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熱風吹雨灑江天 第136章 寒食

祖會的祖父祖逖和曾孫祖沖之都是歷史人上的正面人物,那他豈非祖家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

對這樣的重要人物,范二是不會將他因為好奇和嫉妒而做出的小動作放在心上的,所以對於祖昌在課堂上的小插曲並未放在心上。

令范二沒想到的是,祖會竟在第二天親自找上門來,並向他致以誠摯的歉意,他也因此對他們父子給了更高的評價。

除此之外,學校里倒沒什麼特別的事發生。

非得說發生了什麼的話,或許范二將黑板和白色粉筆發明出來算是其中一件吧?

早在京城的時候,范二便發明了白板,給他們上術算課時用的是毛筆在白板上書寫;但自從水泥在三江源投產之後,石灰這種衍生品也被燒制了出來,白色粉筆自然就應運而生了。

除了加強學校的硬體設施外,范二在學術上的剽竊大業也有了重大的成果。

他先是將西方的加減乘除及等號的書寫方式帶到了課堂上,而後又提出了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事實上,早在漢朝時便出現了「句讀」,也就是「逗號」和「句號」。

但除了這兩個符號外,范二還有很大的剽竊空間,比如說用「?」表示疑問或反問,用「!」表示加強語氣,用「『』」表示引用,用「、」表示停頓,用「……」表示省略……

范二將自己的剽竊成果提交給范寧之後,理所當然得到了後者的讚歎和表揚。

為了加強學術上的話語權,范二又對范寧指出了翻譯甲骨文的基本方向,後者對他的理論再次驚嘆起來,並且以此為經驗著手對《竹書紀年》開始了翻譯工作。

范二得到這個消息後,頓時有種不忍直視的憂慮。

《竹書紀年》又稱《汲冢書》或《汲冢紀年》,是春秋時晉國和戰國時魏國的史官編撰的一本編年體通史,出土於大概是在一百多年前,是被盜墓賊從魏安厘王的墓中挖出的。

《竹書紀年》所錄與《史記》所述的不單內容不同,三觀亦不同。

《史記》記載的「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散年後,伊尹見太甲改過自新,便鄭重的將國家交給他。太甲複位後,沉痛接受教訓,成為了一個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聖君。」

《竹書紀年》記載的卻是,「伊尹放逐太甲後,自立為王,太甲在七年後潛回殺掉篡位的伊尹,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伊家。」

范二彷彿看到了,范寧將《竹書紀年》翻譯出來後蒼白的臉色……

此外,由雷恩加爾主持的玻璃工藝品的製造也有了很大進展,他帶著扶余清慧等人,僅僅用了三天就製造出二十餘塊四尺見方的玻璃鏡子;各種玻璃杯、酒精燈、試管等物,也是一應俱全。

三天之後,雷恩加爾便帶著助手前往三江源,並在此正式將玻璃產品進行大規模生產。

此時三江源的各種產業也步入了正規,水泥正在以每天平均兩窯的速度被生產出來,專註養殖業的人也收購到了上千隻鴨子;捕蝦隊也走上了正規,二十個人大概可以做到每天捕撈一千斤的魚蝦。

與此同時,蘇園貨運隊正式掛牌,甘純也帶著雷恩加爾製作的玻璃工藝品駕船前往尋陽。

隨後進行的,便是劉穆之主持的第二樓奠基工作了。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在劉穆之開始帶著僱傭來的兩百多人挖地基的第三天,天空中便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了今年的第二場雨。

這場雨一直下了八天,直到時間進入三月之後,天氣才變得晴朗起來。

連續八天的雨,對水泥和玻璃的生產還是有很大影響的,三江源的總負責人周如海早在前幾天就開始頻頻向范二報告,——三江源的燃料出現了斷檔,要是在繼續下雨的話,水泥和玻璃恐怕就要停產了!

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范二當即做出了重要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補充燃料!

上哪兒補充這燃料去?

除了花高價到豫章城中收購外,扶余清慧實在想不出別的途徑了。

問題是,一擔柴要花費多少?燒出來的水泥才值多少?

