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七十九章 二桃殺三士

土豆宴後,朝廷開始了大動作。

先是整頓各個坑礦,這次整頓一直持續到明年四月,幾乎將全國國有的六成坑礦一起拿出來,承包給私人經營,一下子清空了九成以上經營出現問題的坑礦,釋放了近四萬名匠戶與各色亭戶。

而且朝廷還制訂了礦務條例,如果各州縣查看坑礦產量以及管理課解的胥吏,對各礦主進行敲詐勒索,輕者杖笞,重者流配。

不過各礦主如果報賬不實,避納朝廷課解,以漏稅罪懲處。

何謂漏稅罪,也就是新商稅的律法。

這一回朝廷真的執行齊商稅了。不論何人經商,必須按照朝廷制度交納商稅,偷稅五十貫以下來,笞,一百貫以下者,杖,一百貫到五百貫者,查沒其所有商貨,五百貫到一千貫者,除查沒其商貨外同時還處以其商貨價格的罰金。一千貫到五千貫者,除上述懲罰外,其管事或主人處以流配之懲,五千貫到一萬貫者,則黠字流配,超過一萬貫者,死!

胥吏若因對方地位尊貴而包庇之,或者貪污包庇使商賈漏稅者,與商賈接受同樣的刑罰(也就是除了罰物罰金外的笞杖流配與死刑)。

同時鼓勵其他百姓或商賈舉報,一經核實,官府對舉報人保密,並且從其罰沒的商貨與罰金中抽出一半,以做獎勵。用此來一個全民監督。

但還沒有完,如果任何邸店接受無朱鈔(場務開的收稅憑據)商貨,或者朱鈔份額明顯不足,等同漏稅商賈懲罰,也就是除了刑罰外,同樣要處以罰物罰金。

如果外戚與士大夫有家人行商者,須本人寫下證明並且蓋上印章,由各場務保留其有印章的本人證明,另外紫鈔,稅賦減半。

比如文彥博家的管事去買或賣一批貨物。必須文彥博本人寫下證明,再蓋上文彥博的印章,然後稅賦才能減半。

夠客氣了,但到時候文彥博是否得寫這個證明呢?

難啊難……老文一定會頭痛萬分的。其實這才是一個梗……

同時各市舶司榷香只要榷其商賈的一半商貨。為何有這個補充,實際是宋朝的榷香制度是霸氣測漏,香料要專榷,玉石珍珠也要專榷,連掛鐘都要專榷。因此導致了與彼岸產生矛盾。

然而這是彼岸,實際各個海商不可能將這些香料玉石交給市舶司專榷的,往往八成以上,都通過走私渠道流入民間。

反正以前宋朝的商稅是一個大黑窟窿。

可面對這種史上最嚴的商稅制度,等於從陸地各個源頭將走私渠道掐斷了。因此要拂平海客的情緒,所以才有了這個制度,一半歸市舶司,實際就是歸內庫專榷,一半交給海商自己出售。

這道制度印了幾萬份,發散下去。張貼於各個場務、州衙縣衙與鬧市街頭。

至於它能不能做到真正的齊商稅,或者會產生多少糾紛,現在不得而知。

不過王巨現在「發瘋了」,沒有一個人敢抗議。那就執行吧,或者說貼一貼,是否執行與本官無關,那是胥吏的責任……

各有各的想法。

然而王巨第二道詔令下來了。

從此以後,朝廷免掉所有寬剩錢,同時因為房宅與大牲畜不計入戶等,導致許多戶等下降。免役錢同樣因之減少了一百三十一萬貫。實際算起來寬剩錢同樣也減少了不少,然而那都全免掉了,就不用再說了。

因此朝廷自此以後,每年拿出三百萬貫錢。將這個減少的免役錢填補起來,餘下的則用來增加各胥吏差役的薪酬。這樣分攤下來,每一個長役,一年基本可以提高四貫錢的收入,短役每天則能提高二十文到三十文。

雖然還不能保障一家人的溫飽,不過肯定能改善其原來拮据的生活。

同時又撥出一百萬貫慈助貧困州縣或者一些特殊的州縣。

比如陝州。本來就是多山少平原地區,再加上一個三門漕運,將百姓坑苦了,因此越窮困就越窮困。執行了免役法後,這個情況仍沒有改觀。

因為貧困,征不到多少免役錢,免役錢少,差役數量又龐大,那麼攤派到差役身上的薪酬也就少得可憐。張方平反對免役法,並且用西川的一些情況來做證明,那也是事實,可是主要原因一就是缺少貨幣,二就是這些地區極度貧困,百姓因攤派了免役錢增加了壓力,可是差役得到的役錢卻少得可憐,大家一起繼續活在苦海里。

