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七百零九章 山匪

「恩師,寫得太好了,」王巨放下終稿說道。

這些思想想成為以後的儒家經典,必須要引經據典,必須符合儒家的言論,才能得到士子們的認可,它們同樣非是王巨所長的,不過卻是張載所長。

王巨將想法說出來了,張載進行了反思,這才有了這個標準的終稿。

並且最後的終稿,比王巨想的還要完美。

比如王巨說了一個人之道損不足補有餘,到了終稿時,張載便寫了數句話。

人性是自私的,所以才有了一個說法,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道是貪婪的,因此是損不足補有餘。

這個自私與貪婪是進步的源泉,不過過份自私與貪婪,卻是毀滅根源,這個毀滅是毀滅一切,戰亂不休。因此有了德化,有的制度,有了教化經義,包括國家,國家不僅是暴力機器,那樣說就錯了,它更是一個團結起來的組織,一種對人性節制的秩序,因此國家的出現,代表著不是人道,而是天道。

看到這句話,王巨嚇呆了。

實際儒家的仁愛謙讓,正是對這種人性人道的節制,西方的利他主義,慈善事業,中國後來的學雷鋒,做好事,助人為樂,也是一種有意識地對人性的節制。

當然,最操蛋的是理學的滅人慾,存天理。

不過張載可不支持什麼滅人慾,能做得到嗎?

所以張載又說了內聖外王,內聖便是內部調控,對好人好事的合理支持,對仁愛謙讓的宣傳,這是老生常談了。然而張載隱晦地又說了一句,作為一個國家。張載認為它代表著天道,即然是天道了,那麼就必須在律法上政策上對這種人性人道做出節制。

但王巨說了。文章想要得到大家認可支持,必須要溫厚。張載下面也就不寫了。

其實如何節制,也就是王巨所說的齊人。實際就是王巨所說的齊人也不是真正的齊人,後來美帝種種讓富豪感到操蛋的稅務制度,也是一種節制,不過無論如何節制,實際貧富不均,仍是美國最大的矛盾。但有了這些節制,比沒有這些節制。要好得多。兩者節制,是謂內聖,然後再有了王巨所說的一,成為外王,一個強大而長久的王朝便會出現了。

然而就是如何節制未寫,這個超前又完美的說法出自張載之筆下,也讓王巨感到萬分驚訝,萬分驚喜。

他相信這三篇時文出來,就是再過一千年,兩千年。都會適用。

那麼以後治國做人的理論基礎也就有了。

這才是他想要的真正新儒學。

當然,張載也要感謝王巨,沒有王巨提供的種種超前想法。這三篇時文就不會出現。

「恩師,我能謄抄它們,帶到京城嗎?」

「你看著辦吧。」

王巨謄抄。

「巨兒,你認為有沒有天道?」

「天道……」王巨放下筆,想了想說:「我認為是有的,甚至神靈,但這個天道與神靈,不是百姓所想的那種天道與神靈。」

不提他如何穿越過來的這件事。

就說人類的出現,當真是從猴子進化來的?

首先問一句。歐洲以前全部是聰明的藍眼睛綠眼睛黃毛白皮膚的猿人?有這種猿猴嗎?

還有,從猿人到人類。這得進化多少年?為何在短短几千年內,四大文明一一出現。又在那個不能溝通的年代裡,文明程度相差無幾?就憑藉這三個問題,進化論就無從解釋了。

並且有一句說法,也得到許多科學家的認可,那便是科學發展的盡頭,便是無科學,而是哲學神學。

張載額首:「也許吧,不過還是很難,它們只是你我二人所寫的一些道理,實踐時還是提供不了多少幫助,就象我所寫的那樣,不同情況不同變化,可作為一個國家,如何找到自己的短處,即便找到短處,又如何找到治理的手段,卻是很難的。比如大夫治病,準確的診斷患者的病情就是很難了,診斷出來病情,如果是疑難雜症,大夫依然會束手無策。」

「但有這個高明的大夫,比沒有的好吧。」

「只能這麼說了。」

……

「巨兒,句踐卧薪嘗膽,非是退,而是進。」張載站在路邊說道。

對這個門生張載一直很看重的,打王巨小時候,張載就希望著王巨將來成長為大宋的一個重要巨擘,最終擊敗西夏,保陝西一方百姓安定。

最後王巨成長的速度超出了張載的想像,不過還沒有真正擊敗西夏呢。

況且那個燕雲,永遠是宋朝的一個傷痛。

因此張載進勸了這句,希望王巨暫時要隱忍一下,這不是隱忍,而是自我保護。沒辦法,軍功在宋朝未必管多少用場,會打仗有武力,在朝堂上更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否則,狄青也不會那麼慘了。憑拳頭,一個狄青最少能幹翻二十個歐陽修吧。但最後結果是什麼?

