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八百一十九章 屍車

古烽台戰役結束,張守約與秦貴帶著環慶路的兵馬徐徐撤回。

會州還有很多事呢,必須要修建一些堡砦,不過天都山擋在前面,只要於黃河邊上修建幾個堡砦就可以了,再於原來西夏人一些城堡舊址上擴建一些軍寨。

畢竟西夏統治了會州那麼多年,羌人占的比例大,許多羌人心依然向著西夏。

還要興修大量的道路,改變這一地區的落後面貌,不過宋朝手中有著許多戰俘,此外繼續推廣著天都山那邊用役代賦稅的政策。

如果這樣,有的部族還向李憲以前那樣,那麼毫無疑問,必會迎來宋軍的慘酷鎮壓。

隨後還要安排大量從利州路遷徙過來的移民。

但這些事務與環慶路無關了。

主力軍隊返回,种師道更加肆無忌憚,大肆將青鹽運回到慶州或者延州。

環慶路兵力收回來了,鄜延路軍隊壓力也就減輕了。

於是劉昌祚果斷出兵大里河,但這一回不是擄回百姓,而是將大里河北岸的百姓,向橫山那邊驅逐,並且不讓他們帶任何物資,強遷向北驅逐。

似乎銀州夏州還有一些西夏大軍,如果不服氣,那就來開戰吧。

不過也僅是驅逐,只要不反抗者,並沒有屠殺等行為。

也許王巨確實感到在自己手中死的人太多了,不是西夏人,而是南方的那群猴子與土著,於是王巨現在越來越軟。

包括彼岸,只要不反抗者,不殺害抄掠移民的部族,無論歸不歸順,都沒有象開始那樣。大肆殺戳了。

反正這些土著文明落後,人口增加緩慢,而移民因為不愁土地與糧食。又有政策鼓勵著多生多育,那麼不用多少年。也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土著人口比例稀釋,稀釋到一定地步,即便還有土著,也不足以為害了。王巨這個心理也決定了這次用兵的主調,儘管大里河北岸各部羌人多是西夏的死忠,甚至有許多人參與了永樂城血案。

百姓大多數驅逐走了,由不得這些部族不從,後方西夏沒有援兵來了。以他們各自為戰,如何能擋住劉昌祚的數萬大軍?

然後劉昌祚派人收割夏糧,又將河北大批牧畜押回延州,同時又派出一支軍隊,來到永樂城遺址前,開始收回慘死在永樂城軍的屍骸。

做完了這些後,延州大軍又徐徐撤了回來。

然後又派軍隊,用特製的六輪長車,將屍骸向京城運送。

不過這一戰除了得到一些糧食牧畜,收回屍骸外。並不是王巨所說的驚喜。

……

因為桃溪劍所帶來的利潤,現在王家寨的百姓十分富裕,大多數蓋上了磚瓦房。

一排排青磚褐瓦房掩映在碧樹濃蔭下。十分地好看。

但很多人王巨不認識了,現在王家寨早非是原先才遷徙過來的王家寨,桃溪劍價格高,可每一把劍出來,都需要大量人力反覆鍛造,所以後來又陸續地遷徙過來許多百姓。

即便原先的王家寨百姓,有一些老人過世了,還有許多青少年,王巨更不認識了。

就連族長也換掉了。換成一個叫王勝的老人,在延州時。他家離王巨那個窯洞並不遠,按輩份。王巨還要呼一聲三叔。

在這個三叔帶領下,王巨進了王家寨,也就是他的家。

王巨將它拿出來,當成了周邊幾個村莊的私塾,既然王巨回來了,私塾也就停下授學,王勝讓村民將屋子收拾出來,好讓王巨一家居住。但王巨這行回來是祭祖的,耽擱的時間不長,王巨也沒有反對。

王巨一路進了這個私塾,不過宅權還在他手中,應當還屬於他的房屋,但王巨也無所謂了,包括原來那個窯洞,以及延州李家陪嫁的宅子,王巨一起拿出來當成了周圍百姓的私塾。但京城的那個宅子則不同,想做私塾也不行,周邊都是貴人家,所以以後打算交給張貴兄弟。這幾年還是掛在王巨名下,防止趙頊召他進京述職,一大家子,呆在驛館不合適的。

外面又有許多人殺豬宰羊,以歡迎王巨的歸來。

王巨低聲說道:「妃兒,走的時候,拿出一千貫錢,濟助村中的貧困百姓與孤寡老人,不能占鄉親們的便宜。」

妃兒恩了一聲。

王巨背著手,走了出來。

村外便是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田野,夏麥基本都收割上來了,不過田裡皆長著綠油油的粟苗與豆苗,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早不是他原先開拓鄭白渠時那般荒涼的光景。

