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八百一十七章 致命之旅

當時王安石將王巨調到條例司,王巨卻很不「識相」,後來王巨去了慶州,大捷後遭到文彥博等人的打壓,王安石緘默,所以兩人關係十分疏遠。但讓蔡卞如何回答?

王巨又說道:「介甫公變法,據他的說法,有兩個目標,填補國家虧空,充盈國庫。這一條他確實做到了,而且連我也享受到他的恩惠,如果不是介甫公變法,西北兩次慘敗,即便我發起銀行司,還不知那一年才能將財政扭轉。沒有充足的財政,西北連番大捷根本就實現不了。」

「第二個用意則是民不加賦而國自用,實際就是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在不加賦稅的基礎上,增加國家收入。可這一條,介甫公確實沒有做到,有的變法確實是好的,但許多變法,確實是斂財。」

「再者,國庫充盈做什麼?只有兩個用途,一是寬民,介甫公可沒有推出什麼寬民之措施,為何,乃是為了第二條,強國!然而既知強國,為何連王韶也要打壓?要知道王韶在前線為了國家,親自上陣,這才受傷,背疽發作而亡,但官家的玉帶,贈予的卻是介甫公。難道因為王韶不同意在熙河征兩稅嗎?」

當然,成也是王安石,沒有王安石支持,王韶無法順利開拓熙河,但敗也是王安石,沒有王安石,王韶不會憤激而死。

然而王安石是如何對待王巨的,不僅在軍事上,經濟上王巨同樣有作為,僅僅是因為不支持王安石,王安石便坐視了文彥博對王巨屢屢打壓,如果不是王巨有手段。早就成了第二個張亢。

那麼還談個鬼的強國!

「不過我想說的是,武將武臣地位在我朝已經很可憐了,若是平庸的武將武臣也就罷了。象一些有能力的武將武臣,國家還得要想辦法保護之。即便我這次下去。僥倖得功,北方還有著一個更強大的敵人呢。」

但同樣不能怨王安石,身在局中了,誰有那麼長遠的眼光?當真箇個是演義中的諸葛亮劉伯溫?

不過王巨也做了一個公平的評價:「雖我與你外父道不同,但你外父的操守無可挑剔,而且國家確實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

王安石一生有功有過,六分功,四分過吧。這就是王巨對王安石的評價。

隨後王巨在中書略略處理一些公務,便去了京城東南的儲倉區域。

夏收到來前,王巨下了一道命令。

首先將陳糧一起出倉,準備運到陝西路。

王巨用了宋太祖平北漢的策略,趙匡胤三打太原不下,由是想出一個主意,你們北漢不是人人皆兵嗎,俺們每次出兵,都將你們北漢大批的百姓遷徙到宋境,最後連百姓都沒有了。看你們還能出動多少兵力?所以最後北漢只有幾萬戶百姓,趙匡義一二三便將太原拿下了。

現在王巨也是這麼做的,拿下靈州後。宋軍強行將靈州到蕭關這一地區的百姓向蕭關驅逐。

然而這些百姓遷徙到渭源後,最少不能讓他們餓死吧。

況且今年西北已經發生與即將發生多場戰役,這也意味著會消耗大量糧草。

因此這些陳糧出倉,陸續向陝西路調撥。

其次所有儲倉清空之後,於下面鋪生石灰,再鋪葦席,用於防蟲防鼠防潮。

因為阿里骨背叛了,也意味著未來戰爭規模更龐大,更要命的是王巨的時間緊張。必須在兩三年內將這兩國解決,糧草無疑就成了重中之重。

這也是前線兵力那麼緊張。王巨也沒有讓前線主將抽調大量強人壯馬進入軍中的原因。夏收到來了,這十幾天若是耽擱了。將會浪費大量糧食。一斗粟在陝西價不過十文錢,一斗麥不過三十文錢,然而從中原運過來,那怕用了大量戰俘做勞力,每鬥成本也達到了兩百文,這還算是王巨調度有方的,慶曆戰爭時,因為時間緊急,產生大量浪費貪墨,每斗粟調到前線能達到四百文錢,最高時能超過一千多文錢!而且許多糧食還是腐敗霉變的多年陳糧,或者糧食里摻雜許多泥沙。

然後文臣們說前線將士懦弱,吃著這樣的糧食,將士還有心情作戰么?

也就是每一戶人家糧食沒有收上來,最少十石小麥吧,那怕五石小麥,也有四十鬥了(一斛十斗,一石未必十斗,斗斛是容量單位,石是重量單位)。四十斗小麥從陝西路收購,只要一千幾百文錢,如果從中原調運過來,那將是八千多文錢!

