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八百五十五章 割土(上)

斡特剌看著地圖。

就是現在宋軍兵力多,也不能做到真正將遼軍堵死,這二州一軍面積很大,幾乎相當於原來府麟路面積四倍之巨,即便拋開北部地區,也有原來府麟路兩倍多面積。不要說二十萬官兵了,一百萬官兵來了,也不能將所有道路完全堵死。

關健是他從別的道路殺到黃河邊,如何得渡黃河?

一無適合的渡口,二宋軍不是死人,遼軍動,宋軍也必然動。

於是他只好將主意打到了河灣處,也就是牟那山對岸,一直到河口渡口那段。

這也不容易的,雖然那段河面寬闊,水流平緩,岸邊有許多草木蓊蔥之所,但取木困難,而且因為河清軍被宋軍奪去,扼守在上方,遼軍必須折向西北方向,再沖向灣口。這就意味著三軍必須經過大段的干原、沙漠與戈壁灘地段,而且遠了很多。如果不是河清軍被宋軍所奪,道路封鎖,不過兩百餘里的路程,但現在最少得走上五百餘里。

然而時間不等人了,馬上到了八月下旬,秋天即將到來,秋天來了,在這裡,天氣就立即變得寒冷了。

因此他立即派出斥候前去打探,然而就是這條道路都失去了希望。

三天後斥候回來稟報,說是宋朝造了許多船隻,大批船隊載著許多宋軍與物資,抵達這一灣口地區,並且有許多宋軍上岸,開始於關健所在,修建了五個軍寨。

這個倒無所謂,因為時間短,這些軍寨只能算是簡易的軍寨,關健那批船隊繼續停泊在岸邊,水陸設防。

也就是遼軍休想短時間將這裡控制住,那麼遼軍北上,這邊的宋軍同時也會北上,依然不能逃出生天。

這可是一個極其糟糕的消息。

斡特剌開始胡思亂想了,或者退回去,橫穿整個河套,從順化渡(磴口對岸)渡河。

這可真是在胡思亂想了,這條道路實際就是磨古斯撤走的那條道路,不過磨古斯是從南邊的省嵬城渡河,順化渡還要在更北方。

而且磨古斯從夏州擄走了許多物資,保障了他這一路的後勤,又全部是清一色的騎兵,速度快。這支遼軍里也有許多騎兵,但還有著更多的民夫,以及拖兒帶女的西夏百姓,想要橫穿整個河套,恐怕得一個月時間。

現在河套沒有完全惡化,這一行也未必全部是沙漠地帶,有許多干原,戈壁灘地區,但九成地區沒有充足的水源,不提後勤消耗了,僅是一個水源,就讓斡特剌頭痛萬分。

後勤也是一個問題,如果順利,現在他手中掌握的後勤足以讓這部人馬順利到達雲州,但如果來一個貫穿,什麼後勤也沒有了。

而且渡過黃河,不可能從宋朝佔據的北河套地區撤走吧,還要繼續貫穿大片沙漠戈壁地區,從狼山西側撤到阻卜人的地區。就是讓他帶著大眾人馬到了阻卜,以人口稀少的阻卜各部,如何能補充近二十萬人的後勤?

況且哪一帶更加缺少木材,而且順化渡附近的兩個西夏堡砦已經被宋軍控制,宋軍也不是死人,他動,宋軍也會隨之調動兵力。

斡特剌越想越頭痛,他甚至產生了一個更瘋狂地想法,派出一支精銳,反攻宋朝的麟州,這更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麟州現在控制著整個屈野河之西,包括整個兔毛川流域,大半吐渾河(禿尾河)流域,沒有了屈野河之天險,離遼軍也不算遠,一百來里路,但是宋朝修建了許多堡砦,並且留守的兵力也不少。

遼軍帶著所有大軍南下,攻打麟州,再貫穿整個麟州,從保德渡口渡河,然後再貫穿宋朝的保德軍、火山軍,逃回遼國。那可能會實現嗎?

其實他或真的這麼做,下場會更慘,興州那邊除了分出一部分兵力於灣口,又分出大部兵力折回河東,那邊也有一場軍事行動,一場逼迫遼國低下腦袋的軍事行動。

而且之前就有一部分兵力潛入河東。

遼軍如果一頭鑽進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現在只是斡特剌胡思知想了,因此只有派出一部分精銳,但那樣,只能是向宋朝送點心去的,隨著精銳軍隊損失慘重,他這一支兵馬更加陷入困窘之中。

