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四海翻騰雲水怒 第368章 寧州爨氏

經過眾人的一番討論,甘絛、宗愨和陳通三人被定為護送雷恩加爾回拂林國的初步人選,最終的方案還得在他們與家人的溝通之後。

一般而言,這個方案被推翻的可能性會很小,畢竟這幾個人都是志在千里的好少年。

他們將帶領一千最精銳的黎民軍將士和一千水手、一千輔兵,乘坐八到十艘大船前往,他們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將玻璃製品、蔗糖、絲綢、瓷器、茶葉以及青銅製品運往海外,並從海外帶回書籍、黃金、珠寶、香料以及各種植物。

接下來,他們討論的就是怎麼與健康朝廷溝通,讓這支船隊能夠順利地通過下游的封鎖線到達海上了,其中還討論到了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都無法吃到蔬菜的問題。

長途航海的人都知道,如果一直吃罐裝食品或者魚類,會導致維生素C缺乏,患上壞血病,導致牙齦、皮膚及關節等部位出血。這種疾病被稱為「海上瘟疫」,為了避免壞血病,海員們需要經常服用維生素C藥片,或者多食用水果、蔬菜。

而洋蔥、土豆和胡蘿蔔就是航海三寶了,可惜中原現在能拿出手的一樣都沒有;好在范二很快就想到了豆芽,用豆芽來代替航海三寶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范二為宗愨、甘絛等人考慮到微不足道的蔬菜問題,眾人是不以為然的,畢竟這些人並沒有任何航海經驗……

正在眾人愉快地討論著恢複海上絲綢之路時,沈林子卻急匆匆地趕了過來,在門口敲了敲門後,便向里對范二道,「主公,剛收到一封由江陵傳來的急件,加急的。」

急件,還加急的?

范二似乎有種不好的預感,當即向沈林子伸手道,「請進來吧。」

由甘純從江陵傳來的情報中,范二得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消息。

大概在二十天之前,西蜀王國的譙縱在將涼州收入囊中半年之後,將目標對準了寧州,竟然發布了對寧州的戰爭。

伴隨著這個消息傳到江陵,寧州的爨寶子所派的人也到了江陵,他們理所當然是來求援的,范二正好聽過爨寶子所派的這個主簿的名字,——這個主簿就是年僅十七歲的爨龍顏。

但凡是愛好書法的人,大多數會接觸到《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這兩個法帖,書法界也將其合稱為大小爨碑,前者為小爨碑,後者為大爨碑。

《爨龍顏碑》筆畫的圓潤剛強,窺見其運筆實源於篆法,起筆雖有方圓之分,但筆劃均極為厚重;《爨龍顏碑》在手法上俯仰揖讓,疏密相間,在結構上姿態奇逸,舒斂自如。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揖》中,推其為「神品第一」、「古今楷法第一」,稱其「下畫如昆刀刻玉,但見渾美;布勢如精工畫人,各有意度,當為隸楷極則。」清道光年間雲貴總督阮元為保護此碑而寫的「跋」中說「此碑文體書法皆漢晉真傳,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雲南第一古石」。

這兩塊碑帖,其實是後人為頌揚他們功績而刻下的碑文。

《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的全稱則為《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候爨使君之碑》。

由此也可看出,《爨龍顏碑》出現得更晚,但它卻是「大爨碑」!

事實上,爨龍顏的年紀要比爨寶子小上六歲,現在的爨寶子已經二十三歲。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他會在今年內去世……

因為他的碑文上就是這麼寫著的:「春秋廿三,寢疾喪官,莫不嗟痛,人百其躬,情慟發中,相與銘誄,休揚令終,永顯勿翦。」

其譯文為:「不幸的是,他才二十三歲,就因病死在任上,僚屬和百姓無一不惋惜悲痛,惟願以自己百死之心來換取他的生命。人們的悲戚發自內心,接二連三前來悼唁,禱祝他的美德遠播。希望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爨寶子和爨龍顏都出自南中大姓爨氏,兩人的關係很可能是兄弟或叔侄。

爨氏始於蜀漢,是班氏的後裔,再往上就是春秋時代的令尹子文了。

秦滅楚後,其一支稱班氏,徙往晉昌郡,成為當地望族,以財富雄踞一方,至今在忻州、定襄一帶,班姓仍為望族大戶。

經約四百年後至漢末,班姓中一支又由晉昌封於安邑爨鄉,於是改為爨姓;卜居安邑七八十年年後,爨肅遷蜀。

爨肅官至曹魏的尚書僕射兼河南尹,爵位和九卿同等,在朝中廣有勢力。後世子孫又輾轉遷到了四川、湖廣一帶,一部分又漂泊到了南中。

諸葛亮親征雲南,平定南中大姓叛亂後,收其俊傑為地方官吏,其中就有建寧爨習,官至領軍;諸葛亮又移南中勁卒,充實蜀漢軍隊,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

