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敢叫日月換新顏 第263章 夜襲武昌

范二之所以馬不停蹄地趕往夏口,就是因為這兒是荊州和江州的交界處。

如果桓玄從此渡江回到江南,那他就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盤上,范二再想殺他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江陵和夏口之間的水路,共計一千二百八十里,陸路則只有五百里。

在桓玄的隊伍早半天出發的情況下,范二乘船日夜兼程地追趕,早一步趕到夏口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惜老天似乎並不在范二這一邊,因為最後一天天剛亮時,天空竟下起了漂泊大雨,這一場雨一下就是兩個時辰……

范二的船隊衝出烏雲籠罩之地時,離著鸚鵡洲也沒有幾里的路程了。

鸚鵡洲離夏口已經不遠,它們的對面理所當然就是傳說中的黃鶴樓,可范二此刻根本就沒有任何心情去看風景。

因為桓玄所領的八千敗軍,早在一個時辰前便全部過了江,他們只是簡單地吃過晚飯,便急匆匆地往南去了。

范二揮手讓帶來最新消息的偵察兵下去休息,隨後掃了一眼甘純、蔡葵、王鎮惡、宗愨等人問道,「你們怎麼看?」

甘絛有些尷尬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能是我的人出了點失誤,沒有拔掉桓玄在路上布下的暗哨,他這會應該知道咱們跟在後面了……」

范二皺了皺眉,點頭道,「他們有馬,傳遞消息或許比我們更快,咱們如果不能儘快消滅他,進入江州腹地就更沒機會了。」

他的擔憂早已是大家的共識了,他們與桓玄交戰的地方本來是在夏口的,可誰讓老天使壞了呢?

眾人靜了下來,好一會甘純才指著地圖說道,「與桓玄的敗軍相比,咱們的最大優勢便是體力,他們這幾天一直在惶惶不可終日,咱們卻是一路坐船追來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咱們最好是在夏口登陸,分出少量兵力奪取夏口的同時,組織大軍追擊他們;憑藉咱們這幾天的休息,以及原本就比他們更優秀的素質,不出三個時辰就可追上他們了……」

他的說法還是極有道理的,憑藉體力去追殺已經連續逃往五天的桓玄敗軍,的確是最大的優勢。

范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掃了眾人一眼後終於將眼神落在了王鎮惡臉上。

「虎頭的提議很不錯,夏口肯定是要拿下來的,但桓玄現在還有五百騎兵隊,若是他放棄大軍獨自逃回尋陽呢?」王鎮惡點點頭,也伸手指向地圖的一個點,「所以我認為咱們最好能兵分兩路,一路大軍追擊桓玄,一路乘船趕在桓玄之前到達武昌!」

從夏口到武昌的水路和陸路,都差不多是一百五十里地,所以趕到武昌攔截的提議是很有建設性的。

夏口到武昌之間不是山林就是湖泊,所以桓玄最終會進入武昌城是不言而喻的。

王鎮惡的提議獲得了全票通過,而後范二便下令由甘純和蔡葵各領一千五百人下船,分出少量兵力奪取夏口的同時,追擊桓玄大軍。

理論上說,甘純和蔡葵所領的三千人,與桓玄的八千大軍是有正面一戰的能力的。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像動物狩獵那樣將桓玄趕往武昌,而且必須注意一個前提,他們不能中了桓玄的伏擊。

在連續奔逃了六天的情況下,桓玄或許已想不出伏擊這種妙招了,可任何事都沒有絕對。

所以,這一次偵察兵一定要切實做好偵查和通信工作。

至於剩下的一千二百人,也就全部跟著范二乘船先一步趕往武昌了。

跟隨范二的隊伍,包括宗愨所領的二百陌刀隊和冉小賤所領的三十護衛隊。

有這二百三十把陌刀在,桓玄的大軍還能憑什麼來撼其鋒芒?即便是他的五百騎兵隊也不行!

這一次,桓玄註定是無路可逃了!

