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四海翻騰雲水怒 第270章 孫恩之亂

就在孫恩率領百餘教徒在上虞縣城將縣令殺死,並發動教眾在城內燒殺劫掠時,很快就有人將這個重大的壞消息帶到了山陰。

山陰正是的會稽國的治所,會稽國內史正是兩年前在江州擔任刺史的王凝之。

王凝之也是五斗米教的信徒,而且是走火入魔那種。

他聽說孫恩帶著教眾在上虞作亂,且有可能會逼近山陰時,卻並不做任何防備,反倒是沐浴更衣,開始大作法事。

然而孫恩的行動並不以王凝之的意志為轉移,他們還是氣勢洶洶地來了,於是王凝之的屬官也都不淡定了,紛紛請領導請示到底該怎麼辦。

王凝之卻一揮麈尾,淡然道,「爾等不必擔心,我已請了神仙,借來鬼兵把守各處要道,每處都有數萬,何懼盜賊!」

五斗米教中,大約有役使鬼神、神兵相助的法門,所以王凝之可以隨口道來。

問題是,孫氏也是五斗米教世家,孫恩則是現任的天師,王凝之驅使的鬼兵膽敢阻擋孫天師的嗎?

王凝之的下屬並不都是五斗米教徒,而且也沒有精神分裂者,所以他們對為他的大言不慚是難以理解的;或者說,他們聽到了王凝之的話後,內心是完全崩潰的。

遭遇到一個如此糊塗的上司,能怎麼辦?

逃吧!

就在王凝之還在巴望著有鬼兵來相助時,他的下屬們已經逃了個七七八八,而孫恩率領的幾千亂軍則毫無阻礙地進入了山陰城。

王凝之意識到自己「請」的鬼兵無效後,這才驚慌失措地組織將士們反抗,可這樣一來卻讓他的四個兒子都成了炮灰。

當他意識到了逃跑才是上策時,亂軍卻已破了城門,他也被人從車上拽了下來。

王凝之看著幾個五斗米教徒要將自己捆住時,當即毫不客氣地掙扎道,「各位道友這是幹嘛呢?某也是天師道信徒啊!」

孫恩冷冷地盯著他,明知故問道,「你就是王內史?」

「對,我就是!」

「那好,請一定要記住,我最討厭的就是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孫恩平靜地說完這句,當即轉頭對押住王凝之的教徒道,「還不拉下去?」

王凝之,卒。

就在王凝之帶著四個兒子到城門口準備做最後抵抗時,謝道韞卻在府內將幾十個女眷集合了起來,已經準備好逃跑了。

當王凝之和四個兒子的死訊傳來後,謝道韞差點就要當場哭倒,可她身邊還有女兒王馥以及三歲的外孫劉濤。

她絕不允許他們落入亂軍手中!

女眷們早已組織好,剩下的就是要悄悄撤出城去了,問題是,亂軍早已從幾個城門湧入了城中。

此時再想要出城,又談何容易?

謝道韞所領的這些女眷才剛剛出了後門,便與一隊亂軍相遇在一起了,女眷們一下就被他們衝散了。

謝道韞下了車子,高聲指揮女眷們與亂軍戰鬥,她也手持佩劍、連殺數人。

可她們到底還是太勢單力薄了,所以很快就被亂軍團團圍住,她們也因此成了俘虜。

亂軍殺孩子已殺成了習慣,他們見到站在謝道韞身邊的劉濤時,頓時嚷了起來,「先將這孩子殺了!」

謝道韞此時髮髻垂散,滿臉血污,卻掙扎著將劉濤護在身前,對亂軍怒喝道,「他是劉家的後人,跟王家和謝家都沒有關係!你們要殺他,就先殺我好了。」

孫恩此時就在左近,他對謝道韞的才名是早有耳聞的,此時又見她英氣逼人、凜然不懼,遂起了敬佩之心,當即命人將謝道韞等人放了……

謝道韞帶著王馥、劉濤等數人出了城,徑往東山而去。

可她哪裡又能想到,東山的謝家別墅此時早已被搶劫一空?

就在孫恩拿下會稽的同一時刻,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這七個郡也同樣發生了騷亂,吳國內史桓謙、臨海太守王崇、義興太守魏隱棄郡逃走。

而吳興大守謝邈、永嘉太守司馬逸、嘉興公顧胤、南康公謝明慧、黃門郎謝沖、張琨、中書郎孔道、太子洗馬孔福、烏程令夏侯愔等,則全被殺死。

只用了一天,孫恩就控制了八個郡,這大可看出他的號召力來。

更重要的是,他選擇的時機不錯,而且他給教眾們畫出的大餅也很刺激。

許多人看到孫恩亂軍的形勢,請求加入,僅僅在隨後的幾天之內,孫恩的亂軍就達到了二十餘萬人。

這二十餘萬人一起行動,其破壞力也是異常驚人的。

當郡城和縣城全部被拿下後,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攻擊大戶們的鄔堡和莊園了,這種打砸搶活動對而他們而言,簡直是一種節日的狂歡!