西晉統一天下之後,朝廷將原本屬於益州的南中四郡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分化出來設立為寧州。

當時朝廷奉行的是儒家路線,在邊境實行「攘夷」政策,朝廷撤銷刺史的建制後便以李毅為「南蠻校尉」兼「統五十八部夷族都尉」,對南中地區實行全面軍事統治。

政治上也開始推行世族門閥制度,只有郡縣上層大姓子弟可以被推舉為官;而在蜀國統治時期,接受封建法制的地方中下層子弟則失去了機會,這也導致了他們的不滿。

西晉末年,建寧太守杜俊和朱提太守雍約貪贓枉法,終於受到了南中下層士人的反抗,他們兩人亦被驅逐出境。

李猛在聲討杜俊的信中說,「昔魯侯失道,季氏出之。」他們將自己的反晉鬥爭,比作是春秋時期的新興地主階級代表季氏驅逐大奴隸主魯昭公。

李特、李雄在益州舉行起義時,南中的毛洗和李猛也在南中舉起了大旗,他們公開宣稱自己的反晉大業是繼承諸葛亮的遺志。

正當毛洗等人與李毅的大軍正在膠著時,由成都方面傳來了好消息,——李雄已攻破成都,並廢除晉法,採取薄賦綏弊的政策。

李雄的義軍受到了益州和南中百姓的普遍認同,於是李毅被困孤城,而後晉王朝在南中的勢力完全被摧毀。

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漢國,當時的寧州亦在他的統治之下。

諸葛亮當年在南中打擊了大奴隸主的勢力,扶持願意接受統治的中下層大姓。李特認為劉禪放棄了諸葛亮的法家路線,所以一開始就舉起繼承劉備事業的旗號,很快得到了南中等地的企圖恢複蜀國統治的中下層士族的支持。

正當南中的反晉鬥爭取得一定的勝利時,晉王朝的儒家政策卻受到了一些南中大姓的支持,他們聯合上書請派刺史。

王遜便是李毅的下一任寧州刺史兼南蠻校尉,他依靠大姓力量,殺了十數家中下層大姓和夷帥,但此後大姓、夷帥之間的兼并更為激烈。

互相兼并的結果,最後只剩下一個爨氏大姓集團。

同時,「爨」也由姓氏變成了民族泛稱。

在成漢國政權統一南中之時,李雄大赦寧州境內,復置郡縣,以霍弋之孫霍彪為寧州刺史;分寧州置交州,以爨習的後人爨琛為刺史。

可惜成漢國在南中的統治只有六年時間,成漢國陷入內亂時,其政權和法治路線都發生了蛻變,南中也漸漸脫離了成漢國的統治。

爨氏便趁機盤踞寧州,只在形式上仍對中原王朝「奉正朔」,而實際是在地方閉關自守以發展和鞏固自己的勢力。

東晉王朝偏安江左以來,逐漸形成了各地藩鎮割據的局面。

桓溫滅成漢國之後,寧州、益州、梁州隨即成了他的部下周撫、周楚割據的區域,周氏三世為益州,凡四十一年。

周撫的侄子周仲孫為益州刺史時,正值前秦國最強盛的時期,可惜周仲孫被姚萇大敗。

姚萇被苻堅任命為寧州刺史,兼領西蠻校尉。

淝水之戰後,寧州又依附於江左政權,這種依附當然只是名義上的。

而在名義上,南蠻校尉變成了管理寧州的軍事力量,此前則為寧州刺史,或荊州刺史兼領南蠻校尉。

與此前不同的是,淝水之戰後的南蠻校尉多半會呆在荊州,他們只是吃著空餉、尸位素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反正寧州方面也不會高興他們前往。

兩邊維持的都只是表面上的和平,心中都希望兩不相見才好。

因為由荊州刺史兼任南蠻校尉這個傳統的原因,荊州刺史和南蠻校尉的關係往往都極為友好,在范二入主荊州前的幾任南蠻校尉分別為:殷覬、楊銓期、楊廣。

理所當然,這三個人之所以出任南蠻校尉,都是因為殷仲堪的推薦之故,或者說南蠻校尉根本上就是由荊州刺史委任的。

由此可見,南蠻校尉到底還是聽命於荊州刺史的。

寧州現在被侵略了,爨寶子第一時間想起了荊州刺史范逸之,這也是爨龍顏到江陵求援的真正原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