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征討東瀛(二)

杜荷每日操練士卒,日子過的倒也算清閑,可是忽一日,那位基隆知府卻給杜荷找事來了,原來是一個倭國的使臣,突然到了基隆,也不知使了什麼手段,居然走通了知府的門路,找到杜荷的軍營來了。

杜荷原本不想見,但是突然又改了主意,要是能從這個倭國使臣的口中套出點兒倭國內部情報來,也算不錯。

村國男依在基隆知府的帶領下,戰戰兢兢的走進了杜荷的中軍大帳,一路上走來,看著那些如狼似虎的軍卒,他就不免陣陣膽寒。村國男依很清楚要是打起來的話,倭國取勝的機會微乎其微,更何況如今各個豪族藩主各自為政,誰也不聽從天武天皇的號令,這麼一盤散沙,如何抵擋外敵。

進了中軍大帳,見著杜荷,村國男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前的大明主帥,在他看來充其量也就二十來歲的年紀,這麼小就打下這麼大一片的國土。雖然在來之前,也曾想基隆知府了解了一番杜荷的事情,但是如今見著面,他還是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村國男依在打量著杜荷的同時,杜荷也在看著對方,突然冷笑一聲道:「你既然來見朕,為何還不見禮!」

村國男依被嚇了一跳,慌忙拜倒在地:「小國使臣,村國男依見過大明皇帝陛下!」

杜荷也不說話,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基隆知府,冷哼一聲道:「這位知府大人,你倒是好手段啊!」

知府顫顫巍巍的撲通跪在地上,說道:「這個……大帥所言,下官……下官不甚明了!」

「好一個不甚明了!」杜荷說著,拍案而起,厲聲道,「老子看你是故步自封啊!倭人居然包庇海盜,而今大人居然將這倭國使臣都帶到了朕的營帳之內,是何道理!?」

知府聞言,也不敢再撐著了,其實他此前也是幾經猶豫,但最終還是抵不過村國男依的金元外交,走錯了路,此時聽杜荷如此言語,分明就是要追究他的責任,趕緊認罪。

「下官知罪!下官知罪!」知府的膽量原本就不大,更何況此時面對的還是杜荷這個閻王爺,哪裡還敢隱瞞,當即就將自己收取村國男依賄賂之事給交代了出來。

杜荷冷哼道:「登州知府知法犯法,來人!送交監察司查辦!」知府當即就被人給帶了出去,村國男依看著,更是兩股戰戰,生怕杜荷一怒之下,將他也押出去,平白的在這裡丟了性命。

誰知杜荷發落了基隆知府後,卻不動聲色,看著村國男依道:「你家國主派你前來,所為何事?」

村國男依強自冷靜了一下,道:「這個……敝國天……主!國主派下官前來,乃是為了大明與東瀛兩國重修盟好之事,我家國主自知獲罪與上國,悔不自勝,特遣下官前來,奉上進駐百倍,美女五百名,獻與貴國,只盼貴國能予以寬宥,我家國主願意終生侍奉天朝上國,永不背棄!還望陛下開恩!」

杜荷聞言,不禁大笑起來,笑過之後,道:「難為你家國主的一片孝心,禮物,老子我就收下了,但是想要此事就此了結,你家國主也太天真了吧!你倭國不奉天命,擅自興兵與我大唐為敵,殺我百姓無數,想要以區區金珠寶貝贖罪,當真可笑!」

海盜之事,瓊州的損失其實微乎其微,但是在杜荷的眼中,就算是倭國所有人的腦袋都栓在一起,也抵不過大唐百姓一人的姓名。

村國男依見杜荷如此言語,膝行著超前爬了幾步,悲戚道:「陛下!冒犯上國的乃是天智天皇,如今天智天皇已然被大將軍誅殺,首惡已懲,我家天武……國主是真心要與大明盟好的!」

杜荷聞言,冷哼道:「單單是你家國主自稱天皇,便已然罪不容誅了!如今還敢在朕面前饒舌!老子便實話告訴你,老子在這基隆便是要操練士卒,只等開春便要對你倭國大舉征伐,老子今日不殺你,回去告訴你家那個狗屁天皇,讓他引頸待戮。」

杜荷言罷一揮手,立刻有軍卒上前,押著還在哀求不已的村國男依便出了大帳。

村國男依剛出去,程鸞兒便道:「杜郎!這等機密事,如何能對那倭人說,你如見連進兵時間都和那倭人說了,等來日出兵之時,倭人定然已經有了防備!」

杜荷笑道:「老婆無需擔心,便是有了防備又如何,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倭人就算是將那扶桑列島都弄的鐵桶一般,也是無用。咱們有大炮!」

程鸞兒聽杜荷如此說,也就不再言語了,她知道杜荷心中自有主張。村國男依被杜荷趕出了大營,如今金銀財寶盡失,卻還沒能辦成天武天皇交給大事,更是求告無門,不禁心灰意冷。

他知道瓊州征伐倭國的決心是不會變了,一想到國破家亡,自神武天皇始,幾十代的經營,就要毀於一旦,心中更是悲憤難平。

「天照大神啊!來救救您的子孫吧!」村國男依突然跪倒在營門口,大聲呼喊了起來。

那些負責監視他的軍中將士見了,紛紛嗤之以鼻,漢人講究的是男兒膝下有黃金,除了天地君親師誰都不能跪,還有就是男兒流血不流淚,一個男子漢大丈夫,這般哭哭啼啼像什麼樣子。活脫就是個娘們!

