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五十三章 養豬

「陛下,三年一次的科舉,能考中進士者有多少?但為了這個功名,又有多少士子沒有留戀寶貴的青春而是在默默埋頭苦讀,甚至連同他們家人都遭罪。」

「兩者性質不同吧。」

「唐朝開國之初,十分困難,唐朝有沒有因為突厥的威脅,而默視劉黑闥壯大?」

唐初時,突厥人比遼國更強大,最少兩者差不多吧,劉黑闥更不遜於西夏。如果唐朝考慮這考慮那,最後還能不能出現強大的唐王朝?

其實王巨就是不解釋,趙頊難道放棄平滅西夏?

只是在史上,他不知道怎麼辦了,於是灰心喪氣,最後心情鬱悶之下,又是好勝之人,中風發作,死了。

但現在他還會灰心喪氣?

之所以說給趙頊聽,是未來肯定有人嚼舌頭,並且又用一些似是非是的道理嚼舌頭,因此王巨將趙頊思路理清了,他就不會被迷惑。

王巨又說道:「實際從彼岸歸來,我就問過張天覺宋朝這兩年多來的情況,到了密州,又向百姓打聽了一下,那時心中就有了一些想法。今年是無法雪恥了,但可以看章質夫能不能從南方抽身回來,如果能抽身回來,將他調到涇原路。」

永興軍是劉庠,鄜延路是劉昌祚,環慶路是趙禼,涇原路是盧秉,秦鳳路是劉瑾,熙河路是苗授。但因為宋朝得到了西使城與蘭州以及龕谷地區,將秦鳳路包裹在後面,所以秦鳳路位置變得略次了。但現在關健的就是涇原路的人選,盧秉似乎也不錯吧,但在軍事上肯定差了些。

「章質夫……」

「就是他,將他調到涇原路,讓他用一年時間整頓軍紀,訓練軍隊,到後年,陛下。能否拿出陝西的地圖。」

趙頊讓太監將陝西六路大地圖拿來,王巨鋪在桌子上,指了一處,說:「於此建城。」

「永樂城……」

「不是永樂城。實際無論是李憲的策略或是種諤的策略都沒有錯。陛下,為何伐夏慘敗嗎?一是主將任命有失誤,高遵裕之才擔任一方偏將足矣,但不能勝任一方主將。二是太過倉促,當時五路大軍出動時。臨近了八月,而十月西北氣溫就會迅速下降,也就是適合我軍作戰的時間不足三個月。三個月想拿下西夏,可能嗎?就是王全斌號稱史上最快滅蜀,也花了六十六天。臣滅交趾,花了多少時間。臣滅大理,又花了多少時間?」

「占城與南漢呢。」

「潘美滅南漢,勢若破竹,然而也花了五個多月時間。臣滅占城固然沒有花多少時間,但臣對占城用兵前做了多少謀劃打探了解。況且占城那麼一點大的地方。能與西夏相比嗎?試問一下,當時伐夏時,朝廷有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

有,才怪呢。

所以李憲因為後勤跟不上,在蘭州停了停。然後渡過黃河,到了天都山又不得不停下來。種諤同樣是因為後勤跟不上,三軍潰敗的。

「至於永樂城,陛下,還是主將任命不當,趙括紙上談兵很厲害。但上戰場行不行?徐禧,趙括也!若無前例可依,還能說是失誤。陛下,定川砦是怎麼敗的?」

永樂城之敗就是定川砦之敗的翻版。

葛懷敏同樣是一個夸夸其談之輩。以至朝廷上下都認為他會用兵。

這是主將任命不當。

其次定川砦缺少水源,不是沒有水源,而是水源很少,大規模軍隊一旦駐紮,馬上就會嚴重缺水了。

兩者是何其相似?

而定川砦一戰才過去多少年哪?

趙頊想到這裡,一陣心痛。

非是徐禧失誤。種諤在奏本上一再提到了這件事,然而自己卻偏偏聽信了徐禧的話,導致二十多萬軍民喪命於永樂城下。

「因此關健的是兩條,水源,主將。如果在此建城,西夏必派大軍來作戰,但在這裡建城,不用擔心水源了,章質夫用兵能力更不用擔心,況且還有那一樣利器呢。那麼在這裡,就會成為西夏的絞肉機。一戰便可以將西夏削弱之。隨後臣就發動經濟戰。」

「經濟戰?」

「西夏最大的缺陷之處,就是他們窮困。所以臣為此謀划了很多年……」

「就是那個?」

「恩,成功率能達到八成以上。」

「那太好了。」

「然後次年臣再去陝西,將章質夫調到河東,一防遼國,二以便配合臣伐夏之舉。同時臣在這一年內會整頓整個陝西的軍紀,訓練三軍。再次年,臣於春天就要開始伐夏了。」

即便章楶大敗西夏都不行,還得要有充足的時間。

「可能短則半年,長則八個月,必須將西夏拿下來,否則到了天寒地凍之時,臣同樣束手無策。」

「第二年就要伐夏了?」趙頊驚詫地問。

高滔滔擔心王巨在陝西掌控三軍後,會對大宋不利。那麼只有一年時光,如何能掌控,就算能掌控,如何能說服所有將士謀反大宋?