這道命令不但在京城儲倉執行,全國各地,特別是西北各儲倉,同樣也在執行著。

因此王巨刻意看了一下各倉儲的執行情況。

看了許久後,甚至當場處罰了幾名失職的胥吏,隨後就去了利民監。

熊本也要去陝西路的,不過暫時章楶還要留在陝西路與王巨配合,鞏固前段時間的戰利果實。大約到了秋後,章楶才會去陝西路,熊本這才離開京城,那時沈括才能去工部。

但因為永樂城之敗,估計沈括這個工部侍郎的官職,也到頭了。

在這幾個月內,沈括依然會繼續主持著利民監,以及各種研發。

王巨刻意過來,就是給沈括與一些匠頭,解答疑難問題的。放在具體的實踐上,王巨可能也不大清楚,但理論知識,卻是無人能及王巨的。然而只有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研發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利民監正在調試新式織機,一旦正型後,就要開始替朝廷大肆製造新式織機,運到南方。

王巨將沈括以及各匠頭一一召集,讓他們有什麼不懂的儘管問,有的王巨也答不出來,但大多數王巨指出了前進方向。

在利民監呆了許久,天氣快黑了,王巨才回到家。

妃兒正在屋中收拾著行李。以前王巨每次用兵,都將妻子兒女留在京城,變相地當成人質。

但這一招還是不管用。反而一家離散,所以這次王巨索性將妃兒與兒子也帶到西北。不帶。該說的還是會說,還會找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理由攻擊自,不該說的還是不會說。

妃兒又在京城購買的大量商貨,這會托海船帶到彼岸,分送給自家的親人們。

端午節就到了。

不過端午節過後,王巨仍沒有走。但不是王巨失言了,他要走了,可現在許多政策是他發起的。必須要一一交待清楚了,實際上從五月初六起,王巨已經不處理政務了,只是專心安排後面的事務。

另外就是等……然後下一條重要的命令!

沒有讓他失望,五月初九,他要等的消息傳到京城。

不過第一條消息出忽他意料。

西北緣邊五路,熙河路是苗授,蘭州暫時屬於熙河路管轄,但它未來也會置一路,那便是河西路。統管河西走廊的,除了河西路,還有靈夏路。甚至青海路,這也是王巨的主張,如果分轄兩大塊,秦鳳路與陝西路,因為管轄範圍太大,首城離前線太遠,若有變故,反應必緩慢遲鈍,不能及時處理。放於各州軍之手。又不能很好的調節。如果是前線置兩個大路,那麼統帥手中掌兵太多。萬一有變呢?因此切割成若干緣邊小路,既便於及時協調數州軍兵力應對不測。又防範了一些有野心的人轄據一方,然後再由永興軍於後方協調,西北以後自會太平無事了。

因此蘭州以後會很重要,王巨也因此一直將王文郁與李憲按在了蘭州,但實際上,這兩人地位並不亞於苗授。

再到涇原路章楶,鄜延路苗授,還有一路,府麟路,府州是名將折可行,麟州是河東第一將訾虎,這兩人同樣很能打。

相比於這幾人,种師道無論資歷或戰功,皆有點拿不出手。

王巨說了,章楶之後,國家可能重用种師道,一代一代接上來了,但王巨說不管用,得打出來。

就象以前王巨說種家八子,種誼最駿,但很長時間,大家都忽信忽疑,不管種諤是如何地獨,可種諤武功真的很厲害啊,難道種誼比種諤還要厲害?

直到前幾天洮水大捷,大家才認可了這句話。

實際种師道在南方表現出色,但南方那些土著,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並且他又看到橫山那邊兵力空虛,不但橫山那邊鹽州一帶兵力空虛,包括夏州宥州銀州兵力也不多了,各堡砦里留守的兵力多不滿千人,有的只有一兩百人。

還有就是環州路的夏收快結束了,至少冬小麥少的蕃戶將小麥大麥一起收割上來了,糧草很重要的,並且王巨給緣邊幾路主帥皆下了這個命令,無論如何,不能耽擱夏收。

但現在不會耽擱夏收了。

並且慶州大捷後,王巨侵吞了慶州前方的部分橫山地區,這也成了攻克鹽州的有利條件。

由是种師道主動向章楶請命出兵鹽州。

雖然他是環慶路主帥,但王巨的詔令上說,大戰開始,環慶路必須由章楶節制,章楶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四月末,种師道集結部分強人壯馬,環慶路大部分兵力被抽調到涇原路前線作戰,想攻打鹽州,兵力不足,只好集結強人壯馬了。

然後將形勢對這些強人壯馬講了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