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四十四章 古怪的制度

遠遠地看去,幾艘大的出奇的船隻就象幾個怪物一般,屹立在港口不遠處的船塢上。

每艘船上立著五排高大的桅帆,還有一些小側帆,並且這幾艘船上還豎起著高大煙囪。

其實這些年彼岸的船隻越來越大,甚至陸續出現了許多噸位達到一千五百噸的大型木蘭舟。但這些船都不及眼前這幾艘船隻龐大,樣式也古怪。

那些煙囪又是幹什麼的?

張兵曹解釋道:「因為前年派船隊探測了彼岸,但去彼岸,沿途缺少可做補供的島嶼,因此從前年起,就開始建設試驗一些新式船舶。它們就是先行試驗的幾艘船,用了純鋼龍骨,使結構更穩定,於是船舶安全載重量增加到四萬石到五萬石之間。至於那些煙囪,則是推進船隻前進的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必須燒石炭,所以用這些煙囪排放煙霧。」

「就是王公所說的新機器。」

「嗯,就是,實際很早就在研發了,燒了無數錢帛,然而陸續出現了種種問題,直到少保過來後,才查出來,乃是封密性差的原因。為了解決這個封密性,前年船隊去了彼岸後,除了尋找一些糧食作物外,還刻意尋找一種樹膠。其實不管少保回不回去,這些未來也要交給朝廷的。」

其實史上原始的蒸汽機十分簡單,但王巨記不得了。

他所繪製的蒸汽機不僅有鍋爐,還有汽缸、連桿、轉軸、曲軸、飛輪、齒輪箱、調速器、各種閥門閥桿,其複雜度遠超過了瓦特改良後的蒸汽機。

反正不能對照歐洲工業革命的進程,就象現在蒸汽機技術還沒有完善呢,這邊已經在開始研究電力了。當然,等電力出現,還不知道會等到什麼時候,更不知道會燒下去多少錢帛。

這超過了張商英所能接受了範疇,只能沉默了。

但他又指著天際處:「那是什麼?」

「那是高爐,冶鐵用的。張公,放心,這些技術,未來少保也要交給朝廷。」

「我們去找王公吧。」

……

「少保。如果不是這次永樂城之慘敗,恐怕官家還未必下狠心讓少保回去。」呂何讓說道。

在坐的幾十個人可是說是這邊最重要的人物了。

「呂兄,這就是帝權的悲哀之處,換作任何一個有雄心的皇帝,也不會同意我的要求。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我認為少保最好還要拖上一年。」陸樂平道。

王巨過來後。確實如黃和所說的那樣,很忙。不僅是要著寫更科學的教課書,還有彼岸的彼岸,以及各種研發。這些研發的成功,將會化為巨大的生產力。

王巨一走,這些研發又會回到原先緩慢的過程中,並且會浪費大量錢帛。

而且王巨也不是沒有插手政策,相反的,過來後,經過了一系更制度人事的整頓安排。但這不是樂知州能清楚的了。

這些都沒有做完,因此陸樂平才勸說王巨能拖上一年。

王巨搖了搖頭,他通過黃和的嘴巴,知道趙頊曾大病過一場了,自己能拖得起,趙頊拖不起。

「我召各位來,主要是商量一件事,關係到未來的制度革新。各位,你們一直對我將各礦坑便賣給各個商賈感到不滿吧。」

自去年冬天起,也就是這邊的春天起。王巨著令下面將許多中小坑礦,以及一些非關健的作坊,一起拍賣,或者讓私人承包。但這邊才剛剛發展起來,窮人不多,然而超級富人同樣也很少。於是王巨還下令,讓銀行貸款給這些個人,讓他們經營這些作坊與坑礦。

所以一度讓手下都產生了誤會,以為王巨以此得到大量錢帛。又傻呼呼地捐給宋朝去。

那邊是母國,這邊才是「祖國」!

「我再次重申一條,不管我們未來發展如何,彼岸始終是我們的母國,不可割裂,那怕彼岸有新的政權代替了大宋,只要不是異族人,我們還是要承認他們是我們的母國。如果幾百年後,技術發展到大海不再是畏途時,這幾片大陸在條件適合下,最好重新一統。可能彼岸不清楚,但各位應當清楚,在這一百年內無論是從移民,還是從經濟的角度去看,我們必須倚靠彼岸。」

「少保,去年大食那邊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宋朝。」陶青說道。

「陶兄,你所說的僅是盈利情況,但實際總貿易額呢?」

大食商路正式打通後,不僅是絲綢、茶葉與瓷器,這些都是宋朝交易過來的,一部分帶回來,還有一部分帶到倭國或者大食那邊重新交易。也不僅是這邊的出產,如蔗糖、蜜餞、香水,立鍾,還有一樣出產,非是皮毛,皮毛幾乎還是與宋朝交易了,而是器甲。