不過斡特剌終不是一個瘋狂的主,想了半天,沒有辦法了,只好派出斥候,潛向河東,幾個人潛回去還是能辦到的,況且這原來就是遼國土地,一些兵士對這裡的地形十分熟悉。

然後請求遼國於山後發出重兵,不僅僅是得救出他們這十幾萬兵馬,也是一場國運之戰。

如今兩國翻目成仇了,如果這一戰斡特剌又輸掉了,甚至全軍覆沒了,遼國立即墮入下風,更不要指望宋朝一年繼續給五十萬歲納了,甚至會動搖遼國燕雲十六州的統治。

只有繼續發出重兵,兩路夾擊,大敗宋軍,收回這二軍一州,才能繼續逼迫宋朝低頭。

接著他又下令,收編三軍,繼續逗留在濁輪川上游地區,這裡有充足的水源,而且水草也比較豐美,至少能解決草的問題,不提這一行帶來許多牲畜,戰馬得讓它們吃飽吧。

然而困在這裡,就象關在一個大號的牢房裡一般……斡特剌憋啊。

他發完命令,抑天長嘆:「王巨不死,遼難不已!」

其實他又想錯了,這一戰他的對手不是王巨,而是章楶。

至於王巨已經在開始安置移民了。

經過這幾年反覆的催殘,如今西夏境內百姓只有二十幾萬戶,真正的地廣人稀。

但這是好事兒,意味著朝廷能遷徙更多百姓過來安置,只要漢人達到了近七成,宋朝以後則能全部管理這片土地。

因此朝廷給予了優厚的條件,讓河東路、陝西路、利州路與京西路西部地區各州各縣廣貼牒文,鼓勵百姓自發報名,前來西北。

其條件是會為這些百姓提供遷徙過程中的糧草物資,並且派專人帶路,到達目的地後,朝廷會按照每戶五口下,五口到十口中,十口上,三個等級分別提供各種生活用具,農耕用具,一直到明年秋收前的糧草,相關的禦寒物資,再按照上中下三等地提供充足的耕地,以及相關的牲畜,同時按照戶等每戶提供四十貫、六十貫與八十貫錢或者等價的帛。

當然,這種大規模的遷徙,必然引起當地豪強的反對,於是朝廷採納了王巨意見,准許這幾個地區的豪強前來西北購買土地,分為五個等級,最好的膏腴之地一畝只需兩貫錢,二等的一千五百文錢,三等的一貫錢,四等的五百文,五等的只需二百文錢。

但有一個條件,必須攜帶與所購耕地相當的佃農過來,以免這些豪強囤地而將這些耕地荒蕪,又起不到移民作用。不過朝廷繼續提供了一個優惠的條件,那就是儘管是佃農過來,仍按照其他移民的標準發放補貼。

雖然這些補貼未落到各個豪強口袋,但他們帶過來的佃農立即安定下來,也意味著明年他們就可以順利收租。

用此來緩解豪強反對所帶來的壓力,同時或多或少也為朝廷帶來不少收入。

並且西北捷報連連,就連強大的遼國十幾萬軍隊都被宋朝裝進口袋裡,使大家無後顧之憂,因此有許多豪強從反對改變踴躍參加。

其實這也是財富積累,無處可去的一種表現。放在銀行里嫌利息低,還害怕政策不穩定,但投在土地上,土地是不會跑走的。如果沒有銀行司,這個政策的效果會更好。

不過用錢太多了,特別是與遼國的戰鬥,將要消耗更多的供給,器甲布料等物資押運成本還要好一點,主要就是糧草。

為了滿足前線需求,以及那個囚籠戰術,朝廷不得不用快馬下令交趾與廣南征雇海船,緊急調運三百萬石糧食過來。

但這些糧草不僅要運到陝西路,還要一步步運到更遠的前線,即便王巨用了許多戰俘,以及西夏百姓,讓他們以工代賑的方式來負責運輸,然而消耗卻是驚人的。

朝廷不得不再次發放兩千萬貫「國債」,因此導致許多大臣紛紛反對。有人算了一下賬,僅是能算出來的,這幾年戰爭的消耗就達到了三億多貫費用,這還不包括許多隱形的支出!如果包括了,甚至能達到四億多貫,自古未有之事!

同時這樣大規模的用兵與後勤運輸,導致陝西河東兩路百姓生產荒廢,不提百姓騷然吧,畢竟朝廷是雇役的,但兩路糧食都嚴重減產了,同時北方每斗粟從不足十文錢漲到十五文錢,每斗麥從三十幾文錢漲到了五十文錢,每斗米從七十文錢漲到了近百文錢,京師的糧價更貴。

總之,產生了一系列的惡性影響。

不過這時候傳來一個好消息。

那便是沈括負責的蒸汽機車,經過了數年研發,終於在三門峽投入使用。

非是後世那種火車,它的車廂很小,每節車廂裝載量不足二十石,也就是一噸都不到,相當於大號馬車,每個車頭能拉運四十節車廂,最高速度每個時辰八十里,相當於每小時能行駛二十公里,放在三門峽,因為有許多坡地,時速不到十公里。

其使用壽命大約一千個時辰需大修一次,壽命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