范二將命令下達之後,夏口也就近在咫尺了。

甘純和蔡葵低聲商議了一番,很快就做出了作戰方案,而後命令其中的八艘船迅速靠岸,范二所領的四艘船卻沒有任何停下的意思,仍然高速前往下一站,——武昌。

武昌,又稱樊口,亦稱鄂州。

鄂州歷史悠久,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鄂州為鄂王,修築鄂王城。

漢末,吳王孫權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拔劍辟石,在這裡告天稱帝,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定都於此,改年號為黃龍元年。

孫權之所以建都武昌,是為了拒魏師渡江,因為武昌北枕長江,古稱天塹,岸峭浪惡,不可泊舟,姦細無所藏匿,實為江浙的外蔽地。

孫權將統治中心從公安遷鄂,改鄂縣為武昌的同時,還設置了武昌郡,郡治也在現在的鄂州市,管轄武昌、下雉、潯陽、陽新、柴桑、沙羨六縣,轄境東到潯陽,西抵江夏。

當時的武昌南方多山,東西兩側襟江帶湖,水面曠闊、魚多、野獸也多,而人口卻很稀少,因此孫權從建業遷了一千家居民來武昌。

這批遷客在武昌住了一段時間,面臨著從業和習慣的不順,便鬧著要回建業。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既定於鄂,徙建業民千家居之」,故有「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魚居」之謠。

王位傳到東吳末帝孫皓時,又發生了把都城從建業遷往武昌並折回的事。孫皓是一個瘋子皇帝,性情是極為殘暴的,他不但沉迷酒色還愛殺忠臣,所以當時的東吳上下都對他很失望。

左丞相陸凱在陳述了武昌不能成為都城的許多理由之後,又引用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謠。

這首童謠,既記述了這段歷史事實,又是武昌魚最早見諸文字的依據。

武昌最為有名當然就是這武昌魚,這魚學名叫團頭魴,俗稱鯿魚。

由《詩經》中的這幾句「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姜」不難看出,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發現了河魴的美味,它是與齊姜這個大美女並列的存在。

除了美味的武昌魚之外,武昌當然也還有其他的小吃,有詩為證,「過江名士開笑口,樊口鯿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佳味,盤中新雪巴河藕。」

可惜范二在樊口登陸時,時辰早已過了三更,這個時代的這個點,無論是在哪都是吃不到好東西的。

好在這一天正好是七月十六,所以范二的人甚至連火把都不用打,就很快在幾個在碼頭俘虜的看守的帶領下,摸到了武昌城。

吳國滅亡之後,武昌仍然是西晉時武昌郡的郡治,但進入東晉之後,武昌便逐步由繁榮的頂峰走向了低谷。

此時的武昌城內,守兵不過二百來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怎麼樣都不會想到桓玄得罪了人,並且被追殺了,所以守城的士卒此時基本都在睡大覺。

甚至都不用范二下命令,便有幾個士卒將早已準備好的幾把梯子拼接起來,接著就有十餘身手了得的士卒,悄無聲息地爬上了城牆。

他們兵不血刃地制服了守城的士卒,而後打開了其中一個城門。

范二入主武昌城後,先是派出偵查兵對桓玄可能走的路線進行偵查,同時又命令宗愨等人分頭去制服守城的將士,並對城門進行了換防。

做完這一切之後,他才帶著王鎮惡、冉小賤等人趕往郡衙,此時郡衙中的衙役都已被綁了起來,幾十個人坐在衙前小廣場上正罵罵咧咧呢。

好在士卒們都學過戰場條令,也都明白分寸,所以對郡守和他的家人都只是控制起來而已,並沒有做出太過出格的行為。

郡守從睡夢中被活捉之後,就一直詢問士卒們的主謀是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並一再要求他們將自己帶到主謀面前。

如他們所願,武昌郡的郡守終於見到了手持佩劍踏月而來的范二,以及跟在范二身邊的冉小賤、王鎮惡等人。

范二和王鎮惡都是將近八尺,而冉小賤比他們還高,所以他們一起穿著鎧甲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現時,對郡守造成的衝擊力是很大。

他原本打好腹稿一直想要問出的話,見到范二等人龍行虎步地走入衙門後,也都飛到了斗羅大陸的斗破蒼穹。

明亮的月光下,范二也一眼就發現了這個穿著白色中衣,卻身形高大、面相飽滿,看起來威風凜凜的中年人,他對這個三十五六歲的漢子的第一印象還是極好的。

畢竟此時已入秋,午夜的氣溫還是有些冷的,但他穿得這麼少,卻仍然極為鎮定。

「你們對府君怎可如此無禮?」及至看到他一臉錯愕的樣子,范二頓時故作生氣地對幾個士卒起來,又假惺惺地向他施禮道,「不知府君如何稱呼?在下唐突了。」

范二之所以入城控制住他,只不過是擔心偷襲桓玄的計畫,可能發生不必要的麻煩而已;要是他對自己的計畫沒有破壞性,是否控制他是無所謂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以後真的取桓玄而代之了,難道武昌等郡縣不需要官員治理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