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敢叫日月換新顏 第259章 捫虱傾談驚四座

范二下車之後,便不著痕迹地將王鎮惡打量了一番,與之行了一個平頭禮後便單刀直入地問道,「不知閣下有何所長,籍貫何方?」

面對來應聘的人,詢問特長愛好以及家庭地址什麼的,這也是必須的。

只是范二覺得對方穿得極為樸素,大概出身不會太好,才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問「郡望何處」的。

哪想到王鎮惡卻毫不在意,只是淡然道,「也沒什麼所長的,只是喜歡擺弄排兵布陣的遊戲。淮南之戰後,在下跟隨叔父離開長安,最終流落至此;在下的祖父,是秦國王丞相。」

王丞相?

王猛?

非要細數歷史上的王丞相,范二大概可以列出王導、王猛、王安石這三個名字來。

重生在這個時代之後,如雷貫耳的王丞相理所當然就是王導了,因為他開創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可以說,他為琅琊王氏以及其他門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可要是放到歷史長河中,王導這個名字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但王猛呢?

如果有人要給古代的政治家做一個排行,「王猛」這個名字一定是不可忽視的,他至少可以排進前十名!

或許還能進前五!

在政治家排行榜中,有人曾將王猛的名字列在王安石和諸葛亮之前,在他之上的只有管仲和商鞅。

王猛,字景略,出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

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他出生時,後趙已席捲中原,與東晉夾淮水對峙。

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住下。

在兵荒馬亂中,王猛觀察風雲變幻;在凄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慢慢地,他長成為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

他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經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的白眼和恥笑。

王猛卻悠然自得,我行我素,隱居於華陰。

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北伐關中,屢敗前秦軍,直逼長安,駐軍灞上。

王猛身穿麻布短衣去見桓溫,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虱,一面縱談天下大事,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

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

桓溫用兵一向謹慎,多野戰,很少攻城,此時的關中局勢有利於東晉,但就整個戰局來說,形勢卻極不樂觀。

桓溫此次北伐另有目的,他剛剛參掉北伐無功的殷浩執掌東晉的大權,北伐是為了向東晉朝廷展示他的武功,目的已經達到,便沒有必要冒風險呆在關中。

王猛一句話點中他的心事,桓溫默然無語,只是喃喃說了句,「江左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桓溫南歸時,賜王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他一起南下,被他拒絕了。

王猛婉拒桓溫,是因為他看到東晉高門當權,連桓溫這樣的英雄人物掌權尚難,以他一介布衣根本無從參政;而跟著他篡晉,卻又難洗污名。

王猛回到華山,他的老師也反對他南下,所以他繼續隱居讀書。

桓溫退走的第二年,前秦苻健去世,繼位的苻生殘忍酷虐,以殺人為兒戲,昏暴勝過石虎。後趙的覆轍就在眼前,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堅更是憂心如焚,後來決計除掉苻生。

當苻堅向呂婆樓問計時,後者推薦了王猛,兩人見面便如知交,談及興廢大事時又句句投機;他覺得這就像當年劉備遇到諸葛亮一樣,如魚得水。

王猛此時已用不著觀望,他早就放棄了東晉,所以和苻堅的一席談話之後,頓時就領悟到了苻堅的宏圖大略,毫不猶豫地投身苻堅廷下。

苻堅與王猛無論在治國方略,還是性格上都大相徑庭;苻堅有著過人的氣度,屬於浪漫主義理想派;王猛謹重嚴毅,是屬於現實派的。

他們之所以會成為千古知遇的榜樣,除去兩人的性格魅力外,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身上共同肩負的歷史使命,使他們能夠銳意進取、大刀闊斧地進行變法。

王猛與諸葛亮不同,他比苻堅保守,但比諸葛亮更加激進。

前秦最終能夠最終統一長江以北,奠定當時中國北疆的最大版圖,這一切和王猛的施政密不可分。

在江左怎麼樣才能做官呢?

