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八百四十一章 聯親

讖語,或者叫讖謠,讖緯,這玩意兒威力在古代太大了。

它是怎麼來的?

準確的時間是萌芽於西漢,奠基者是董仲舒,天人感應嗎,所以會出現一些詭異的隱語、預言,昭示吉凶禍福,比如《左傳》中的一些斷句,季氏亡而魯不昌……

其背景是董仲舒建議罷廢百家,獨尊儒術,但這必須要獲得漢武帝的支持,單憑儒學的思想還不夠的,因此董仲舒推出了讖緯之說,用此來滿足漢朝統治者的正統性、合理性。

「周秦以還,圖篆遺文漸與儒道二家相雜,入道家者為符篆,入儒家者為讖緯。董劉大儒,競言災異,實為讖緯之濫觴。」

它是儒家弄出來的東東!

所以儒學從這時候起,就已經不再是真正的夫子儒學了。

所謂的讖,驗也,有徵驗之書,河洛所出書曰讖,這是《說文解字》所給出的解釋。

那麼何謂緯,那不是地球經緯的緯,而是緯書的緯,也就是用神學去附會儒學的書,想一想孔夫子說的那句,敬鬼神而遠之吧!

接著到了王莽。

王莽篡漢,怕天下不附,因此偽托堯舜禪讓的舊例,說自己是「繼體受命」,武功長孟通看到機會,說俺浚井得到一塊白石,上面有書著石: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隨後齊郡一個小亭長說夢見天公派使者告訴他,攝皇帝當為真,王莽便告訴王太后,以此為根據請求去掉攝字,在臣民面前只稱皇帝,並改元初始。後面的就越來越多了。其實這是一種心虛的表現,不僅王莽,還有武則天……

這時讖緯說法正式大成了。

王莽與一些宵小弄出來的讖語幾乎是一個笑話,然而後面出現了一個很關健的讖語:劉秀當為天子!

這又是怎麼來的?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劉)欽娶湖陽樊重女,生三男:演,仲,秀,兄弟早孤,養於叔父良。演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秀隆準日角,性勤稼穡。演常非笑之,比於高祖兄仲。秀姊元為新野鄧晨妻,秀嘗與晨俱過穰人蔡少公,少公頗學圖讖,言「劉秀當為天子」。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秀戲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獨喜。

宛人李守,好星曆、讖記,為莽宗卿師。嘗謂其子通曰:「劉氏當興,李氏為輔。」及新市、平林兵起,南陽騷動,通從弟軼謂通曰:「今四方擾亂,漢當復興。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眾,可與謀大事。」通笑曰:「吾意也!」會秀賣谷於宛,通遣軼往迎秀,與相見,因具言讖文事,與相約結,定謀議。

後人以為真,但是王巨認為司馬光這個記載有些牽強附會了。

為什麼呢?

因為劉秀當時的光景。

後世有許多人說天朝太祖出身低,確實太祖出身不高,但還有人比太祖出身差的,特別是朱元璋,劉邦出身也就那麼一回事,劉秀同樣很不好。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生了舂附節候劉買,劉買爵位為兒子劉熊渠所繼承,另一個兒子劉外曾任鬱林太守,劉外兒子劉回為巨鹿都尉,劉回兒子劉欽是南頓令。劉欽早死,劉秀三兄弟為叔叔劉良撫養。

到了這時候劉家三兄弟家產肯定不多了,而且古代是嫡長子繼承家業,輪到劉秀手中的就更加少了。所以才出現青年時劉秀的光景,據史書記載就是「性勤稼穡」,喜歡做活……估計他家田地不是太多,但他胸懷大志,因此要習文練武,這得花錢吧,還要娶妻生子,更得花錢吧,逼得他沒辦法,於是只好親自做農活,又在農閑後放下身架,做一個小糧販以賺取更多身家。

在古代小商販是何等的地位,由是他的大哥劉演都時常取笑他。

這時的劉秀,哪裡能看到天子的樣子哦?

