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征討東瀛(三)

在定都藤原京以來,倭國政府對宅地的劃分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右大臣等高官貴族可以擁有四町土地,擔任政府高官的貴族佔地一至兩町,中、下級役人、庶民按家族人數、納稅額的多少分給一町、二分之一町、四分之一町不等的土地。按此時倭國的等級制度規定,中、下級役人、庶民最少可以分得四分之一町的土地。

由於宮殿佔地面積很大,所以宮殿附近的地方相對來說狹窄的宅地較多,容易自成一家,於是享有特權的貴族往往選擇在此居住。

根據後世的考證,藤原京大約有貴族、役人、庶民和僧侶等兩三萬人居住,倭國政府也學著大唐模樣,在城中設立市場「東市」和「西市」。

一直到公元710年,倭國朝廷才放棄了藤原京,遷都平城京,藤原京結束了它的都城使命。建築物被解體,拆下來的柱、瓦、石料等被運往平城京再次使用。隨著貴族、役人們搬入平城京,藤原京也就慢慢成為廢墟。

至於為什麼要遷都,通常認為是由於藤原京中的人口增長過快,而且隨著律令制國家的完善和發展,迫切需要一個交通更加便利、佔地更加廣闊的新都城,那就是後來的平城京。藤原京的繁華猶如曇花一現,曇花盛開和流星掠過一樣,是短暫的,卻又是輝煌艷麗的。

通過後世的一些考古發掘,不難看出藤原京的繁華,雖然和大唐的長安城遠遠不能相比,但是在生產力落後,科技不發達的倭國,能建成這麼一座大城,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

不過藤原京再怎麼繁華宏偉,此時也難以在承擔它原本在歷史當中的使命了,唐人征伐在即,藤原京內的達官貴人也是人心惶惶,一些平民百姓已經開始悄悄的掏出了藤原京,遷往深山居住,期盼著能躲過唐人的兵鋒。

天武天皇此時也是一籌莫展,看著一路擔驚受怕趕回來的村國男依,天武天皇的一張臉,苦的幾乎都能滴出水來了。「那明主帥當真這麼說!?」

村國男依用力的點點頭,頹然道:「確實如此,那國主在大唐國內也是頗有名氣!」

天武天皇哦了一聲,道:「你且說說看!」

村國男依道:「明人的主帥名喚杜荷,也是大明的國主。早年是唐國皇帝駕前的重臣,為了籠絡他,唐國皇帝甚至不惜將三位公主嫁給了他,他的一些經歷,聽起來也十分傳奇,聽聞他年近十六歲便跟隨大軍出征,征伐了吐蕃,三韓等地。聽說到過極東的地方,還發現了一片新大陸,足有現在大唐的數倍之廣!」

天武天皇聽著,一雙三角眼不禁爍爍放光,比大唐還要大上數倍,那該是多大的一片土地啊!不得不說,倭人都是些喜好意。淫的傢伙,如今大唐兵鋒都快指到他鼻子尖上了,這個天武天皇居然還在幻想著,那些海外的土地。

村國男依趕緊咳嗽了兩聲,道:「陛下!這杜荷在遼東,三韓殺人盈野,臣聽他的言語似乎對我大和國也深有成見,一旦兵臨扶桑……」

杜荷對倭國有很深的成見,天武天皇聞言,頓時覺得莫名其妙,不就是下面的藩屬搶了商人的貨船嘛!而且聽說已經差不多都被剿滅了,就算是有天大的怒火也還消了吧!怎的還不依不饒?「這……這是為何?」

村國男依苦著一張臉,道:「臣也是莫名其妙,也曾向那杜荷請求寬恕,可……可那杜荷將金銀財寶全數留下,將那數百美女也都發遣為奴,可依然在整軍備武,恐怕等到春暖之時,就要進兵了!」

天武天皇這下也慌了神,忙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天武天皇雖然對兵法韜略也甚為精通,歷史上他還曾發動了壬申之亂,奪了自家侄子的皇位,可是面對氣勢洶洶的大唐帝國,倭國的那點兒實力根本就不夠看,更何況如今各地的貴族番主都各自為政,根本就不聽從他的調令,想要抵禦大唐的進攻,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閉目待死,天武天皇又實在是不甘心,他好不容易熬到父母死了,兄長也死了,輪到他坐這個天皇的位子,心中的一番宏圖大志總算是有了施展的機會,要是就此終結的話,豈不是愧對了他這麼多年以來的隱忍。

正想著阿畢麻呂通報,走進了大極殿,面上還帶著喜色,天武天皇一見,就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急忙道:「可是有了好消息!」

