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四海翻騰雲水怒 第345章 逆江而上的北府軍

無論是對荊州還是對江州作戰,北府軍的定位都只有「先鋒軍」這一種可能,因為京城不可能將後背暴露給北府軍,同樣也不可能讓出中軍這個榮譽地位。

早在一個多月前,當荊州的殷仲堪和江州的范二還在磨刀霍霍之時,司馬元顯便有了他們聯手殺向京城的覺悟。

當時,司馬元顯已經開始準備對江州用兵了,雖然最重要的糧食問題讓準備工作變成了無解,但他卻是動員了劉牢之的,後者也虛與委蛇地答應了下來。

也正是為了堅定劉牢之這個北府軍首領的決心,司馬元顯與張法順商議後,做出了將袁崧調入京中的計畫,而袁崧的出走則直接導致了荊州與江州軍的全面爆發。

隨著澧陽碼頭之戰的打響,荊州和江州之間的戰鬥早就升級為萬人大戰,這場戰鬥持續至今已足足有二十天的時間了。

看著一封封從上游送回的戰報,司馬元顯當然再不會以為,范二和殷仲堪此時是為了勾引自己而做出的假打,所以他再次啟動了一個多月前做出的計畫。

劉牢之對司馬元顯的計畫,原本還是有些小心思的。

在此之前,他已無數次聽到范二的傳說,他擔心自己所領的北府軍敗於范二之手;要是這樣的話,江左第一將的名頭豈不是要從此易主?

退一步說,就算自己擊敗了江州軍,難道司馬元顯不會猜忌自己功高震主嗎?

後一種想法,顯然是由劉牢之心中的擔憂而滋生的,因為北府軍無論如何都需要一個領導,司馬元顯不可能將「功高震主」的劉牢之撤職。

若是劉牢之因為被司馬元顯猜忌而或殺或刮,北府軍豈非因此而打亂?

只要司馬元顯不是笨蛋,就絕沒有將立有大功的劉牢之殺掉的道理。

實際上,劉牢之還是有些害怕范二。

在去年一年中,范二、劉裕、孫恩是最鋒芒畢露的三個人,即便是數次幾百孫恩的劉牢之也不得不甘於幕後了。

至於最悲催的人物,應該是謝琰吧?至少桓玄還有機會自殺,謝琰則是直接被亂箭射死的!

劉牢之害怕范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無論是在領兵作戰的能力上,還是范二在佔領江州的魄力上,都讓劉牢之深深地感覺到震撼。

劉牢之不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

自從他背叛了王恭得到北府軍之後,他已握住了江左最強大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力量雖比當年淝水之戰時弱了不少,卻也有五萬餘人。

憑藉著這支五萬餘人的北府軍,劉牢之若是尋找機會入主京城,由此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上天也曾給過他最好的機會。

當孫恩在會稽等八郡起兵時,如果劉牢之率領北府軍入主京城,或是在擊敗孫恩之後藉機佔領三吳,大概也不是什麼難事吧?

當時的司馬元顯已是喪盡聲望,可劉牢之卻沒有趁機起事,反倒如土匪一樣帶著北府軍在三吳到處劫掠,搞得他們的聲望甚至比米賊都差。

劉牢之在聽到范二殺死桓玄並趁機入主江州之後,心中又何嘗沒有後悔?可他已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但這無礙於他對范二的仰望。

劉牢之因為范二做出了非常之事,而心生自卑之心,自然是能不與之交手,就盡量奪得遠遠的。

可現在的形勢卻不一樣了,根據斥候送來的最新消息,范二已經率領船隊從夏口沿江而上了,這也意味著他和殷仲堪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

而尋陽城只有三千守軍!湖口的守軍也僅僅只有六千!

將上游的情報充仔細分析過後,劉牢之愉快地答應了司馬元顯的要求,在第二天就集結了一萬八千名北府軍將士,並就此出發前往上游。

六月二十八日傍晚,北府軍的船隊終於抵達湖口,早已得到消息的蔡葵自是嚴陣以待,並將二十艘戰船在江中拋錨,橫列於江中。

相比於范二所領的船隊,蔡葵現在所領的將士似乎更有資格被稱為水軍,而穩穩地停於江心的戰船,在噸位上顯然要比范二所領的船隊高一個量級。

在這二十艘足足有三四層樓高,長達十餘丈的戰船面前,北府軍的船隻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在范二的軍隊出現之前,北府軍的戰鬥力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這個第一隻適用於江左,只適用於步卒。

因為江左除了在淝水之戰中繳獲了一批戰馬,此外並沒有任何的馬匹來源,經過了將近二十年之後,北府軍中的戰馬已經死掉了大半,北府軍中還保留著戰鬥力的部隊也只有步兵了。

北府軍的步兵再厲害,能與騎兵特別是重騎兵相比嗎?

北府軍的步兵再厲害,在水中能與水軍相比嗎?

在與米賊將近一年的交手中,北府軍從來就沒有與之水戰的任何記錄,這是否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水戰的能力?

在蔡葵的望遠鏡中,緩緩迫近的北府軍的船隻也並沒有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戰船,這些船隻無論是在噸位上還是在形狀上,都是無法與黎民軍的水軍抗衡的。

或許可以這麼說,出現在蔡葵眼前的北府軍的船隻,這些船隻只是用來運兵而已。

他們唯一的勝算,是從他們的船上衝殺到黎民軍的船中,但這同樣不是容易的事。

一來是因為北府軍的船隻實在太小,他們想要上黎民軍的戰船,得用梯子攀爬才成;更重要的,則是黎民軍的水軍會讓他們隨意攀爬嗎?

北府軍中的一隻小舢板破浪而行,站於其上的人遠遠便高呼起來,「哪位是這兒的負責人?大晉前鋒都督、征西將軍劉將軍,欲請將軍過船一序……」

蔡葵冷笑一聲,高聲呼喝道,「在下蔡葵,正是此間的話事人,但本將軍並不認為如今與劉將軍有何話可說。但某現在可以負責任地奉勸劉將軍一句,——就此回頭吧,以免我黎民軍的弓箭無眼!」

說完這句話後,蔡葵便轉身對傳令兵說了幾句,傳令兵隨之開始對各船傳達了「準備攻擊」的信號。

兩軍此時還相距百丈,但北府軍的船隊並沒有任何停下來的趨勢。

站在舢板上的使者,似乎早料到了蔡葵的反應,只好悵然而返。

兩軍的交戰,一觸即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