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六百七十五章 茶馬古道

儷兒就讓隨身帶來的小婢問這些人,她不大懂當地的蠻語,小婢也不大懂,但這個小婢就是黃驊從邕州請來的蠻女,能勉強交流。大約問清楚原委,儷兒發瘋似的逃出新房。

這不行哪,一群人隨她後面追。

儷兒來到黃驊安息的臨時住所,黃驊醉了酒,儷兒叫不醒,外面的人又追過來。她急切之下,拿了一根繩子上吊自殺了。

小婢將她救下來時,她臉色發青,已經沒有了呼吸。

事兒大了。

段正明走過來,劉開也走了過來。

問清楚經過,劉開愕然道:「豈能有如此風俗?」

段正明也茫然,白蠻也開放,婚前的少女與寡居的寡婦擁有絕對的社交自由,但是成親後,若是丈夫活著,如果與外人不清不楚,那就要遭到殘酷的懲罰,況且是洞房之夜。

主要他歲數太年青,見識不多,並且大理擁有許多種族,各個種族皆有不同的風俗,比如金齒百夷男人不幹活,婦女勞作,那怕前面生下孩子,後面就要下地務農活,比如分布在麗江一帶的么些族,經年不洗澡,男女社交自由,性愛無禁忌,比如騰衝以西、北緬克欽邦地區的裸形族,無衣服,以木皮蔽體,但源於漢晉濮人遷移過來的撲子蠻,對男女交往有著極嚴的規矩,甚至非配偶,都不準牽手。

實際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一些部族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人口又稀少,潛意識地避免近親繁延,造成的性作風開放,以利於引起非近親血緣。

比如么些族,至少王巨不會嘲笑他們。

其次就是真正文明落後形成的惡風陋俗。

不過隨著文明推進,許多惡劣的陋習便消失在歷史長河了。

當然,後世還能看到一些影子。比如烏蠻這種奇怪的鬧洞房,但只是動動手腳,開開玩笑,不象現在真正胡來。

所以段正明真的不知道啊。

但他飽讀漢家詩書。多少受儒家文明的影響,王巨不是武將出身,是文臣,黃驊也是舉子,兩人在路上還交流了許多儒學經義。相談甚歡,做為黃驊的女兒,那麼肯定接受不了這種惡俗了。

「這可怎麼辦?」

劉開也急了,說道:「用冷水將黃醇之潑醒。」

一個侍衛提來一桶井水,澆在黃驊的頭腦門上。黃驊一下子被潑醒了,然後奇怪地看著大夥,接著又看到了儷兒的屍體,立即發瘋地問:「怎麼啦,怎麼啦!」

小婢又哭哭啼啼地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劉勝之,你為什麼不說。」黃驊一把將劉開的衣服揪著,氣憤地問。

「醇之兄,我也不知道啊。」

黃驊怒氣沖沖,這時候段正明正在向招羅毗解釋原因,讓招羅毗賠罪。

「走,」黃驊忍著怒氣,對侍衛說道,賠個鬼罪!人死已經不能復生了,但在這裡,人家人多勢眾。而且烏蠻也比較兇狠,說不清楚。因此不出使大理,將儷兒的屍體搬上馬背,帶著手下回去了。

這事兒是劉開開玩笑惹出來的。黃驊帶著手下走了,劉開還愣愣地站在這個寨不寨,城不城裡。

現在形勢王巨就象一個放大版流氓美帝,大理則是一個縮微版的天朝,段正明一看事兒要糟,連忙走過來說:「勝之。這如何是好?」

招羅毗還站在另一側獃獃地想,我哪兒做錯了……?

劉開責備道:「世子,你們大理怎能有如此野蠻風俗?」

「我真不知道啊。」

「世子,不瞞你說,這次前來出使,少保對我們交待了他的底線,只要你們段家對大宋不惡,他對你們段家也不會惡,這一條,我可以對天發誓!」

劉開還真沒有撒謊,即便以後王巨真的用兵大理,真的將大理滅掉了,段氏他還想保住的,甚至都不會象曹彬滅南唐那樣,將李煜送到京城,然後死得不明不白。為何呢?因為段家信佛,信到最後,全部成了吃草動物,傷害性不大。那麼給一些權利與好處,就可以利用段家穩定人心。

然而劉開這話兒只說了一個片面,便讓段正明產生了誤解。

他茫然地盯著劉開問:「那麼你們家少保何故如此?」

「實際少保用意很簡單,逼你們大理向中國稱臣,當然,不是讓你們段家去京城,而僅是一個稱臣子,就象占城那樣,大理還是由你們段家治理。」

段正明一到邕州城,王巨便將他為何用兵占城,以及用兵占城後的種種做法講給他聽,不過段正明有點不大相信,又問:「為何?」

「分清主次,至少你們大理就不敢支持我朝周邊諸蠻,他們也不敢猖獗,我朝就可以專心北方了。」

這個說的是五個地區的蠻人。

第一個就是自杞與特磨道,自杞蠻以後讓宋朝南方官員頭痛了,不過也只是一個頭痛,並沒有用兵入侵的什麼,倒是用兵大理,侵吞了大理好幾個郡府。主要原因南宋是他們衣食父母,沒有了南宋買馬,自杞蠻息菜了。現在自杞蠻與特磨道更沒有對宋朝產生妨礙。

