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八百一十八章 孤獨的背影

蔡卞說道:「我朝軍隊現在這麼厲害?」

宋朝軍隊真有這麼厲害嗎?

這樣的表現,能說不厲害嗎?但當真厲害嗎?

大家一起惘然了。

「也不是這麼厲害,但也不是象以前那樣懦弱。很早以前我與章質夫就分析過,三國士兵真正的戰鬥力相差並不那麼大,如果我軍深入到敵境,準備不當,必會大敗,但敵人深入到我境,準備又不當,也會大敗,所以才有了淺攻戰術的由來。」

「其次西夏多騎兵,有速度優勢,我朝多步兵,沒有速度優勢,往往還會各自為戰,即便朝廷於緣邊諸路置了安撫經略使,總掌數州軍的軍政財大權,以便利於統一調度,但因為才能不足,調度不當,依是各自為戰。所以前面多次戰役,敗多勝少。」

「不過西夏用兵有一個最大的特點,稍大一點的會戰,兵力最少在十萬人以上,甚至三十萬人……想一想真遺憾哪,我朝這麼多戰爭下來,只是伐夏時,動用了三十萬軍馬,餘下的,動用十來萬軍隊,就算是驚天戰役了。」王巨詮釋道。

蘇轍等人啞笑。

勝了,大家心情也輕鬆了。

王巨這並不是譏諷宋朝,而是譏諷西夏的窮兵黜武。

「所以一旦將他們擊敗,往往就是大捷,就象張亢等將發起的府麟路保衛戰……」

西夏動不動就以十萬兵馬為起步,只要宋軍勝了,也意味著最少啃掉西夏兩三萬以上的兵力了。

「問題是他們始終佔據著速度優勢,所以如果將他們這個速度優勢破解,又大捷的話,將是超級勝利。」王巨這樣說,大家也就會意了。

蔡挺與王巨主持的大順城保衛戰,先是於華池水淹夏軍,然後藉助大順城,將西夏軍隊一切為二。大敗西夏軍隊,一是破開了西夏的兵力優勢,二是利用大順城相阻,破開了西夏速度優勢。

後面王巨主持的慶州戰役更複雜,也更輝煌,不過道理是一個樣了,今年連番大捷還是一樣。特別是鳴沙城一戰,將西夏主力軍隊利用那個古怪的迷魂陣吸引到鳴沙城中。再用火攻,導致西夏後方兵力空虛。並且梁乙逋的主力軍隊深陷於平西砦下,速度快也沒有用,山道崎嶇,又進入宋軍埋伏當中,不但發揮不了騎兵的優勢,也不易逃出生天了。

「知己知彼?」趙頊問。

「中的也,但這也是必須的,如果自己與敵人的短處長處都不知道。盲目作戰,如何能勝利呢?但十年之內,即便臣不去陝西路,也不對西夏進一步用兵,西夏也休想動輒就出動十萬兵馬侵略我朝了。」

這不是一個笑話,但大夥卻一起笑了起來。

王巨開始說正事了,也是他臨行前最後一道詔令。

那就是從利州路遷徙一萬戶赤貧百姓來北方。

利州路共十餘個州軍。三十幾個縣,三十幾萬戶百姓,如果看面積,以及州縣的數量,人口不算太稠密。

不過利州路除了僅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漢中盆地外,餘下的就是茫茫的山區了。考慮到這個因素,看似人口不稠密,實際人口很稠密了。造成這一因素,主要是巴蜀三次大動亂(王全斌入川時全師雄起義,李順王小波起義,趙匡義小舅子符昭壽屬下王均的造反),皆沒有波及到這一地區。

人煙多了。又多是山區,因此也成了宋朝的貧困地區。

但王巨選擇這裡,還有兩個原因,相對於巴蜀內腹地區,這裡地勢比較高亢,不象巴蜀內腹地區那麼溫暖,百姓能適應於西北的氣候。

其次這裡有許多山區地形,包括秦嶺的南麓地區,綿延千里的大巴山,百姓貧困,民風剽悍,這種民風,遷於西北,才不會受當地羌人的欺負。

捷報傳來,西北還沒有使會州安定下來,古烽台戰役才剛剛結束呢。

不過會州肯定被宋朝拿下了,本來西夏人煙就越來越稀少了,特別是會州位於前線地帶,再加上樑乙逋的燒殺擄掠,導州會州出現了大量真空地帶,不僅是會州,以前的平夏城周邊葫蘆川地區,同樣人煙稀疏。

人多了不好,但人太少了,無疑更不好。

所以遷徙一萬戶百姓過來,充塞這一帶的人口。而且這一帶還有許多河流,有大量水草豐美的場所,給羌人就當成放牧場所了,但漢人過來了,就可以種植,糧食,在未來西北幾年乃是關健的關健。即便王巨拿下西夏與湟州,叛亂與戰爭還得要持繼數年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要遷徙部分百姓過來。

