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火炮手

盧曉航出征之後,盧九德倒是沒有回京師,他按照盧曉航的吩咐將京營的人手全部調到了洛陽之中,這給了朝中的大人們一種很不好的預感,好像盧曉航要遷都到洛陽。

但是現在不是商量這個的時候,京師周圍已經大戰在即,誰也不可能用過多的精力來分散盧曉航的注意力,否則到時候大明沒了,京師在哪兒根本就是無關緊要了。

盧曉航用了五天的時間趕到了京師,這個時候多爾袞的大軍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從山海關向著京師方向挺進了,這一次多爾袞沒有選擇攻打山東,大明將兩支強軍拉了過來,多爾袞根本不敢將戰線拉得過長,那樣很容易被人家突襲後方,到時候滿清沒了,這次進軍便沒了意義。

所以多爾袞採取的策略是步步蠶食,而何可綱和阿達禮激戰數日,不分上下,兩軍互有損傷,算不上誰佔了便宜。

這一次算是一次勢均力敵的戰鬥,一方面配備了火器的大明軍伍與滿清的騎兵有了一戰之力,而最主要的一個方面便是大明的軍伍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軍伍了,以前的大明軍伍吃不飽穿不暖而且沒有軍餉,被文人集團壓制,就算是他們的主將見了監軍太監也要矮上三分,這就讓整支軍伍很難有充足的士氣,大家打仗完全是當兵吃糧混口飯吃,能打贏最好,打不贏抓緊時間跑路,反正死了也不會有什麼撫恤的銀子,反倒是或者還能找點事情養家。

但是現在可不同了,基本上所有的將士都有了自己的餉銀,想著這場仗打完之後可以回家買上幾畝薄田,然後娶個媳婦也算對得起祖宗能夠開枝散葉了,而且這一仗如果打得好,那麼極有可能光耀門楣,就算不幸戰死父母養老的銀子都有了,而且這個時代一家只有一個孩子的情況基本上是沒有的,家裡還有其他兄弟的也不用擔心家裡的香火斷了。

現在打仗說白了打的就是銀子和前程,而且是由皇上親自指揮的,帶隊的將軍也都是熟悉的將軍,文人在軍中只能出謀劃策而不會指手畫腳,這種仗打起來簡直太舒服了,要是大明早這麼干,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的時候就能直接給他兒子留下十三副鎧甲當遺產,哪兒還有什麼後金甚至還建國了。

大明當時雖然沒有什麼精銳,但是要是沒那些文人太監搗亂絕對成不了現在這種狀況,不過現在也好,崇禎爺那陣根本吃不飽飯,軍餉都被貪墨光了,現在自己將軍的餉銀很多,自然看不上自己這些小錢了,況且誰敢貪墨自己的銀子,直接能去皇上面前告狀,到時候軍法無情可不是說說就算了。

所以整個滿清看來,這支大明軍伍雖然還屬於大明,但是和以前的大明軍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當初除了關寧軍在袁崇煥的軍法下死不畏戰,盧象升的天雄軍也算得上一個很好的對手,其它的衛所官兵見到自己的旗號都能跑得遠遠地。

由於盧曉航之前有令,大軍不得擅自行動,結陣防禦等待自己到來,不過若是緊急情況盡可隨機應變。

盧曉航擔心的是李大牛和黃得功萬一衝動之下用步兵去沖騎兵可就真的貽笑千古了,不是盧曉航自信,關於火器的應用這個時代應該找不出第二個比自己領悟更深刻的人,畢竟後世的那些影視劇可不是白看的。所以沒有緊急情況,不能把火藥白白浪費在沒用的地方。

不過由於多爾袞和他的大部隊在後面跟隨輜重前進,所以滿清一直沒有發動全面進攻,河洛軍和江北軍當然不會主動出擊,每天只是看著關寧營和對面的騎兵戰鬥,然後在一旁用火炮助威。

這些天倒是沒有白費,李大牛和黃得功發現了幾個火炮手的好苗子,那技術簡直到了指哪兒打哪兒的地步,所以一直沒讓他們的炮火停下,李大牛雖然沒有聽過後世那句:好的狙擊手是用子彈喂出來,但是他也知道火炮和弓箭的原理差不多,熟能生巧,既然有了好苗子就不要浪費他們的天賦。

而黃得功心中還存著另一種心思,當初關寧軍在關外用火炮轟傷了敵酋一名,幾個月之後便傳來了努爾哈赤的死訊,袁崇煥在奏摺之中說明了努爾哈赤可能被炮火所傷,崇禎大喜之下昭告天下上次關寧軍白銀十萬兩,讓黃得功可是羨慕了很久,他就想著效仿一下前輩,來上一炮,只要能夠轟死一名大將,自己江北軍也算是一戰成名了。

對於努爾哈赤被明朝的火炮所傷致死,滿清諱莫如深,在史書之中只說是毒疽發作而死,而且他們還列出了寧遠之戰之後努爾哈赤親征蒙古為由,說明大明方面胡說八道。

但是盧曉航心中卻一直有一個疑問,努爾哈赤據史料記載是在清河湯泉療養,然後乘船由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與大妃阿巴亥相見之後才身死的。

為什麼他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與阿巴亥相見之後就死了,要知道當時的大妃阿巴亥在努爾哈赤的後宮之中權勢無二,黃太吉要想殺她可是難比登天,若是得知了努爾哈赤的死訊,阿巴亥必定會傾其全力輔助自己的兒子多爾袞上位。所以黃太吉極有可能秘不發喪一直等到阿巴亥孤身前來立刻宣布努爾哈赤的死訊,然後命令阿巴亥殉葬。

而且毒疽之說實不可信,最可能的便是他被火炮的氣浪上了肺腑,當時閉過氣去,滿清慌忙撤退,途中才發現沒有身死,但是他畢竟六十多歲了,內腑受了傷,所以這才沒過幾個月的時間便身死,只是可惜了阿巴亥因為他身子還如往昔康健,沒有絲毫懷疑便去了,一去便是不歸路。阿巴亥若是活著,當時的後金之內必有一場大亂,到時候有沒有滿清這個國家還是兩說,所以後世說大明國運已盡實在是大明的運氣壞到了極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