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四海翻騰雲水怒 第343章 水戰

六月二十八日中午,范二的船隊即將到達漢津,殷仲堪的船隊則依舊在十餘里外緊追不捨。

漢津意為「漢水上的渡口」,同時也指代「漢津」這個地名。

就如「官渡」意為「官方的渡口」,但在特定的語境下,卻是指代曹操和袁紹發生大戰的那個地方。

范二的船隊到達的這個漢津,也就是後世的尉遲恭修築沙洋堡之地,因此也可以稱它為沙洋渡口,這兒離「關雲長敗走麥城」的「麥城」離得並不太遠。

漢津是荊楚古鎮,又是官渡要道,所以有「小漢口」之稱。

早在戰國晚期,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被李園所派的刺客殺死後,他的門客和家人隨後逃出國都,攜帶「隨侯珠」逃亡漢津。

赤壁之戰前,曹孟德進攻荊州,劉備從樊城車往江陵,便是由此渡河往當陽而去;在此之前,趙子龍為救劉備妻小單槍匹馬與曹軍大戰掇刀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

范二將到漢津時,終於得到了周如海率領騎兵,將殷遹所領的荊州軍逼回江陵的戰報。

得到這樣的戰報,范二終於可以為襄陽的安危稍稍鬆了口氣,但他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殷遹所領的潰兵,不日就要與自己相遇了。

成功牽制殷遹的潰兵,顯然可以降低還在江陵抵禦桓振部隊的王鎮惡的壓力。

但也有另一個可能,就是范二的船隊很可能受到殷仲堪和殷遹的夾擊,這取決於殷仲堪和殷遹之間的聯繫,以及范二在面對殷仲堪的船隊時是否繼續退縮下去。

在得到襄陽方面的消息時,范二也同時接到了甘純的船隊送來的消息,由他們的行程中可以推測出兩人的距離大概在兩百里左右。

如果甘純與自己在八十里以內,范二肯定會向殷仲堪發動攻擊了。

可惜他們現在離得太遠了,就算范二與殷仲堪之間的水戰能打上一天,甘純的船隊也不可能加入到戰鬥中來。

可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經過與盧循、冉小賤等人的一番商議之後,范二最終還是決定,接下來就與殷仲堪的船隊打一場水戰。

這場水戰,理所當然是范二的第一場水戰。

在決定打這場水戰時,黎民軍和荊州軍相距十五里左右,雙方的兵力對比為五千人比九千人,戰船的數量對比為四十六艘船對一百一十三艘船。

由將士的人數和戰船的數量可以看出,黎民軍一方的戰船平均排水量,遠遠要比荊州軍的戰船要大。

戰船的噸位越大,操縱起來就越是麻煩,當然也越容易被敵人攻擊到,這都是戰船過大的劣勢。

但戰船大的優勢也更為明顯,戰船的噸位越大就越平穩,對撞時給敵人的衝擊力也更為強大,但最終的效果還要考慮到堅固的材質的問題了。

黎民軍的戰船和荊州軍戰船的區別,最明顯的還是雙方使用的動力有些不一樣。

儘管雙方的戰船都是藉助風力和人力在前進,但黎民軍的戰船使用的動力卻是水輪,而荊州軍的戰船使用的船槳,而且黎民軍的戰船上出現了劃時代的船舵。

這也意味著,黎民軍的戰船在轉向時具有更大的優勢。

單是這一個優勢,就可以讓黎民軍的戰船可以有效地避開敵船的衝撞,同時也可以更有效地撞到敵船的要害部位上。

當然,選擇用己方的戰船與對方的戰船相撞,這與「同歸於盡」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不是到了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用這一招。

這個時代的水戰,在雙方的船隊相距甚遠的情況下,一般會使用床弩、投石車、弩箭等武器進行攻擊。

到了雙方的船隻靠近以後,攻擊武器也就變成了拍桿,這種武器最早出現於西晉末期,差不多有一百年的歷史了。

拍桿攻擊使用的是槓桿原理,其裝置大概是在船沿兩邊,搭建一個兩三丈高的如單杠形狀的架子,一根長約五六丈的杆子則橫於其上;杆子的一端,通常會掛著一個數百斤重的錐形鐵塊。

當雙方的戰船靠近時,也就是祭出這種大殺器的時候了。

當拍桿上面的鐵椎,由幾丈高的地方砸向敵船的甲板或是船舷時,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凡砸到要害部位,就算是幾十噸排水量的船隻也經不住幾下。