有人說大食刀。

大食刀是很有名氣,但與夏國劍一樣,真正上好的大食刀都是用好鋼千錘百鍊而成的,成本極其高昂。

所以這邊量產造價極低的各式武器,在那邊大受歡迎。

而且大食分裂成若干國家,並且又與歐洲各國打來打去,正是賣軍火的好時機。

於是除了與火藥相關的武器外,其他武器能賣就賣,包括這邊仿製的神臂弓。

反正隔著遙遠的天山,再怎麼打,以冷兵器,始終對中原構成不了威脅。至於綠綠法蒂瑪王朝會不會利用這些武器擊敗東征的十字軍,將歐洲踩於腳底下,與王巨有何關係?

因此這些更先的冷兵器,立即成了那邊的暢銷貨,僅是去年,就獲利相當於近三百萬貫的金銀。

當然,得到了這些兵器,那邊各種戰爭立即升級……

從利潤上看,那是不及大食了。

然而各種貿易,包括這邊所產所缺的,皆是離不開宋朝。

趙念奴小聲地問:「大宋會亡嗎?」

「沒有永遠長存的國家,又是帝制,因此大宋早晚必亡。我若不做努力,可能在這幾十年內宋朝就會滅亡,或者逃向南方偏安一隅。但就是做了努力。各種危機,大宋能繼續立國兩百年,那就算是僥倖的。」

「可惜官家捨不得放百姓過來。」

「不僅是人口危機,各位壯士到了彼岸帶回來各種我需要的糧食。這些糧食推廣,可能會使大宋多養活一千萬戶百姓。再加上這種移民,那麼人口危機會延遲上百年,一百多年才能爆發。至於胡虜的威脅,我們這些新式武器一旦得到推廣。也會緩解之。但最大的危機,就是帝制本身,這就是我喊諸位來商議的主題。」

「帝制?」大家一起不解了。

蛇無頭不行,如果不立皇帝,沒有了一個領首的人,再加上各個島嶼的存在,豈不是馬上就亂了套?

「為何官家要搞異論相攪,以至一些有能力的人,不能很好地發揮才能?實際還是帝制本身的缺陷。如果是忠心的大臣,做了限制確實貽害了國家。如果是有野心的大臣。有了異論相攪,就能限制他的危害。比如丁謂,當年章獻太后感到丁謂野心後,立即將他流放到了嶺南。但這不是帝制最大的缺限,它最大的危害就是皇帝集中了最大的權利。如果是一個英明的君王,那麼國家很快就會中興。如果是一個昏庸的君王,國家很快就會走向滅亡。比如隋文帝留下的底子不厚嗎?隋煬帝短短几十年就敗完了。」

「為何開國之君往主賢明,後面守成之君越來越差?也不是什麼守成難,而是開國之君往往從千萬人雄中脫穎而出,多是一代人傑。也就是從千萬英雄中廝殺出來的唯一人雄。他們能成功不僅是運氣努力,還有超人一等的才幹。可是後代卻是在幾個甚至只是一個皇儲中挑選出來的人君。別說龍生龍,鳳生鳳,實際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雖然受的教育比一般人要好一點,但許多人養在深宮裡,不知民間疾苦。所以往往一代不如一代。」

「說老實話,我朝幾代人君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也沒有將燕雲收回來。甚至丟掉了西北,但總體來說,沒有一個是昏庸的君王,經歷了數代,這已經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蹟。但那是中原,我們這邊是各個島嶼,未來還有那兩片更大的大陸,那麼困難更多。如果是帝制,說不定幾十年後,你我的後代就會相互廝殺。」

「少保,你說怎麼辦?」黃良擔憂起來。

「黃兄,不急,我再來說說我這幾個兒子。賜兒到了蘇州與我匯合後,聽我說要將他帶到彼岸,硬是不同意,幾乎是我一路打著拖上船的。來到這邊後,居然跑到青樓里瞎胡鬧。」

趙天賜在他母親身邊吐了吐舌頭,雖然挨了王巨許多次板條炒肉絲,但他也不怕他這個便宜父親。

「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說壞吧,也沒有做什麼壞事,更沒有什麼壞心,就是殿下縱容著,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性子。諸位,你們想一想,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家,那就花一點錢吧,相信每年的利潤只要撥出一點點,就足夠他花的了。然而如果成為一國之主,手中擁有無上的權利與財富,會是如何?」

「再到平兒,平兒我沒有帶到身邊,是我的錯。並且因為我在南方的種種,許多京城權貴子弟在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