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八百三十八章 小馬過河

這個萬歲如果自己不解釋一下,就會讓人做文章了,但王巨也不是太在意,只要自己提前說了,問題也就不大了。

趙頊莫名其妙,聽王巨解釋完後,哈哈大笑說:「朕才勇不比祖宗,但器量卻不會遜色於祖宗多少。」

這話也有一個歷史背景,那便是宋真宗為太子時生的一個故事。

趙匡胤四個兒子,兩個兒子早逝,但還有兩個兒子活著,趙德昭與趙德芳,但久不立太子,據王巨猜測,可能是長子趙德昭乃是賀氏所生,趙匡胤不喜,趙匡胤一直想立趙德芳為太子,不過趙德芳年齡太小了,於是立太子一事久拖不決,支持王巨這一想法的證據就是趙匡胤晚年一度想遷都洛陽,修建洛陽城的官員正是趙德芳的岳父焦繼勛。

隨後趙匡胤在趙普與趙匡義之間玩平衡,趙普下去後,從洛陽城來,趙匡胤三次親登三弟趙廷美的府邸,然後燭光斧影悲劇生。

大哥之誤,導致趙匡義上台後做了兩件事,一是將老三配到了涪陵,二是很早就扶立了長子趙元佐。

不過趙元佐這個小屁孩不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偏偏又知道許多內幕,看著父親名位不正,即位後還逼死了趙德昭兄弟,又將三叔弄到巴蜀,這種手段讓他接受不了,了瘋。

長子不行了,次子頂上,於是趙匡義立次子趙元僖為陳王,開封府尹,史稱其姿貌雄毅,沈靜寡言,其實就是面對父親的威壓,趙元舍嚇得不敢說話了。

在這種煎熬下,趙元僖病死,並且死後,又暴出他府上的小妾張氏專恣不法,打死了許多奴婢。

這種情況下。沒有那個大臣再敢議立太子了,只要立了太子,太子悲催,連帶著提議的大臣都要倒霉的。直到寇準進京。在寇準提議下,才立了三子趙恆為太子。

有一次趙匡義帶著趙恆拜謁太廟,皇城的路上,許多百姓蜂擁而出,擁擠於道路兩邊。爭看皇太子,有人高呼少年天子,山呼萬歲。

為什麼出現這種局面,王巨在講漢朝七王之亂時,還刻意分析了其原因,從西漢歷史上講,漢景帝削藩意義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沒有這次削藩,後來王莽也未必那麼輕易掌權篡國,然而放在整個歷史上來說。這次削藩意義非同小可,且看西晉的八王之亂,南北朝那麼多親王謀亂,同樣也剖析了宋朝將宗室子弟放在京城當豬養的原因。

做為封建國家,皇權能平穩過渡太重要了,即便太祖也承認了其重要性,所以才一再誇讚了大事不糊塗的呂端,其實呂端的功勞,正是保障了宋真宗能夠平穩的接替了宋朝的皇權。

但在當時,趙匡義心中很不悅的。甚至公開問寇準,人心歸向太子,將朕放於什麼位置,寇準則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趙匡義這才釋疑,與寇準對飲,大醉而罷。

王巨心中說,你們兩人性格差不多吧,當然。不能說出來的,只好道:「是,是。」

然後看著趙佣問:「殿下,通過這個事例,你學到了什麼?」

「大多數人夢想很平凡,所以庸人很多。」趙佣想了一會道。

「說得不錯,還有呢。」

「想要未來有所不凡,必須在少年時就要有遠大的夢想,故莊子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殿下說得不錯,但臣為何將它稱為夢想,而非理想?」

趙佣搖了搖頭。

「想要一生有所作為,實是不易。就象我朝讀士子有百萬之巨,以至每屆參加科舉的士子有幾十萬人。他們都想考中進士,實際我朝每屆只錄取兩三百名進士,就算仁宗之時,放開科舉,加上恩科與諸科,一屆人數也不會過一千人。還有那個少年的夢想,是想做一個大將軍,臣可以這樣理解,他的大將軍多半是指一將之將,然而我朝幾十萬官兵,不過三百餘將,加上其他高級武臣之職,不過五百人。所以想達到這種夢想難到了極點,殿下,還記得張元吳昊么?」

「記得,漢賊!」

「他們確實是漢賊,然而他們不投奔西夏,繼續呆在我朝,我朝能不能給他們揮出才能?」

趙佣想了許久,終是搖了搖頭。

「史稱有才華的人終將脫囊而出,當然,那種千古難得的人才,無論是什麼制度,什麼樣的環境,也終將脫囊而出,不過一流的人才未必就有那個本領了,自古以來,懷才不遇的人太多太多!那怕是韓信那樣的人才,如果不是遇到了蕭何,也會泯然眾人矣。但就是韓信這樣的人才,今天又能有多少呢?」