王巨眼力好,居然在一些旮旯里看到他從彼岸帶過來的一些雜糧。

雖然伐夏之戰,使鄭白渠許多保捷兵犧牲,但沒有影響鄭白渠的莊稼耕種,特別是未來這兩三年內,鄭白渠的糧食尤其重要。

三叔安排妥當後,進了屋,說:「太保,這次回來打算呆幾天?」

「就幾天,祭完祖後,我們將要去河州。」

「河州,這麼遠?」

「吐蕃背叛我們大宋,朝廷可能會對吐蕃用兵,故此我要去河州,不然不能指揮。」

無論河州,還是朝廷對吐蕃用兵,對於「三叔」來說,都太他媽的遠了,遠得不可想像。但是王勝一臉自豪:「沒想到當初那個窮山村裡出了一個大人物。」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王勝便講到了這個私塾,前後共出了十七名舉子,包括王家寨都有兩個青年考中了舉子。

說到這裡,王勝十分自豪,想當年,一個保安軍共出過多少舉子?

王巨暗暗擰了一下眉頭。

這個舉子,王巨很不喜。

王巨為何將科舉劃成四級考,現在參加科舉的士子太多了,每一屆幾乎達到了十幾萬人,甚至接近二十萬人。

有的大州人口多,教育發達。比如京兆府十三縣二十多萬戶,每次參加解試的士子能達到三四千人四五千人,無疑給各州府帶來沉重的壓力。所以先經過各縣的童生試詮選,那麼每一縣只有數百人參加了。這樣各州府壓力立即去除。

但寬的只是各州府解試壓力,到了省試之時,不僅有新舉子,還有老舉子,因此每一次省試新老舉子人數能達到一萬多人,多時能達到兩萬人,自己節裁官員數量,進士名額壓縮。如今每屆殿試只錄取兩三百名進士。

想一想這麼多舉子,只能爭這兩三百名名額,會有多大難度。

因此這個私塾儘管出了十七名舉子,卻無一名進士,中了進士,也未必能做到高官,不中進士,更是一無是處。

「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科舉……」王巨在心中嘆息一聲,隨後臉上也有些自豪。

彼岸也有教育。暫時不比宋朝優勢大,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積,識字的百姓比例。會很快超過宋朝。

彼岸也會錄用一些頭腦靈活的青年學生為胥吏,為各鎮幕僚官,但在彼岸,胥吏實際就是官員,最少是公務員,不存在任何岐視的,因此薪酬也遠比內陸要高。

不過彼岸錄用這些青年學生時,不是看他們知道多少經義,而是他們在專長知識上。能不能活學活用,能活學活用。才會錄用,然後讓他們用這些學來的知識。帶領著百姓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而且在各個學校授課時,就刻意提到了這一條,不管學生將來會不會選擇去做胥吏與幕僚官,或是選擇其他職業,同樣也要活學活用,只有活學活用,才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開智慧。

其實除了科技生產力跟上去外,彼岸許多制度已經不亞於民主制度了。

現在彼岸仍沒有宋朝富裕,不僅人數太少,平均財富也不及宋朝,宋朝窮人多,但有許多富人手中的錢財多得嚇人,因此一平均下來,依然遠勝過了彼岸。

當然了,王巨寧願要彼岸那種財富,也不會要宋朝這種財富。

但正是因為制度教育各方面的不同,就連財富,彼岸也會大踏步地追上來。

甚至將來兩邊財富相差無幾時,這邊八成的財富控制在一成人手中,那邊二三四等戶手中的財富將會達到八成以上,也就是中產階級比例會是宋朝的數倍。

不過這些想法,王巨不會傻呼呼掃王勝的興說出來的,放在心裡了。

王巨選擇黃道吉日。

他多少年都沒有回來祭祖,並且說不定去了彼岸,也不可能回來祭祖了,所以這次祭祖十分地隆重。

黃道吉日在九天後。

但到了第三天,王巨忽然收到蔡確一封信,信上的內容讓王巨啼笑皆非。

這件事得從竹紙作坊說起。

王巨讓王安石所逼,將竹紙作坊賣給了高家,一是賭氣,二是想著法子與高家拉近關係,不是高家,是高滔滔,怎麼著,也要嘗試吧。

然而毛用,他一個人,那時文彥博他們是一群人,無論他做多少努力,高滔滔對他的應象越來越惡。

但竹紙作坊到了高家手中,朝廷休想得到一文錢商稅了,甚至一個機靈的福建路百姓不知用什麼手段,也得到了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