊他們的糧道,使其疲於奔命,再命兗州刺史段暉率兗州的軍隊沿梁父山東下,與大峴守軍前後夾擊晉軍,則晉軍可破。這樣可謂上策!」

「此外,也可命令各郡縣的官員儲足糧食,將百姓遷入各處險要據守,將來不及運走的糧食全部焚毀,堅壁清野。晉軍到來後無法求戰,野外又沒糧食可擄掠,最多堅持十天半個月就將無力為繼,結果就只能車退回去。這樣做不失為中策。」

「至於放任晉軍進入大峴,我軍再與其野戰,那就只能算下策了!」

公孫五樓的上策,可與當年司馬懿對抗諸葛亮北伐的方略相同,都是扼險而守、避其銳氣、尋機而動、擊其惰歸,司馬懿正是利用這一招一次次挫敗蜀軍的北伐。

但要成功使用這一招,也得雙方的水平相差不是太懸殊才成,因為歷史上失敗的例子也不鮮見。十多年前,後燕進攻翟魏和進攻西燕的兩次戰役中,翟魏主翟釗和西燕主慕容永所採取的防禦戰略都與公孫五樓的上策類似,結果卻被慕容垂輕鬆擊敗。

公孫五樓的中策也不是新主意,當初拓跋珪以傾國之師入侵後燕,後燕採取的應對策略就是如此,結果使得後燕的大部分領土在短時間內淪陷,再也無法收復。

後燕抗擊北魏的失敗,正在於其根基不穩,民眾缺乏對後燕國政權的忠誠度,堅壁清野的實施又讓民眾們損失慘重,激起了他們的不滿;除少數幾個由慕容宗室率重兵把守的據點外,原本就對後燕沒多少認同感的各郡、縣、塢堡,在強敵到來時紛紛不戰而降。

如今的南燕的又如何呢?似乎並不樂觀。

一是因為南燕國立國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時間,這個時間是極為短暫,更重要的是如今南燕國的領地內並不是慕容氏故地,百姓們是很難對南燕效忠的。

二是南燕國的人口雖然不少,但其國土面積僅僅相當於東晉的一個州,用一個州的經濟對抗一個國,雙方的實力顯然是不對等的。

第三,慕容超登位後濫用民力,在國內根本沒什麼威信可言。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慕容超選擇堅壁清野,其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在關鍵時刻有強大的第三方加入,則以上推論是不能成立的,而後秦國則很有可能是隨時會加入戰場的強大的第三方。

這也意味著,公孫五樓的上、中兩策雖很難從根本上扭轉戰局,但起碼可以避免南燕一戰即敗,可以增加晉軍的用兵難度,延長作戰時間。

只要等到後秦國援軍的到來,什麼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總之,公孫五樓的上、中兩策,的確是慕容超此時能夠得到的最好選擇了。

可惜的是,一向對公孫五樓寵信有加的慕容超,此時卻突發神經,有些不屑地說道,「今年的天象對我方有利,歲星籠罩齊地,定然會不戰而勝!而且以情勢論,我們是主場作戰,敵人是客場作戰,我們有天然的優勢。敵軍遠道而來,士卒疲憊,勢必不能持久,而我大燕據有五州之地,擁富庶之民,一望無際的田野都種滿了糧食,鐵甲騎兵多達數萬!如此強大的實力,何必害怕晉軍?哪裡用得著強遷民眾,割掉莊稼來自找麻煩?不如放他們入大峴,等他們進入平原後,我軍就集中全部精銳鐵騎,對晉軍的步兵盡情地踐踏蹂躪,還怕不能大勝嗎?」

聽了慕容超這番宏論,久歷戰陣的太尉、桂林王慕容鎮當即勸道,「陛下如果一定要發揮騎兵在平原作戰的優勢,也應該從大峴出擊,在山南迎戰晉軍,那樣萬一不勝,也還有險可守。怎能輕放敵人到山北,自棄險要?當初陳余不守井陘關,被韓信打敗;諸葛瞻不據束馬之險,為鄧艾所擒!以老臣之見,天時不如地利,扼守大峴才是如今的上策!」

輔國將軍賀賴盧也苦苦勸阻,但同樣受到了否決,退朝後,他悲哀地對公孫五樓說,「陛下如果真這麼做,那麼國破家亡的事,就在今天了!」

賀賴盧還指望著這位皇帝的寵臣能再勸阻他一次,公孫五樓卻只是搖了搖頭。

慕容鎮則完全失去了信心,感嘆說,「主上既不能出擊迎敵,又不肯堅壁清野,卻把敵人請進國家的腹心,愚蠢程度堪稱劉璋第二!今年國家是亡定了,我作為慕容家的人,只有以一死報國了……」

慕容超不知從哪得到了這幾句感嘆,勃然大怒之餘,立即將慕容鎮逮捕下獄,同時下令撤退梁父與東莞兩地的駐軍,將南燕軍主力全部收縮到廣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