所以這一百萬貫錢就是用來改善這些州縣的。

這道詔令驚動了一個大佬。

致仕後在老家應天府養老的張方平看到後,立即來到京城。

見到王巨後,張方平立即問道:「王子安,未來銀行司一年可能會得到多少盈利?」

「張公何來此言?」

「王子安,你撒了不少錢吧。」

在這個時候,論真正懂經濟的大臣,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張方平,一個是薛向。不過薛向死了,張方平因為與王安石較勁,思想變得激進,王巨明知他就在應天府,離京城很近,但也抱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

但這個大約的賬目,對於張方平來說太簡單了。

就象第二道詔令,當然,一下子就將他以前所說的西川免役之苦解決了,可這是用錢來解決的。朝廷拿出四百萬新貫,相當於五百餘萬舊貫。而原先朝廷每年寬剩錢就接近了五百萬貫,一進一出,朝廷等於損失了一千萬舊貫。

還有呢,青苗貸沒有了,又是近四百萬貫的損失。

房宅稅沒有了,雖然這個少,只有幾十萬貫,然而實際不是幾十萬貫,朝廷免了,胥吏就要想辦法從其他方面伸手了,或者直接於官府賬目上造成透支,再加上未來一個官房租賃、牛租賃收入,這兩項弄不好,就會造成三四百萬貫的損失。

戶等下降同時還對兩稅也會產生影響。至少會造成五百萬(束石匹兩貫)以上的損失。

好了,簡單地算一下,兩千多萬就沒有了。

無疑,百姓會因此而鬆了一口氣。

然而國家需要支出的。這邊放了,那邊就緊了。如果銀行司的收入跟不上去,那麼只好認真的執行齊商稅,如果真的認真執行這個齊商稅,等著鬧吧。

「張公。請用茶,」王巨將瓊娘沏過來的茶遞給張方平。

張方平呷了一口茶,又道:「子安,齊商稅可以,但切莫太認真。」

王巨對張方平是用盡量迴避的態度,不過王巨也想錯了一點,那就是張方平與司馬光富弼他們關係也不是很好,特別是在慶曆新政時,張方平同樣是一個獨行俠。

因此這次富弼之死與富弼那封信鬧得這麼大,張方平呆在應天府吭都沒有吭一聲。

王巨說道:「張公。你認為我有能力太認真嗎?」

「請詳說。」

「我先說前段時間那些鄉紳,以我之意,最好將其一半人斬殺,以懲戒天下高利貸惡商,然而最後呢,如果不是梁燾利用富公那封信將我逼到極致,甚至這些人我打算一個不殺,以至黃中丞都對我有了意見。」

「你是說到時候會震懾一下,盡量的齊商稅?然而也不妥啊,僅是震懾。還是征不到商稅。如果是認真的……」張方平沒有說下去了,王巨懂的。

想靠震懾,不管用,但認真地執行。等著鬧吧。

這也說明張方平是有備而來,說不定他在家為此琢磨了許久。

「是啊,所以看上去很難,包括介甫公,他都敢執行方田均稅法,也不敢碰商稅。」

「你知道就好。」

「但也無妨。」

「哦。說來聽聽。」張方平好奇了。

他可不相信王巨能解決這個難題。

「張公,為何我在詔令里寫著紫鈔?我將行商的對象甄別一下,各州縣的中小商人,他們是如今征商稅的主要對象,各州縣的大商大賈,這些商賈在本州縣內,無人敢征,但去了外州外路,有點不大好說,真正的權貴外戚與士大夫,那是在全國之內,沒有任何場務敢向他們徵稅的。中小商人問題不大,各州縣的大商大賈也勿用害怕,為什麼他們敢冠冕堂皇的逃稅,主要是逃稅的人多了。因此最主要的就是權貴外戚士大夫!」

「王子安,這也是最麻煩的。」

「嗯,張公,我說一件事,你是景佑元年錄取的進士,那時候的物價與現在的物價相比如何?那時宋朝的經濟人口與現在相比如何?但為何商稅一直停滯不前?若稍稍加重,各小商販立即怨聲載道?實際原因簡單,也就是逃稅的人越來越多了,雖然商貿交易數量在增加著,甚至與景佑年間相比,翻了兩倍,然而略一增加商稅,只能增於中小商販身上。這個趨勢好嗎?」

張方平無語。

只要王巨不胡亂斂財,又能講出一個道理,他也不會蒙蔽良心說不妥的。

「但這個外戚權貴(不一定是高曹二家,包括駙馬郡馬以及宮中貴妃嬪的娘家,還有一些功勛後代)與士大夫卻是最大的麻煩,故此我授意紫鈔,稅賦減半。與士大夫相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