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敢叫日月換新顏 第233章 柏肆之戰

正在江左朝廷正在為,到底是先給車胤同志開追悼會,還是籌集救濟糧食撥付到荊州之時,原本紛亂的江北局勢卻終於塵埃落定了下來。

早在今年二月之時,由於惡劣的天氣和戰局不利的因素,北魏軍中的部分人便開始人心浮動,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早點回到屬於他們的草原。

北魏大軍的組成,其實是北魏國部隊為主的聯盟軍,這些聯盟軍除了拓跋鮮卑之外,還有一些直到現在也沒有被征服的部族;他們之所以追隨拓跋珪進入中原,顯然是為了抱團取暖,為了到中原來打秋風來的,他們所要掠奪的財富包括金銀珠寶、牛羊、婦女、兒童等等。

可拓跋珪進入中原之後,卻開始嚴肅軍紀,以爭奪「民心」為己任,這與追隨他而來的各個部族希望得到的東西是格格不入的。

由於各個部族頻出怨言,拓跋珪對於那些不聽話卻又有本事的部落首領,也就漸漸動了殺機,魏軍大營上空也因此被一股陰雲籠罩起來。

拓跋珪的別部大將之一沒根害怕被殺,只帶著幾十個護衛就投降了後燕;後燕國主慕容寶對沒根的投降大喜過望,隨之以他為鎮東大將軍,封為雁門公。

可惜慕容寶並沒有曹魏武「用人不疑」的心胸,所以沒根提出要夜襲拓跋珪時,只給他一百餘騎而已。

是夜,沒根依照北魏的口令,帶人一直殺到中軍大帳,拓跋珪才發現驚覺有變,狼狽而逃;沒根帶來的人實在太少,只得帶著幾百具頭顱回到城中。

拓跋珪逃跑之後,繼續頂住人心浮動的壓力,轉戰到信都,很快將信都攻了下來。

打下信都之後,北魏軍在鄴城再一次遭到了挫折,圍城的拓跋儀和賀盧兩軍各自為戰。拓跋儀的司馬丁建甚至與後燕的慕容德暗中勾結,在拓跋儀與賀盧中間挑撥離間,並將軍營中的內情寫成書信用箭射入了鄴城中。

丁建一直在尋找機會繼續無間道的勾當,等到某一天賀盧軍營中走水時,他便指著火光對拓跋儀說,「賀盧焚燒營地造反了。」拓跋儀聽說後隨即領兵撤退,賀盧聽說拓跋儀後撤,也隨即帶兵退了下來。

丁建則在混亂中帶著他的部眾投降了慕容德,並且建議慕容德,趁著拓跋儀的人疲憊不堪時給予一擊。慕容德隨即派遣桂陽王慕容鎮、安南王慕容青,率騎兵七千追襲他們,大勝而回。

同一時刻,後燕國主慕容寶又派左衛將軍慕輿騰,率軍攻陷了此前被北魏佔領的博陵等地,並將拓跋珪安排的官吏全部殺死。

因為反覆無常的戰局,拓跋珪先前征服的平城以及塞外大草原接連發生動亂。

沒根的侄子丑提聽說叔父降了後燕,擔心會牽連到自己,於是也帶著自己的軍隊回草原叛亂去了。賀蘭部落的首領附力眷、紇鄰部落的首領匿物尼、紇奚部落的首領叱奴根等,也都紛紛加入了反叛者行列。

