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九十四章 露底

「章公,以前常聽聞太保說你在軍事天賦上無人能敵,我還有些不大相信,章公果然用兵如神哪。」韓韞嘆服道。

別以為有了火炮,真正被火炮殺傷的夏軍不過幾千人而己,而且一個個嚇傻了,否則傷亡率更低。其實大勝的真正功臣還是章楶,如果不是章楶的謀劃與總指揮,這一戰絕對不會勝得如此輕鬆。

「某那敢居功,也多虧了太保之謀劃。」章楶謙遜地說道。

但他還是有些小自得的,儘管在南方他將蒲甘國擊敗,但誰又將蒲甘國放在心中。如果不是北方牽制了宋朝,給他幾年時間,他也能將蒲甘國給滅掉了。

打敗蒲甘國不算本事,但打敗西夏人,難道還不算本事嗎。

「太保吩咐我,想請你幫助他做一件事……」

平夏城之敗,將梁氏嚇壞掉了。

永樂城她發動了三十萬兵馬,實際西夏能打的將士已經不多了,這一戰敗後,西夏連防禦都變得困難。

因此慘敗消息傳到梁氏耳朵里,她立即派使者去遼國,向遼國求救。

同時將前線的諸羌攏向內腹,以免他們叛逃宋朝。

甚至下令前面的諸村寨廣挖地洞,將糧食物資一起藏在地洞里,至少明面上做到堅壁清野,防止宋朝反攻。

也不能說她草木皆兵,此時宋朝已經在沒煙峽修建堡砦了,沒煙峽過去,何處?天都山!

章楶時不時地派出騎兵,出沒煙峽,到天都山下游曳著,又來到天都山以西各部族,對他們勸說,看看你們現在生活有多慘,為何不投奔我朝,不提輕稅。你們只要派出丁壯做強人壯馬,連稅賦都沒有了。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中國之地,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唐朝。我朝當年失誤,被李繼遷佔領此處,但遲早要收回來的。因此你們不是西夏人,何謂西夏,定難四州之地。定難四州包括這一帶嗎?

速速向我朝效忠吧,以免以後被我朝清算。

在這些游騎的威脅哄騙之下,真有些部族暗中派人與章楶聯繫,而且章楶真的很「講理」啊,你們現在有難處,某不怪你們,暫時明面上繼續向西夏效忠吧,但切記,我朝大軍進攻之時,你們不得反抗。平時也不得配合西夏對我朝入侵,即便那個瘋太后強行下令,你們也要陽奉陰違。

這樣一說,有更多部族與宋朝眉來眼去了。

不僅涇原路這邊,劉昌祚在延州,也開始派人暗中拉攏山後各部族。

梁氏怎能不擔心?

而且這一戰敗後,她也得到了更多的情報,章楶是慶州戰役中的二號官員,王巨的助手,她又聽到一些風聲。王巨明年就可能來陝西,後年大約就會對西夏動手。

王巨的助手都如此厲害了,若是王巨本人來了怎麼辦?

這時她後悔了。

原來說好的議和,自己為什麼聽信弟弟的話。為了獲得歲賜,從去年起,又對宋朝發起了幾次進攻。

但這一天,游騎來到天都山下,對山上的西夏人喊話了,這一戰中宋軍抓獲了許多戰俘。其中有許多是貴族與高級將領,只要西夏人拿出足夠多的賀蘭石來,就能將這些貴族贖回去。

消息傳出去後,一時間賀蘭石風頭無兩……

應當為這個賀蘭石,大夥做了足夠的鋪墊。不過能起多少作用,王巨心中沒底,趙頊是忽信忽疑,一些已經知道真相的重臣則以為是兒戲。

……

「陛下,諸位,我給大家講兩個笑話,話說河北某鄉紳,他家門口有一片湖澤,於是他派家客將它侵佔起來,種植茭白,每年都賺取了不少錢帛。然而人心無足意,幾年後他又看到另一個地方,就在他家不遠處,有一片耕田區,因為土地不是很肥沃,加上多有坑窪之地,所以人煙並不稠密。因此在秋潦之時,他掘開河堤,將這片耕地淹沒,並且與當地胥吏勾結,阻止了官府派人堵住缺口,然後派佃農在這片耕地里大肆種植茭白。」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而且事發後,朝廷立即派人處理了。

「第二個笑話是嵩山少室山之少林寺,唐朝將少室山劃為少林寺的寺產,我朝沒有,不過官府也默認了少室山乃是少林寺的寺產。少林寺里有許多武僧,許多武僧棍術精湛,精力充沛,因此這些武僧每天都在周邊巡邏,不是少室山,而是少室山周邊所有的山區,看到有百姓來伐木,立即拳打腳踢,將百姓攆走。」

為什麼呢?