那麼在朝堂比拼的是什麼?

人脈資歷手段,相反的政績倒成了次要的,至於軍功,不是壞事就心滿意足了。

可這幾樣,皆是王巨欠缺的。

所以張載在臨別前勸了一句,進一步懸崖峭壁,退一步海闊天空。

「恩師,你放心吧,」王巨感到好笑,忽然他想到了另一個偉人,我別的不求,只求保留我的黨籍吧。正是這個小小的要求,讓他前世中國發生了一場讓整個世界震驚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但王巨並不想這麼做。

他另有安排。只是怕張載反對,沒有說罷了。

「恩師,師娘。你們也要保重。」

雖然得王巨之功,如今張載身體仍十分健康。並且《爻變》《聖王》《的一》三篇時文出來,關學已經圓滿,不過王巨仍希望張載平安地活著。

畢竟張載也真正地老了。

瓊娘也向張載夫婦施大禮。

「恩師,我們走了。」王巨翻身上馬,說了一句,然後一行人拍馬揚鞭,向東出發。

這時瓊娘身體也好了,放棄了馬車。這一行速度變得很快,迅速出了潼關,再往東就多是山區地形了。但一行人速度仍沒有放慢,繼續向東,又出了虢州函谷關,陝州三門峽,在土壕鎮休息了一晚。這裡是陝州陝縣與洛陽澠池縣交界處了,也是陝西路與京西西路的交界處。不過再往東仍是茫茫的二崤山山區。

一大早,王巨帶著侍衛再度出發。

看著茫茫的崇山群嶺,張難陀問道:「少保。為何不將都城遷於洛陽?」

這一路過來,張難陀也在觀察著,遷都長安不大可能了。首先漕運就跟不上。不過遷都洛陽絕對沒有問題的,東有虎牢關,西有潼關,並且還可以將函谷關修葺起來,北有大河,又有洛水之便,那麼就會成為一個易守難攻的王都,而不是開封,放在那個平原上。真正大敵到來時,用什麼守哪。

不要小看了這個地形。就象大理城,如果不是大理動亂。用兵不當,憑藉著上下關點蒼山與洱海,就夠王巨好好喝上一壺了。

而且也有前例,如商朝盤庚的遷都,北魏孝文帝的遷都,都造就了一個朝代的中興。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王巨苦笑道。

「複雜?」

「太祖時就曾有遷都洛陽的打算,並且派了小王子(趙德芳)的岳父焦繼勛為西京留守,修葺了唐朝故皇宮,準備遷都,但因為太宗用江山在德不在險所阻,遷都沒有成功。」

王巨只一句話,就讓張難陀色變。

為什麼派趙德芳的岳父為西京留守,而不是趙德昭的岳父,要知道趙德昭岳父王溥乃是兩代四宰相,可比焦繼勛牛逼多了。

因此張難陀眨眼之間便聯想到趙德昭的母親賀氏與趙德芳母親王皇后在趙匡胤心中的地位,以及趙匡胤久不立太子,還有燭光斧影。

所以那次遷都計畫還真與未來宋朝的防禦關係不大。

王巨也避諱的不提,繼續說道:「後來慶曆戰爭之時,遼國藉機勒索,范文正公等大臣也再度建議遷都洛陽,還是沒有成功。其實說開了,一旦遷都,會傷害到許多人的利益。一個小小的齊商稅都通不過,就不要提什麼遷都。」

「另一個世界啊。」張難陀嘆道。

整與大理情況是兩樣了。

一行人繼續向東疾馳,忽然就在前面一個山咀上,出現了許多人影。

王巨帶頭勒馬停下,然後抬頭向上看去,不少人,未穿鎧甲,但手中都拿著兵器。

「山匪,怎麼澠池還有山匪?」瓊娘驚訝地問。

王安石執行保甲法後,山匪水匪的啥已經很少見了,但就是未執行保甲法,這些山匪也不敢公開在這條重要的官道上劫持行商。況且這裡屬於洛陽地界了,而且此時王巨已經穿上公服。

王巨也愣了一下神。

「就是他們,」坡頂上這些山匪大聲喝喊。

隨著王巨又看到兩邊的山叢里出現許多山匪,並且他們手中拿著弓箭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