規則是「九品中正制」,劃分品級首先看的是郡望,其次再看父祖的官職,由此就能劃分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然後再由中正將這些上品下品細分……

也就是說,想要當官先看家族,再看父祖,再看中正的眼光。——反正跟要當官這個人沒太大的關係。

王猛規定了進入公務員隊伍的程序:1、主考官推薦;2、被推薦的人必須參加筆試、面試,如果合格才會被錄用。

如果不合格,主考官就要受罰。

同時,國家的高級幹部必須有一技之長,如果沒有,統統罷免。

王猛本人出身寒門,他靠個人的力量扭轉幾百年來的傳統。但他是個大力士,把舊世界的枷鎖打得粉碎,又重新建立了一個新世界。

主考官害怕被「打板子」,不得不到民間去尋找有真才實學的人,對大族以沉重的打擊。當時的前秦國內,隨便到大街小巷轉轉,都會看到在捧著書勤奮苦讀的人。

王猛的第二項重要措施就是興辦教育,培養人才。

在他的贊導下,前秦恢複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聘任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

其三,調整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

民族問題時刻困撓著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國家。匈奴漢國、前趙、後趙血的教訓擺在眼前,如何處置呢?

王猛深深地了解苻堅要的是真正的平等,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讓秦國境內的各族百姓有凝聚力向心力;因此他痛下狠手,對敢於以身試法者一律重刑,犯死罪者一律鞭殺。

王猛的所作所為激怒氐族人,氐族豪強樊世當面斥責於他,他馬上到苻堅處打起了小報告。

王猛比較喜歡打小報告,這也是恃寵而驕吧?反正他的所作所為不夠光明磊落,或者說他更喜歡用陰謀來對付自己看不順眼的人。——他這一次算計了樊世,後來還算計了慕容垂。

苻堅一聽樊世要殺王猛,自是火冒三丈,到底還是將樊世殺了。

平等的民族政策獲得了除氐族以外的各民族的擁護,於是匈奴、羌、鮮卑等諸族紛紛歸附,有才幹的人被委以要職。

其四,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社會生產。

針對關中少雨易旱的情況,王猛徵發王公富室的奴隸三萬人,興修水利,在關中推廣漢代的區種法。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他又注意發展交通事業,長安四門大道直抵各郡國,道側柳樹成蔭。

王猛治績卓著,很快由中書侍郎遷尚書左丞、咸陽內史、京兆尹。未幾,除吏部尚書、太子詹事,又遷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加騎都尉,居中宿衛。

三十六歲的王猛一年五遷,權傾內外;沒過多久又繼續加官,遷尚書令、太子太傅、司徒、錄尚書事、宰相……

火箭一樣的升遷速度,連王猛自己都感到害怕,最後以無功請辭,不敢受。

王猛以一介布衣,自出山入仕前秦十八年,鞠躬盡瘁,盡心竭力;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由一個落後野蠻的氐族政權迅速漢化,成為當時強大的國家。

此時的前秦僅據關中一隅,前燕慕容氏雄霸中原遼東,拓跋代國跨據草原大漠,前涼保有涼州,東晉劃江而治,十分天下前秦僅據其二。

王猛要實現偉大抱負,報苻堅的知遇之恩,還苻堅一個大大的天下。

隨後,王猛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他率軍攻打東晉荊州、討伐叛亂的羌旅首領斂歧、出征前涼的張天錫等,都取得了勝利;又平定了前秦宗室苻柳、苻雙、苻廋、苻武等人的叛亂。

這一次次的領兵,一次次的勝利,無不展示了他過人的軍事才能。

王猛臨終,給苻堅留下遺言,「晉朝雖然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我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剷除他們,以利於國家。」

他說完後便停止了呼吸,苻堅三次臨棺祭奠慟哭,對太子苻宏說:「老天爺是不想讓我統一天下呀,怎麼這樣快就奪去了我的景略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