遠在天武天皇在派遣村國男依前往基隆面前杜荷的同時,也沒有放棄拉攏那些貴族番主,阿畢麻呂出去了兩個月的時間,如今總算是回來了。

阿畢麻呂對著天武天皇行了一禮,道:「陛下!大喜!大喜啊!尾張的豬子家,三河的犬養家,和泉的貞村家,以及駿河的早稻田家都已經答應了響應陛下的號召,出兵抵抗唐軍。」

天武天皇聞言,頓時跳了起來,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形象,還有什麼狗屁神格,驚喜道:「好!好!做得好!阿畢麻呂!如果皇國能撐過此番大難,你就是皇國的第一大功臣!」

阿畢麻呂連忙道:「陛下過譽了,臣不敢居功,都是陛下的皇威所致,才使得四方忠臣義士來歸!」

天武天皇搓著手,道:「太好了!太好了!只要有人能相應朕的號召,其他人也就不能再旁觀了!」

阿畢麻呂所說的尾張的豬子家,三河的犬養家,和泉的貞村家,以及駿河的早稻田家在這個時候的倭國,充其量也就是小豪族,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天武天皇此時也是病急亂投醫,只要能找到助力,他也不在乎對方是強是弱。

一旁的村國男依見狀,也不願阿畢麻呂獨美,忙道:「陛下!單單是這些恐怕還不夠,臣在登州時,雖然沒能看清唐軍的全貌,然而觀其營盤就知道,至少不下數萬人眾,而且陛下不要忘記了,唐人在三韓可還有一軍!」

天武天皇聞言,皺眉道:「似你言,該當如何?」

村國男依道:「尾張的豬子家,三河的犬養家,和泉的貞村家,以及駿河的早稻田家起兵勤王,共赴國難,當為天下豪族藩主的楷模,陛下當予以重賞,授予朝廷官位,以彰顯其功,而後再號召天下,則必從者雲集!」

「好!好!」天武天皇聞言,拍著大腿一個勁兒的叫好,「若是當真能如此,何懼唐軍,今天時在我,唐軍遠來,不熟悉扶桑列島的地形,而我大和一族世世代代繁衍於此,便佔了地理,況且彼興兵來犯,出師無名,而我君臣上下一心,又佔了人和,此次定要讓那些傲慢的唐人知道,扶桑列島可不是他們想來就能隨便來的!」

天武天皇說著,不禁陣陣興奮,他彷彿已經看見了,擊退唐軍,而後揮師渡海,遠征三韓,倭國君臣幾十代的大陸夢想,眼看著就能在他的身上實現了一樣。

看著天武天皇如此興奮,阿畢麻呂實在不敢在這個時候說些掃興的話,可是卻又不能不說,只得咬了咬牙道:「陛下!如此好則好已,只是有一節!」

天武天皇此時心情大好,也不怪罪阿畢麻呂打斷了他的美夢,道:「你們都是朕的重臣,有什麼話,儘管說來!」

阿畢麻呂拜服在地,道:「陛下!只是這賞賜的錢財從何而來?」

這個時候可沒有武士道一說,即便是在日本這個對皇室十分崇拜的民族,要是沒有好處就像要讓別人賣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謂的武士道一詞在江戶時代才出現,武士道的思想借用了儒家的「忠」和「勇」,禪宗的「生死一如」等思想,並在神道思想的天皇信仰中雜糅重造而成。

武士道的淵源可以到日本的國家神道和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之道和亞洲甚至世界各國文化。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武士道究竟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捨命獻身。這種思想也是對傳統儒家「士道」的一種反動。儒家的「士道」講究君臣之義,有「君臣義合」、「父子天合」的人倫觀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強調「毫不留念地死,毫不顧忌地死,毫不猶豫地死」!

神道教的信念基礎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導致極端的兩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殺;注重禮儀而又野蠻殘暴;追求科學而又堅持迷信;欺壓弱者而又順從強者,等等。

武士道重視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也不可「臣不臣」,盡忠是絕對的價值。中國的原始儒學是以孝為本,盡孝才是絕對的價值。如果「父有過」,子「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但是如果「君有過」,臣「三諫而不聽,則逃之」。武士道論者認為,儒家的「士道論」乃在粉飾貪生怕死的私心,慎於人倫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選擇生死,則面對死卻不幹脆去死。唯有純粹徹底的覺悟死,才是武士道強人之處。武士道徹底的覺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語、起居動作,也就與眾不同。武士社會尊重禮儀,不光是封建社會階層秩序的尊從,更進一步說「禮儀端正」,才是武士強人一等的表現。武士要「死的乾脆」,君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