可王謝等家族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就免不了要滴血了,因為他們的莊園大部分都在三吳地區。

孫恩並沒有趁機建立政權,也沒有任何言行表示要反朝廷反政府的意思,他之所以花這麼大的力氣策劃著一場動亂,似乎只是為了讓信徒們參加一場罕見的狂歡而已。

當然,如果能藉機報仇或是就此踏上仕途,似乎也是不錯的結果。

這是一場宗教徒的勝利!這是一場低等庶族反抗高門大閥的勝利!

出乎意料的成功,使得孫恩意氣風發,遂得意洋洋地對部屬們笑道,「天下大事已定,從此不用再打仗了,諸位就等著與我一起穿著朝服進京吧!」

想到美好的前景,孫恩還是決定先讓自己習慣一下,於是自稱征東大將軍,又上表朝廷,將這次起兵的責任全部推到司馬元顯和劉牢之身上,並請朝廷誅殺他們。

孫恩之所以指控他們,其實是有目的的,——指控司馬元顯,是因為當初孫泰被殺是司馬元顯的命令;指控劉牢之,則是擔心劉牢之領兵來討,因為孫恩知道劉牢之的厲害,也因此害怕他帶兵來討。

孫恩之亂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司馬元顯的手上,在得到這個消息的一個時辰前,他還收到了兩個好消息。

一是雍州刺史楊銓期,在襄陽被桓玄的將領馮該殺了;二是殷仲堪和桓玄在江陵城攻殺了四五天之後,現在已是兩敗俱傷,桓玄最後帶著八千敗兵離開了江陵!

這兩個消息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現在正是藩鎮力量最薄弱的時刻,此時正是將他們的兵權收回的最佳時機!

想要讓他們就範,僅僅只要一紙詔書和兩萬兵力而已。

詔書不會是問題,畢竟名義上的君上是個白痴嘛,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詔書都行,玉璽也隨便用……

至於用兵嘛,北府兵肯定是不行的。

因為劉牢之將他們挫敗之後,很可能會賴在江州和荊州不回來了,要用還是得用禁衛軍。

可要是從京城這四五萬軍中,抽出兩萬人去討伐桓玄和殷仲堪的話,京城的防守就被削弱了,劉牢之會不會乘虛而入呢?

如果能夠從豫州調兵就好了,當初怎會做出,將豫州的幾個郡划到江州的錯誤決定呢?

這事,還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啊!

司馬元顯正絞盡腦汁地,尋找妥善解決長江上游這幾個藩鎮的辦法時,孫恩在三吳作亂的壞消息終於傳到了他的手中。

他得到這個消息後,也就再也不用為桓玄和殷仲堪的事煩惱了!

相比於解決桓玄和殷仲堪的問題,顯然是解決孫恩在三吳作亂的問題更加重要,因為近年來只有三吳才是江左的真正大後方,朝廷能夠控制的只有三吳。

如果失去了三吳的糧食供應,江左可就直接垮了!

相比於三吳,江州、荊州和雍州算個屁啊,他們愛鬧就讓他們鬧去吧!

劉牢之也是在孫恩作亂幾天之後就得到了消息,隨後他一面向朝廷上疏請求前去平亂,一面開始整兵出發。

北府軍由京口出發,直奔吳郡而去。

由字面上的意思看,劉牢之所帥的北府軍,倒與後世的及人民之所需的人民子弟兵差不多了。

其實不然。

劉牢之之所以如此焦急地領兵前往平亂,並不是他有著一副忠肝義膽,而是因為他得到了一個大好機會,——北府軍發財的機會。

如果以戰鬥力作為評判標準,北府軍肯定是江左當之無愧的第一軍,可他們的戰鬥精神卻並不如何高尚。

當初謝玄執掌北府軍時,這支勁旅就因搶奪輜重而導致過五橋澤的慘敗。

如今執掌北府軍的領導已經不是有高度文化修養的謝玄,而是勇略過人卻沒多少道德操守的劉牢之了,北府的軍紀自是一代不如一代。

北府軍在駐地京口時,當然是不會騷擾當地百姓的,畢竟當地的很多都是軍戶,沒有兔子會冒死去吃窩邊草。又加之當地民風強悍、民間又沒有多少財物可搶,三來靠近北方強敵,也並非搶掠的良好場地。

可三吳就大不一樣,北府軍就沒幾個是出身三吳的,而且三吳富庶也是天下之名,更何況這兒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