因此這個讖語還真可能與另一個劉秀有關,也就是資治記載中的國師公劉秀,彼劉秀名氣很大,他是光祿大夫、大學問家劉向的兒子,原名叫劉歆,本人同樣是一個大學問家,早年時與王莽關係不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逼得他準備誅王莽,事泄自殺。

不過究竟是什麼情況,因為史書記載混亂,或者許多沒有記下來,後人就不大清楚了。

但不管如何,這個劉秀真的成為天下一統的天子了,並且成了所有大一統開國皇帝中幾乎最完美的天子。

至於這個推算出鷹語的李守,在京城做官,李通於南陽造反,李守得知後,主動見王莽,請求寬大處理,結果滿門被誅,反而李通後來成了東漢的開國功臣、大司空,所以謎團太多太多了。

接著李世民來了,據說李世民四歲時,有一個方士拜見李淵,看到李世民,說李世民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李淵害怕斷語泄露,派人追殺,卻沒有找到人。

王巨同樣不相信真有此事,因為李淵很長時間是準備將江山交給長子的,這才有了玄武門之變。

主要是後面的讖語,十八子,得天下。

隋煬帝聽說後,開始查詢了,普通的李不用擔心的,但有三個李,一是八柱國李弼的重孫李密,但李密那時正在逃亡中,二是李虎的孫子李淵,也是楊廣的親戚,正在山西為官,不過李淵低調,又可能用了一些手段,同樣逃過了一劫,三是李遠的孫子李敏,也是楊廣的外甥女婿,而且李敏在朝中勢力很大,於是不久李氏一門三十二人全部處死,餘下人等一起流放到嶺南。

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趙匡胤的點檢為天子。

李淳風的「唐三代後,有女主武王」。

秦朝的「亡秦者胡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所以沾到這玩意兒,歷代統治者的態度只有十二個字:寧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

但不能說它好用,實際上古今往來,罕有人用這一招對付政敵。

不要說王莽,那時王氏家族與王太后已經把持了朝政,至於曹操劉裕趙匡胤的啥,說了也不管用,反而加速他們更替王朝的速度。

或者是秦檜、蔡京之流,說他們專權亂國有可能,但能說他們有機會更朝換代?

因此說了沒有人相信,反過來反而會迎來他們的瘋狂報復。

然而放在王巨身上,恰恰好,什麼條件都似乎有了……

幾位大佬臉色陰沉,那怕范純仁內心深處都有些反感。不為別的,而是為眼下,如果王巨拿下西夏,將西夏安定,賴著不走,用這個讖謠將王巨逼走,還是一說。關健眼下西夏還沒有平定,遼國又在關注呢!

於是幾人都看著趙頊。

趙頊神情很肅穆,顯然剛才王巨先行進宮,已經講過了,他有了思想準備,不過趙頊內心同樣複雜。

先前王巨進宮,一開始不是說這個的,而是說了他兒子的親事。

趙天賜漸漸大了,因此王巨想從宗室女子當中,挑選一個兒媳婦。

趙頊大喜。

對於彼岸趙頊心情同樣複雜,說捨棄吧,他是捨不得的,不要說那麼大的疆域,就說彼岸對宋朝的幫助吧,趙頊也不可能默視它完全獨立出去。

不過想要管轄,似乎也不大可能。

首先是官員,不要說大海幾千里幾萬里的海外了,就說瓊州島吧,都沒有官員願意過去。也許有,但肯定很少很少,就那麼幾十個官員不怕危險,願意為朝廷效力,可這幾十個官員能將彼岸控制住嗎?

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原因,那就是中國古代的官本制思想,做了官,就會有美女香車豪宅金錢糧食,有了這種思想,還會有幾個官員願意吃苦?

反觀幾百年後的歐洲,他們人口很少,根本做不到象王巨這樣,動輒能遷徙幾百萬百姓,生生將異地變成同民族為主的地區,即便在美洲那邊做到了,有英格蘭人,愛爾蘭人,法蘭克人,德意志人,義大利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因此有了移民,卻不能團結一致,所以才有了美國獨立的土壤。

但就是這個情況,西方卻一度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地區,就連大清王國都成了他們的半殖民地。

不過王巨有天大的能力,也不能改變宋朝士農工商的排位。

因此趙頊看到了,卻是一個無解之題。

派的官員少,又要面臨第二道難關。宋朝統治國家的手段與前面王朝差不多,還是官員與鄉紳共治國家模式。

官員只到了縣一級,里正耆戶長是鄉紳,縣裡的胥吏也是鄉紳豪強,有人說宋江不是鄉紳,他確實不是鄉紳大地主大商人,但他是強!

於是有的官員能力弱,都生生被地方鄉紳豪強架空。

但這種架空是有限的,至少大方向上這些鄉紳豪強不敢違背朝廷,否則就會迎來國家機器的強力鎮壓,所以這種模式,保障了國家在大的方面得以安定。

然而國家機器能不能控制彼岸的鄉紳豪強?

所以是有官員過去了,並且彼岸每年都放開一些市,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