正在范二和扶余清慧等人愁眉不展時,天空卻突然放晴了,這倒是讓他們徹底鬆了口氣。

清明的時令,也在這突然到來的晴天里悄然而至。

趕在清明節頭裡的,便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對火的崇拜。

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由此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改火。

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晉國名臣義士介子推。

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誰曾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前往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

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把介子推逼出來露面,介子推卻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這一天不許動火,而後文公的命令就變成了習俗,人們在介子推死難之日只吃冷食,再不生火做飯,所以稱之為寒食節。

寒食節這天,按規矩要熄滅灶火吃冷食。唯有寒食節這天,人們熄滅灶膛內燃燒了一年的灶火,夜晚再重新引燃新火——圖的是辭舊迎新。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清明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這一天正好是扶余清慧的生日,書院也極為湊趣地放了一天假。

范二為了慶祝難得的晴天,當下便呼朋引伴,相約一起到郊外踏青。

劉穆之夫婦、甘絛、三良、雙魚等人都憋悶了七八日,如今得了他的邀請,自是歡呼雀躍起來。

吃過了早餐,范二等人便分乘四五輛牛車,帶著大隊人馬往豫章城北而去。

此時正值陽春時節,漫山遍野上百花爭艷,真是蜂兒忙、蝶兒忙,一路上又有許多同樣是踏青的行旅,便如天上的街市一般。

離城越遠,路上的行人也就越少,山坡上的映山紅卻似乎開得越好。

范二的車隊一走就是七八里,這樣的漫無目的倒讓扶余清慧大惑不解起來,「公子,咱們這是要去哪啊?這就差不多了吧?」

「額……前面這是到哪兒了?」范二回過神來,茫然地問道。

合著他剛才是忘了此行的初衷了啊!

坐在范二身邊的甘絛和小莫一陣無語,他們也不是本地人,自是不知前方的地名。

卻是趕車的老王接過了話茬,「回公子,前面這一溜山兒名叫梅嶺。上了梅嶺頂上,便可看到西北面的梅林和三四里外的大江了。」

大江?多半是贛江吧?

范二對老王之語沒有太多的吐槽,儘管他說前面的山脈是山,可幾十丈的高度又怎能稱之為山?

梅嶺才是正確的叫法吧?似乎以「梅嶺」為名的地方還是挺多的,他很快又想到了陳毅寫下的《梅嶺三章》,陳毅當時寫下詩篇的梅嶺應當離此不遠。

甘絛看著范二怔怔地發獃,而牛車還在前行,所以不由自主地提醒道,「公子?」

范二回過神來,高聲道,「停車吧,咱們上梅嶺!」

眾人遂紛紛下車,不約而同地往范二的車邊聚齊起來,隨後便開始往半里外的梅嶺而去。

梅嶺並不算高,至多不過三五十丈而已,范二手上只有一把劍,所以毫無壓力;扶余清慧的七八個護衛和蔡葵等人派給范二的七八個親衛,也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所以儘管他們手上拿著近百斤的物品,也毫無壓力。

扶余清慧和兩個侍女、劉穆之的妻女、三良、雙魚等人想要一口氣爬到嶺上,可就有點難度了。

一行人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身上、額頭上便出了細汗。

范二回頭看著她們氣喘吁吁的,只得一聲令下,就地休息。

十餘護衛卻聽錯了命令,當即麻利地在才剛被晒乾的草地上鋪下草席等物,又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糕點乾果蜜餞等物,一一擺開來。

范二看著他們這麼乾脆利索,批評的話到了嘴邊卻還是噎了下去。

「我到上面看看,一會再下來!」范二說完這話後,便手腳並用地往梅嶺最高處爬去。

到達嶺峰時,范二終於看清了這梅嶺的形貌。

梅嶺的形狀像一隻的眼睛,分為南北兩大山脈群,兩山中間夾雜著一塊不大的山谷。

山谷中的梅林便是剛才老王所言的勝景,當梅花盛開時,這個山谷一定是極美的,這大概也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