因此趙頊心中想,待會對母親說一聲,讓她不用擔心了。

王巨不知此節,繼續說:「恩,滅掉西夏,不等於拿下西夏,必然會有許多反叛的力量,說不定遼國還會出兵相助。因此臣第二年就得伐夏,第三年剿滅反叛的力量,以及防止萬一遼國的相助。」

如果換成第三年伐夏,他就來不及做這些了,難道那時要食言不成?

六年時間,對於趙頊來說,可能很長很長,實際是時間真的……很緊哪。

不過趙頊還是有些激動。

在他心中,第一就是要將西夏拿下來。

西夏不拿下來,根本就不指望著收復燕雲地區了。

而且拿下來後,也不用愁戰馬了。不說西夏本身就有許多牧區,周邊還有許多牧區,如遼國夾山地區,阻卜地區,同時可以向回鶻人買馬。

王巨得到大理,然後章楶經營騰衝府,並且鼓勵百姓養馬。那邊的馬價也不貴,一匹戰馬不過十幾貫錢,但也不能再便宜了。雖然一匹馬相當於兩頭牛的價格,可馬的繁殖能力太差。

但一步步運到西北或中原地區。十幾貫錢就變成了三十多貫錢,而且終是南馬,到了北方多少有些不適應,也會產生大量死亡。

然而西夏拿下,所有問題得以解決。

實際在王巨心中。南方的馬匹確實還是用來運輸與耕地的。

不但戰馬問題得以解決,拿下西夏,只要從府州到北河套與賀蘭山組織一道森嚴的防線,餘下就用不著那麼多軍隊了。最少可以裁減十萬以上的禁兵蕃兵鄉兵,那麼一年得節約多少費用?

甚至從兩個方向對燕雲地區形成威脅。

燕雲地區才是他最大的夢想,如果能拿下燕雲地區,以宋朝的財力,不用再修長城了,最少可以建設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堡砦。那麼北方游牧民族想要南下,將會寸步難行。

到時候又可以裁減十萬以上的禁兵或邊軍。

如果宋朝保持在三十萬禁兵。二十五萬邊軍,那麼一年得節約多少支出?

兩稅朕都不用征了。

到時候豈不是天下太平?

但他就沒有想過,如果失去燕雲,遼國還能存在多久嗎?只要宋朝收復燕雲,那真是魚死網破了。

那個與王巨無關。

而且他也不相信趙頊還能活上十年八年。

並且趙頊也想得樂觀了,就是滅掉西夏,吐蕃還有一個阿里骨。

但王巨也沒有太在意,沒有西夏互為里表,一個阿里骨能跳出三尺高?那麼水土更加惡化的騰格里大沙漠與大非川就會成為天然的屏障。

至於想不會將宋朝的疆域再變成一隻胖公雞,王巨豈能不想?但要考慮現實的。看看宋朝朝堂這個樣子,有這個精力,還不如想辦法多遷徙百姓到彼岸,多鼓勵彼岸百姓多生多育。好有更多的人口,將彼岸那四千萬平方公里搶在歐洲人之前佔領下來。

那才是對這個民族最大的貢獻。

王巨又說道:「這是臣的計畫,有了計畫,才能分析遼國的動態。臣在京城這三年,遼國不會用兵我朝的。那怕章質夫可能會大敗西夏,那只是邊境的戰役。非是滅國之戰。」

趙頊點了點頭。

「臣去了陝西後,遼國可能會警惕,但只要臣不用兵西夏,或許在邊境產生一些衝突,遼國還不會出兵我朝的。范公所擔心的,乃是臣第五年用兵西夏之時。遼國這位皇帝比較昏庸……」

趙頊也樂了起來。

耶律洪基治國,整將遼國治理烏煙瘴氣。當然,宋朝巴不得遼國會變成這樣子。

「因此最少得在兩個月後,遼國才會有反應,但開始時,他們未必會派兵,而是要爭議。遼國承平也太久了,許多人厭戰,況且我朝每年給予的是五十萬歲納,對於遼國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特別是遼國那個皇帝,向來喜歡漢家文明。因此會爭論很長時間,才能做決定。不過以防萬一,如果那幾種雜糧能成功的話,我們可以將這些雜糧送給遼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