第二個就是西南諸蠻,實際就是貴州地區的蠻人。宋朝強勢時,他們倒向宋朝,大理強勢時,他們倒向大理。到了南宋時,段譽已經控制不了大理,宋朝也偏安一隅,許多強大部族自稱君王了。但總的來說,這一部分蠻夷對宋朝也沒有產生危害,因為在他們的前方隔著真正的夔峽蠻(宋朝的夔峽路包括西南諸蠻,但根本就沒有控制,略略控制的地區那就是重慶三峽南部地區的蠻人,這裡才是真正的夔峽蠻)、北江蠻、南江蠻、梅山蠻,因此這部分蠻人與劉開所說的也沒有多大關係。

第三個群體那則關係到一部厚重的史書,宋朝的馬……茶馬古道!

北宋的馬源比南宋廣泛,分成四大部分。

一是契丹馬,多是從河東路走私過來。

二則是西夏馬,西夏馬又分成兩部分,一是官市馬,關係和好時。兩國互開互市,西夏每年向宋朝銷售若干馬匹,但這部分馬大多非西夏馬,而是多阻卜與遼國夾山地區運來的契丹馬。也就是後來成吉思汗成就的那支無敵大軍跨下的蒙古馬。

蒙古馬能夠吃苦耐勞,長途跋涉,所以元蒙用它們征服了半個歐洲。

不過宋夏宋遼之間的衝突,距離都不大長,因此對馬的要求不是能長途跋涉。而是要求短距離爆發力強,體格高大,這才能在戰場上發揮戰馬的威力,所以站在宋朝立場,契丹馬非是良馬。

西夏為何這麼做?他們自己將良馬保留下來,放在戰場上,遼國對宋朝馬政實施禁榷,馬相對而言很便宜,西夏一不失國內良馬數量,二則能從中賺取差價。

二則是私馬。這些馬那多是真正西夏馬了,其中不泛被譽為大宋第一良馬的西夏河套馬。

第三部 分則是秦州那邊得到的吐蕃馬,在唐朝時,以日月山為界,山西青海湖兩邊才是良馬,山東則多是矮小的川馬。隨著游牧過渡,青海湖兩岸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了,於是吐蕃各族全部遷移到山東,也就是河湟地區。這些良馬同樣帶了過來,相互雜交。成了後世有名的三河馬雛形。這種馬也不錯。

此外就是回鶻馬,西夏未得到河西走廊之前,宋朝也通過各種方式,包括購買。或進貢回賜等形式,得到不少回鶻馬種。不過後來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後,南絲綢之路道路崎嶇難行,多是鹽鹼地戈壁灘,因此得到的回鶻馬數量就漸漸減少了。第四部分則是川馬,不是宋轄內四川漢人養的馬。而是茂州到黎州這一川西地帶,他們飼養的則多是真正矮小的川馬,後來康熙滅吳三桂用的這種馬,雖然矮小,爆發力也不強,不過它能吃苦耐勞,特別是能在山道上賓士,當然,放在北方戰場,這個馬就一無是處了。

不過馬的宋朝對馬的需要數量太大了,僅是這一地區飼養的馬匹數量,那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許多有遠進的黎州蠻便從大理那邊購買戰馬,販運到宋朝賺取差價。

然而大理的馬則同樣是矮小的滇馬,售價不高,於是茶馬古道從北宋時就隱約地產生,從大理西北部開始,一直沿伸到青海南部地區,南面則達到西藏內腹,甚至延伸到印度,一個以馬為主體的龐大商道漸漸產生。

不過北宋馬源廣泛,對這條馬道數量要求不大,直到南宋時,幾乎全部依賴這條馬道了。那時茶馬古道才正式繁榮起來,一直到明朝,不過那時茶馬古道已經不僅是販馬之道,而是一條真正重要的商業道路。

這裡過來的則是真正的藏馬,比較高大,宋人也比較喜歡。

因為這條馬道,就涉及到兩國交界的第三個蠻部,或者說蕃部,黎州蠻,實際這部蠻人對宋朝十分友好,儘管他們是川西藏人的祖先,但在宋朝南方周邊各個蠻部當中,他們是最為省事的一個群體。

不過大理將他們馬源控制住了,沒辦法,只好也向大理稱臣進貢。

這是第三種蠻或蕃,還是與劉開所說的無關。

然而還有兩種蠻人,一是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