聯盟的附庸部族開始將他們的情緒表現了出來,他們已經不想為拓跋珪命,而是希望回到草原繼續他們的游牧生活。

即便是拓跋部本身,也有人起了異心,留守在草原的拓跋順在拓跋珪生死未明的情況下,也開始妄想自攝國事。

國內危機重重,河北局勢又僵持不下,拓跋珪已經意識到如今的士卒們早已喪失了來時的銳氣,隨後就做出了撤軍的決定。

拓跋珪派出了使者拓跋涉延前去中山求和,並打算用他的弟弟作為人質,其誠意是顯而易見的。

慕容寶收到拓跋珪的請求後,卻看到了一舉消滅魏軍主力的希望,所以一口拒絕了他。

其後,慕容寶開始盡出宮中珍寶和宮女作為賞資,在各郡縣招募山野亡命的強盜匪徒,擴充新軍;又派使臣前往北魏軍營,斥責拓跋珪忘恩負義。

隨後徵調了步兵十二萬人、騎兵三萬七千人,全部開拔到曲陽的柏肆駐守,在滹沱河的北岸立下大營,以攔截撤退的北魏軍。

隨後北魏軍到達滹沱河,在南岸紮營。

慕容寶趁著北魏軍立足未穩,便用招募來的一萬多名盜匪組成敢死隊連夜渡河以襲魏營,他則親率大軍列陣於敵營之北以為援兵。

當敢死隊突入大營時,北魏軍隨之大亂,剛剛驚醒的拓跋珪光著腳丫子就跑出了大營外。

只是慕容寶的性格實在是太優柔寡斷了,他此時並沒有下令大舉進攻,而只是等待敢死隊傳來好消息罷了。

敢死隊員卻在此時發現了北魏軍營中的黃金珠寶,於是他們頓時就忘記了自己來此的本意,開始大肆搶奪起來,甚至做出了自相殘殺之舉。

拓跋珪驚悸之餘,當即命人擊鼓,他的衛隊和中軍將士很快就集合在了他的旗下。

當拓跋珪的騎兵聚齊起來之後,後燕的敢死隊也就失去了鬥志,他們被北魏的騎兵衝撞了幾輪之後便潰敗而逃,紛紛退回燕軍本陣。

慕容寶以為此次偷襲就此失敗,所以命令大軍後退,回到了北岸。

事實上,拓跋珪此時聚齊的將領和士卒也並不是很多;若是慕容寶將逃回的敢死隊收攏後,便帶領本陣殺向拓跋珪,結果多半還是會大敗拓跋珪的。

可惜慕容寶的膽子實在是太小了!

次日一早,拓跋珪整頓好隊伍後,便帶領大軍逼近了後燕軍營;慕容寶看著自己的人士氣低落,只得選擇回師中山。

拓跋珪帶著大軍一路追殺,幾次將跑得慢的後燕軍部隊殺散。

當時風雪交加,慕容寶害怕被魏軍追上,命令士兵將袍甲杖盡數丟棄,輕裝而逃。

無論是逃跑還是追殺,肯定是騎兵更為有利,慕容寶帶領著兩萬騎兵先一步逃跑,剩下的十餘萬步兵可就不是那麼好跑了。

狂風暴雪之下,許多後燕國士卒被凍死殺死,後燕國的數十萬兵器甲具,能夠帶回中山的十不足一,許多後燕的將帥大臣也都成了北魏的俘虜。

柏肆一戰,後燕國的國力十去其九,此消彼長之下,再也無法與北魏軍抗衡了。

而北魏軍贏得了這場戰役之後,又都紛紛恢複了信心,拓跋珪也就決定不再班師,於是又將中山圍了起來。

大將庾岳率一萬騎兵回草原平叛,很快就討平了幾個叛亂的部族,北魏國的內亂終於平息了,拓跋珪也終於可以一心一意地對付慕容寶了。

一場大戰之後,拓跋珪和慕容寶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一次輪到後者提出求和了,他的條件是送還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以及割讓常山以西的大片土地。

拓跋珪同意了這個條件,誰知他才剛下令撤軍,慕容寶卻又自食其言,反悔了。

拓跋珪再度將中山城圍了起來,並且開始思考自己此次與後燕大戰,進展緩慢的真正原因。

他意識到,一定是因為自己先前在參合陂殺俘的行為引起了後燕人的仇恨,所以自己每到一地,才會遭遇他們的浴血奮戰,不死不休。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拓跋珪開始撫慰最近歸附自己的將士,對柏肆之戰的俘虜也不再殺戮,並罷免一批殺人過多的將領。

為了爭取中原地區漢人的支持,他又在張袞等人的下,大量起用漢人中傑出的人才做官參軍國要務,先後任用了崔宏、崔逞、屈遵等人。

因為拓跋珪重用漢人的政策,北方也出現了四姓門閥,即,——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同樣顯貴的隴西李氏,隴西李氏雖未列「四姓高門」,但其李寶一支亦被定為甲族,最終也成「四海大姓」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四姓高門」都與當時掌握重權的隴西李沖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五個大姓發展到隋唐之後,便是「五姓七家」了,這當然都是後話。

拓跋珪通過文治武功,總算是將河北的戰局穩定了下來,由此也爭取到了部分百姓和漢族豪門的支持。

而此時,中山城內卻發生了一場叛亂。

慕容寶原本是指望鎮守龍城的慕容會發兵解圍的,後者卻因立太子之事,對慕容寶大感不滿而虛與委蛇。

在慕容寶不斷地催促下,慕容會才算是勉強答應下來,但他率領的大軍到了薊城之後,卻又停了下來。

拓跋珪長期圍困中山城,慕容會的援兵卻又遲遲不到,城內的將士都有心出城與敵人決一死戰。

慕容隆對慕容寶說,「拓跋珪是屢獲小勝,但大軍在中原已是羈了一年,他的士卒兵馬早就死傷大半了,而且人心思歸、諸部離解,此時正是打敗他的最好時機。加之舉城思奮,以我軍之銳氣,攻敵軍之衰弱,沒有不勝的。如果現在還猶豫不決,等到將士們喪失了鬥志,環境又一天天艱苦;時間一久,只怕會發生變化,到那時候再想利用機會,只怕也不行了。」

慕容隆想衝出城去漁死網破的戰術,也實在是無奈之舉,慕容寶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只得點頭答應了下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