要是讓村國男依知道自家有感而發,居然被人嘲笑的話,當真不知道該故步自封了。哭了一陣,見事情再難挽回,村國男依也只好帶著隨緣,朝著港口而去。

如今大唐即將對倭國開戰,早就已經傳揚開來,有百姓看見村國男依等人一幅倭人的裝扮,頓時圍了上來,先是對著他們一番痛罵,緊接著大概是覺得痛罵不過癮,有人發了一聲喊,眾百姓上去就打。如今在瓊州和大唐國境之內,早就已經臭了大街,說是過街老鼠,都不為過。

幸好有巡街的兵丁在此經過,驅散了人群,才好歹將一行人救了出來,村國男依有隨員保護,倒是傷的不重,但是其他人可就不行了,一個個被打的鼻青臉腫,有幾個傷勢重的,已經進氣多,出氣少了。

村國男依大為惱恨,道:「我等奉皇命出使,難道這就是天朝上國的待客之道!」

那隊兵丁的首領聞言,冷笑道:「我家陛下早有皇命,倭國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早就斷絕了來往,你等擅自闖入我瓊州國境,都是陛下恩典,不將你們送交有司查辦,已然是天大的恩德,你等曉事的,當速速離去,否則便將爾等統統捉拿法辦!」

村國男依有苦無處申,只能咬牙啟齒的帶著隨緣,急急忙忙的趕到了港口,乘船返回倭島復命去了。

藤原京,也就是倭國都城飛鳥,大和三山環繞之間,位於後世的原市醍醐町,其中心是藤原宮,那裡有天皇居住和處理國政的大極殿、里居以及各役所,根據陰陽師的建議,藤原京選址是很有講究的。即東青龍香具山、西白虎畝傍山、北玄武耳成山、南朱雀吉野山,處於四神守護之中,佔地東西約千米,南北約九百米。共有十二條大路,東西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分為左右兩京。

朱雀大路是飛鳥城內最為寬廣的道路,達十九米,西側有側溝用以排水。路盡頭就是朱雀門,由此往南便是知名的羅生門。大路之間有小路相通,大路和小路一起圍成町,是分割宅地的基本單位。因為盆地容易積水,所以藤原京條坊制的道路都有側溝以便排水。

後世有的專家學者認為,在此範圍之外尚有藤原宮時代的道路遺迹,所以京城的範圍應該非常之大,即所謂的「大藤原京說」。飛鳥城的周圍由高達五米,且有瓦的堀立柱所包圍,兩側分別有寬五米的外濠和寬三米的內濠,修築高大的堀立柱是繼承了飛鳥宮的傳統,每面都有三座大門,這樣一來藤原宮四周共有十二座門。

南面中央的就是正通朝集殿院的「朱雀門」,其他門的名稱則取自負責宮廷守護的氏族,如「豬使門」、「海犬養門」等。中央建築大極殿是一座蓋有瓦並塗成紅色的建築物,是此時倭國最大的建築。大極殿前,就是舉行儀式時,貴族、役人們聚集的朝堂院,共有十二棟役所,按役人的官位高低整齊排列。大極殿後面就是被稱為里居的天皇居所,是用檜木建的堀立柱建築,「大極殿」、「朝堂院」與「里居」,三者軸心位於南北一條直線上。

藤原京的「藤原」與平安時代的「藤原」是兩回事,後者是十世紀至十一世紀前半葉的掌權氏族,距離藤原京建成已有兩百多年。在這兩百年間,都城多次搬遷,曾先後以平城京、恭仁京、難波宮、紫香樂宮、長岡京、平安京為都。

藤原京自建成之日開始,都城的範圍不斷增大,這是受到大唐長安城的影響,因為巨大繁華的長安城是此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的宏偉令那些曾到過長安的倭人深為震驚,並樂於模仿。

最早用瓦的建築物是公元588年開始建造的飛鳥寺,最早用瓦的宮殿則是藤原宮。在建造藤原京的宮殿時,曾經打算用瓦,但未能實現。宮殿不同於寺院,佔地面積要大得多,需要大量的瓦,而且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蓋好,以此時倭國的生產力水平來說的確很難。

只有開發制瓦技術,組織大規模生產才能做出大量的瓦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