但這還不是要點。

此次遷徙只是一個嘗試。

經過這幾年的慘戰,西夏人煙越來越少,現在又在執行著宋太祖的策略,將大量西夏百姓搶先脅迫,遷徙到渭源,或環慶路與鄜延路安置,那麼未來,西夏有許多地方空無人煙。

那時則會從河東陝西內腹人煙稠密的地區,大量地遷徙漢人過去開墾種植,甚至平定湟州後,還會以保捷軍與邊軍或弓箭手的名義,遷徙許多百姓前往湟水與澆河地區,遷徙百姓的數量可能多達二十幾萬戶。

漢人數量增加,才利於治理,同時王巨想要實施民族融合政策,蕃漢一家,首先的前提,當地必須要有大量漢人,並且又能疏散部分地區人煙過份稠密所帶來的種種壓力。

但實行時,肯定有很多意外發生的,這次遷徙,便能發現許多問題,也就能提前想辦法化解這些問題,為以後大規模遷徙打下良好的基礎。

並且這次遷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從彼岸帶來的許多雜糧,漸漸在陝西路推廣了,這些耐旱作物的推廣,也利於農耕文明的漢人在北方生存。

章惇笑道:「太保,你將唐太宗的政策全部推翻了。」

「自秦朝統一天下以來,最出色的帝王無疑就是光武大帝與唐太宗,他們許多長處值得借監,如唐太宗的文武兼治。量才而用,重視民生,不過人無完人,唐太宗雖接近了完人,但也不是完人,比如他與吐蕃的和親,送給吐蕃大量工匠。使得吐蕃立即進入文明時代,成為唐朝大患。這種壯大外敵的事,我朝再也不能做了。比如這個民族安置……」

李世民將北方與西北緣邊地區全部胡化了,所以給了安祿山謀反的土壤,並且有了西夏產生,於是現在王巨反其道而行,儘可能地使緣邊地區漢化,就包括廣南西路。

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也就沒有那麼多問題了。

「說到壯大外敵,陛下。諸公,臣又說到胡僧。」

幾十個天竺大和尚終於來到京城,入駐相國寺,引起許多百姓關注,甚至一些江淮地區的佛教信徒都來到京城,前去相國寺朝拜。百姓也就算了,有不少大臣也去湊熱鬧。甚至在高滔滔督促下。趙頊不顧王巨反對,在宮中接見了這些大和尚。實際呢,這些大和尚連漢語都不會說,然後他們說佛法,他們從大理帶過來的通譯就在邊上翻譯。

得到皇帝重視了,於是許多富人湊錢。讓這些大和尚在相國寺連辦了好幾場大法會,反正王巨是不能急了。

「胡僧還好一點,佛教教義不那麼激進,他們宣傳佛法,也多少感化百姓積善行德,不過一旦臣僥倖將河西走廊拿下,絲綢之路得以暢通。那麼西域諸國必然會派使者前來朝拜我朝。」

「陛下,諸公,還記得太宗之時,那時我朝還沒有丟失西北,因此許多胡人來朝拜我朝,有的是真使者,但大多數是真商人假使者,冒以使者名義,將賣不掉的商貨,當成貢品交給我朝,換回不菲的賞賜。其實真相是,我朝強大了,不用什麼賞賜拉攏,自然而然就會有萬國來朝,我國弱小了,即便有賞賜拉攏,也未必有多少國家來朝拜我朝。所以強壯自身,才是關健所在。無論來多少使者,我朝還是我朝,一個使者不來,我朝還是我朝。因此一旦打通絲綢之路,還望各位,切莫再犯以前的錯誤。來了,是客人,招待就可以了,但不必接受什麼貢品,那麼我們稍稍拿一些大宋的特產賞賜,或者授於一些階官就可以了。否則我朝就可能陷入虛名之中,甚至犯下唐明皇晚年的錯誤。」

不會這個問題不大,王巨又看著趙頊說:「陛下,從此君王不早朝,是白居易寫的。平時陛下於延和殿接見的大臣無外乎只有少數重臣,就象現在這樣。所以君王要早朝,才能廣開言路,以便兼聽則明。」

「此外不僅是早朝,唐明皇寵愛楊貴妃,連早朝都不去了,況且是政務。於是李林甫變成了一隻勤奮的小蜜蜂,為了處理國政,連晚上都睡在了政事堂。」

大夥聽到小蜜蜂時,又笑了起來。

「臣給殿下開講時,刻意說了這個權利的分配,比如我朝,政務到了中書,小事由中書舍人等官員決之,大的政務由中書宰執決之,再由門下審議,但真正重大的軍國大事,還是交給陛下處理,重大的詔令,也還是由陛下下達,兩制審議草詔,這樣,權臣就不會亂國。唐明皇不早朝,不決國政,全部交給李林甫決策國政,等於是唐明皇將皇帝的權利也下放給了李林甫,終成唐朝大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