木材是錢,木柴是錢,木炭是錢,當然這些大和尚們自己不會來伐木了,可是少林寺有許多寺戶,每年要向少林寺交納一筆「保護費」,將其他百姓趕跑了,寺戶收入也就增加了,無疑少林寺就會得到更多的錢帛。

這是笑話嗎?

就算是笑話,也讓人發冷啊。

但不管每一朝每一代,不公平的事多了海去。就如天朝,或如美帝,當真做到公平二字?

千萬千萬不能當真啊。

因此看事物得全面地去看,好的一面遠比壞的一面多,那就算是一個健康的國家了。

王巨將這兩件事列出來,是有用意的。

「我這次歸來,推出齊商稅,銀行司,如今開始有了成效,因此許多人支持,以為我做到了不加賦稅而國自用了,還有人誇張地說,小治即將到來了。但也有人反對,說我刻骨無情,甚至用紫鈔對國家功勛後代,權貴子弟斂稅苛財。如果加上高利貸商人的損失,那我還真不能說是不加賦稅而國自用。以及其他更難聽的,我不一一列舉了。」

「其實我想說的,我並沒有做好,國家未來的危機,一是人口危機,即便有高產的雜糧,國家人口膨脹的速度也太快了,還有幾個月,各州縣的戶口總數就會呈上來。到時候大家就看到這幾年人口增加的數量。」

要知道兩次慘敗,讓陝西路損失了多少戶口。還有彼岸,每年都在轉移了六七萬戶,如果這樣,人口還在繼續膨脹著。那確實是讓人擔憂了。

「其二就是貧富分化在擴大著,為了減少反對聲音,我做了妥協,包括紫鈔,包括默認了許多商賈將產業掛在權貴名下避稅漏稅。實際上這樣一來。富者還是益富。勿用問紫鈔,儘管紫鈔征了一部分稅賦,但實際商貿越發繁榮,就是征了一小部分稅,各個權貴實際獲利更多。」

這同樣是一個讓人寒心的話題。

為什麼他們能獲利更多,正是這些政策。

然而僅是損少了少許商稅,便繼續憤怒著,當真不會算賬嗎?

太貪婪了!

「又有少數士大夫權貴的家人家屬,為了謀取財富,變著法子坑蒙拐蒙。巧取豪奪,為了妥協,我同樣也沒有過問。實際祖宗家法,將百姓定為五等,後又分成九等,富者多納稅,貧者少納稅或免稅,也就是所謂的齊人,作用就是減少貧富分化。然而因為反對聲音太大,即便是祖宗家法。我都不敢執行了。不錯,銀行司與齊商稅,暫時造就了更多的三等戶二等戶出現,然而這些醜陋的現象。我沒有阻止,恐怕以後也沒有那個宰執敢碰這個禁忌的問題,那麼這個小治,早晚還是曇花一現!」

其實還是那句話,不是宋朝稅賦重,而是宋朝賦稅不合理。

比如榷茶。為什麼被磚家一再攻擊的保守派分子呂夷簡要改革茶政?

宋朝開國之初,有的做得確實很不錯,比如榷茶,當時全國各地你打過來,我打過去,百姓生活十分困難,因此趙匡胤下達種種刺激經濟的命令,包括榷茶,甲,你種不起茶了,沒關係,朝廷貸款給你種植茶葉,但銷不出去了,沒關係,朝廷統一收購。

如果對照天朝的經濟發展規律,有的真很彷彿……

在當時這些措施是對的,也是比較先進的,而且朝廷收效也比較明顯,儘管宋朝未統一天下,僅是茶政一年收益就達到了四百萬緡,不是貫,一緡那是真正的一千文錢,與現在的新貫一樣。

但往後發展,榷茶岐形了,到了宋仁宗才即位時,榷茶利潤一年只有幾十萬貫,最低時只有二十幾萬貫,想一想一個杭州龍井茶葉一年能創造多少收益吧。

為何淪落如此,主要就是許多茶商無法徵得稅賦或者無論專榷,那麼不如索性放開,朝廷不要付出大量胥吏管理經營,但又可以得到大量的商稅。呂夷簡做錯了嗎?

結果呢,許多老派大臣反對,包括宋仁宗的老師,儒學大佬孫奭,為何以呂夷簡的才能,最後做法保守,或者叫微調改革,真的沒辦法執行激進的政策了。

這一直延續到韓琦,才勉強對榷茶執行了通商法。

然後到了王安石,為何王巨對王安石變法也不是太贊成,就象這個榷茶,本來是通商法的,但經過王安石變革,巴蜀茶葉與福建茶葉又重新進行了專榷。

為何是巴蜀,原來巴蜀時不時來次大反叛,誰敢專榷?但巴蜀地形封閉,東是三陝所阻,北是斜谷棧道,所以看上去容易執行榷茶。為何福建茶葉專榷,因為在宋朝建茶最好!

僅是這兩項,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