「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資質不足,無論再努力,也不可能達成自己的夢想,但有了天賦,沒有了努力,同樣還達成不了自己的夢想。然而有了天賦與努力,沒有機遇,同樣還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這條道路太難了就象你父皇,以及臣,都想為大宋崛起而努力著,陛下乃是一國之君,天下之王,臣乃是當朝宰執,又得逢陛下之器重,然而就是這樣,內政上,陛下與臣不敢深碰兼并,武功上則不敢言收復燕雲。但一路走到現在,陛下有多苦」

趙頊聽動了情,拉住了王巨的手,嗟嘆不止。

趙佣現在肯定不能理解的,他說道:「對了,介甫寫過一篇文章,叫傷仲永。」

「殿下,不錯,那個仲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有了天賦,然而不努力,第一關就過不去了,但就是有了努力,未來也未必有所做為,還要機遇。但有了機遇,還要面對下面的一關,持之以恆!沒有恆心,早墮落者如隋煬帝,晚墮落者如唐明皇。」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不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王巨扭過頭,對趙頊說:「大宋之幸哪,以殿下之資質。大宋必然一代勝過一代。」

因為這句話出自管子,這說明了趙佣讀了很多。

放在一個大臣嘴中說出來不稀奇的,然而現在趙佣年齡仍然很小,這也是很了不起的。

不過趙頊天資也還可以,他少年時同樣讀了很多。以博聞強記而著稱。

趙頊一樂,有一個好兒子,並且暫時又不會威脅到他的地位,他還是很自得的。

王巨又說道:「天賦,努力,機遇,持恆,這是四大難關,其實古今往來,能闖過這四道難關的人。少之又少,臣曾在軍營里,為了激勵普通士兵上進,曾說過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激勵他們苦練上進,又給他們盡量地創造著一個公平的環境。但臣卻不敢增加將軍的數量,相反的,為了節流,一再地裁減武將的名額。雖然有一個遠大的夢想是一件好事。就象臣,如果不懷著一顆想大宋強大的夢想,則不會有今天的作為,可就是臣。也只是實現了一小半夢想。其他人的夢想也許不及陛下,不及臣夢想之遠大,他們的夢想只是想中進士,中了進士後,想做一名宰執。或者想做一名校尉,做了校尉後想做一名重將。然而就是這個夢想。能實現的人也是寥寥無兒。相反的,更多的人,為了實現遠大的夢想,耽擱了自己一生,還牽連了家人。最好的例子就是科舉,為了想在唱名東華門,多少士子一生苦讀白了頭,他們的家人同樣也活在煎熬之中。」

「太保,難道鼓勵百姓知足常樂?」

「殿下,如果所有百姓知足常樂,沒有了夢想,碌碌無為一生,大宋還有人才來治國嗎?」

「這個」趙佣為難了。

其實趙頊也糊塗了。

「這就是臣剛才想要說的話重心所在」

剛才王巨得迅家,不讓百姓堵上,到家中,得迅帶著趙佣宮解釋,來不及細說了。

「看似矛盾,實際也不矛盾,有一個遠大夢想是要支持的,知足常樂同樣也要支持的。殿下,臣再說一個例子,就象儒學裡,夫子認為明哲保身是一種智者作為,但夫子同樣也支持殺身成仁,故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兩者看似衝突,實際並不衝突。不過放在君王身上,正是這一條,讓許多君王為難了,因為每一個人的出點不同,言論也不同,想法更不會相同。所以每到大事決擇之時,各個大臣有各個大臣的觀點。」

「擇重棄輕?」

「能說擇重棄輕吧,不過擇重棄輕太含糊了,準確地說它就是諸葛亮所說的兼聽則明,但是諸葛亮說的這四個字,依然很含糊,這樣吧,臣再說一個比喻。」

王巨將小馬過河的小寓言說了出來:「松鼠說得沒錯,牛說也沒錯,但松鼠不能用牛的話放在自己身上,牛也不能用松鼠的話放在自己身上,面對不同的聲音,則需要君王自己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才能理智地去分析這些不同的聲音,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

趙佣抱著腦袋在苦思著。

趙頊看了看天色說道:「王卿,留在宮中就膳吧。」

他還是很開心的,王巨說的這些道理,不僅兒子,就是自己也感到受益匪淺了。

不過在路上趙頊又補充了一句:「這些道理,對於佣兒來說,略有些深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