而使用拍桿這種攻擊方式的時候,己方的戰船也是要遭受「後坐力」的,所以拍桿通常以對稱的姿態出現,而越大的船,使用拍桿的安全係數也越大。

除了遠程攻擊、拍桿攻擊以及同歸於盡的撞擊之外,還有一種攻擊方式,通常被稱為「拼甲板」。

拼甲板也就是短兵相接,這同樣是交戰雙方不願意看到的作戰方式之一,因為這種作戰方式的技術含量與對撞沒有太大的區別,而這也是海盜們最喜歡選擇的方式。

范二希望用拍桿就能將殷仲堪的船隊解決,但無論是出現什麼樣的作戰方式,都在他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吃過午飯後,范二將馬上就要與荊州軍打一場水戰的命令通告了全郡,並命令降帆、列陣。聽到命令後,船上的黎民軍將士自是轟然應諾,而後摩拳擦掌起來。

他們對己方的船隻比荊州軍的高大、武器也遠比他們犀利的事實是早就知道的。

他們曾經無數次,做過己方的船隊與荊州的船隊遭遇的假設。

假設的結果,顯然是令他們興奮無比的,他們也由此希望這場遭遇早日到來,哪想到范二在巴陵遇到殷仲堪之後就一直帶著他溜圈呢?

從六月二十一開始,雙方的你追我趕已經持續了七八天的時間,跟著范二一直躲避著荊州軍的將士,早就憋了一股氣。

與敵人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顯然是最好的發泄辦法。

這場遲來的戰鬥,終於就要開始了!

沔水江面上,此時正淅淅瀝瀝地下著雨,這樣的雨在最熱的季節中顯然是最受歡迎的,可惜這場雨毫無意外地影響了殷仲堪的視野。

事實上,即便是沒有這樣一場雨,殷仲堪的視野也不甚寬闊,畢竟他在十多年前為父親熬藥時熬瞎了一隻眼。

好在戰船的瞭望塔上的將士眼神不錯,他在雙方船隊相距五里時發現了黎民軍。

五里,也是荊州軍和黎民軍相距最近的距離,這個距離發生在他們路過夏口之時,當時也是因為,范二擔心殷仲堪頭腦一發熱而選擇攻擊尋陽,所以故意放慢了速度。

能夠再一次接近敵人,這實在是讓殷仲堪興奮無比,而他得知敵人已擺開了陣勢時,也立即下令擺開陣勢,準備與黎民軍一戰!

在雙方都做出了充分的準備,兩軍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水戰終於爆發了,而范二和殷仲堪都站在主艦的最高處,親自指揮著戰鬥。

黎民軍一方以范二的主艦為首,擺開了錐形的陣勢,身先士卒地沖了出去,幾艘小型的蒙著牛皮的艨艟鬥艦護衛在側。

雙方的交戰,在相距五十丈遠的地方開始打響。

在震天的戰鼓聲中,百十架投石車不停地發出令人心悸的「嘰呀」聲,一個個西瓜大小的石球或煅燒了好幾天的泥球拋向天際,隨後或是落到地方的戰船上,或是落入被戰船劃開的江面上,同時砸出一道道足有三兩丈高的水柱。

隨著雙方戰船的不斷接近,床弩和弓箭也開始從各船中紛紛飛了出來,一時之間天空中竟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箭矢,以及嚶嚶嗡嗡的弓弦震動或破風之聲。

相比於長達七八丈、寬達三多、排水量過百噸的大艦而言,即便是西瓜大小的石頭和成千上萬的弓箭,所造成的傷害看起來也是微乎其微的。

除非這些武器能夠直接命中船上的敵人。

可惜范二最喜歡使用的火攻,沒能在這樣的天氣中奏效,要不然范二掌握的擁有大量蘿蔔油的優勢一定很明顯。當然,荊州的植物油產量也是挺高的,千年荊州水災的時候,城內的百姓便是用吃油來當飯的。

隨著雙方的距離不斷接近,呈扇形結構包抄黎民軍的荊州船隊,漸漸亂了起來,畢竟江面上不時那麼好控制的。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他們離殷仲堪的指揮中心越來越遠。

令行禁止的前提,必然是命令能夠傳達到位,殷仲堪用令旗指揮戰鬥的方式還是有其時代性的。

可惜江面實在太大,相距四五十丈的兩艘船要快速而有效的傳達命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殷仲堪的傳令兵,能夠利用的僅僅是幾面不同顏色的旗幟?

黎民軍一方,則多瞭望遠鏡這種輔助工具。

在此之前,范二還讓祖昌等人,編了一套黎民軍專用的旗語,一如他們編寫出了有別於現在軍方還在使用的密碼本一樣。

雙方的戰船漸漸接近,由五十丈變成了三十丈,又由三十丈變成了二十丈、十丈……

范二放下了的望遠鏡,冷冷地下達了「準備使用拍桿」的命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