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漠孤煙直 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帝

「子安,你這個桂州知州做得好啊,」章惇開玩笑道。

他是以交趾路安撫經略使知交州的身份來到南方的,不過交趾可不是交州一州,那也太大了。

王巨還是基本按照唐朝安南都護府的編置劃分:交州交趾郡、陸州玉山郡、峰州承化郡、愛州九真郡、驩州日南郡、長州文陽郡、福祿州唐林郡、湯州湯泉郡、芝州忻城郡、武峨州武峨郡、演州龍池郡、武安州武曲郡,一共十二州近六十個縣。

但有的王巨取締了,宋朝的官不是唐朝的官,很金貴(指薪酬高,供養不起),而且經過自己的催殘,即便遷徙十幾萬戶百姓過來,人煙也變得很稀少。

所以王巨將武安州與陸州合併成陸州,福祿州、演州一切為二,合併到了愛州與驩州,長州合併到了交州府,然後從邕州撥出廣源州廣源州,劃歸了湯州,門州蘇茂州則劃歸了陸州。從占城得到來的三州設立了一州三縣,命名為南州,意思宋朝到了這裡就是最南方了,而且王巨還有意對訶摩解釋了這個州名稱的用義。

於是交趾路變成了八州一府三十二縣,以及西北角十幾個羈縻州,並且多改回唐朝的舊名,取締了交趾取的各個新名稱。

朝廷也同意了這個劃分。

也就是說,無論怎麼節省,朝廷至少得委派兩百多名官員,才能將這片土地管理起來。

可是一切草創,事務繁多,官員是朝廷委派,可具體到交趾路未來的規劃,移民的安置等等軍政事務,全部得由章惇領手了。因此朝廷商議後,便讓章惇先行來到廣南。

章惇是指王巨身為桂州知州,卻呆在了邕州處理公務。

「不呆在邕州何如?桂州離交趾太遠了。」王巨說道,即便章惇來了,王巨還要呆在邕州。除非不想對付大理。

兩人說了一會話。

王巨開始說正事:「子厚兄,移民還未來,然而許多交趾百姓又陸續返回家園,可能以後有許多爭執。」

「子安有何高見?」

「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將他們集結,然而我以為不妥,一旦集結,若是有心人煽動,交趾會難以安定。因此只有第二種辦法。繼續疏散,保持未來每一村寨交趾百姓占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然後警告下屬各官員必須一視同仁,不過若是交趾百姓桀驁不馴,也必須嚴懲不怠。恩威並用,以恩為主,以威為輔,數年後融合起來,境內自安。」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所以王巨竭力推薦章惇過來。其他官員過來不夠強勢,或者不知兵,交趾以後還得出亂子。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在之前,盡量地殺……不過那樣王巨實在下不了手,以驅逐為主了,雖然死了許多百姓,可還有許多百姓逃了出去,後來有的百姓隨著流民席捲。結果一起送到宋朝中原休想回來了,但還有不少百姓逃到了哀牢、牛吼等地,這些百姓沒有一起回來,那樣又亂套了。不過就是回來了一部分,想一想原來交趾有多少戶百姓吧。

王巨估計了一下,現在最少有三四十萬百姓陸續地逃了回來,雖然戰戰兢兢的,看到官兵來了就逃,但他們回來了。縱逃也是在附近躲藏。難道將他們一一捉住殺掉?朝堂那些大佬們還不吵翻了天?

這就是章惇第一道難題了,讓他們出來,不要再躲藏了,還要讓他們做良民,以後不要聚集起來起義造反的什麼。

章惇沉思。

「其實還有一策,你可以寫奏章用特腳遞送到京城,將這個情況反饋,讓朝廷盡量多發動下面官員多遷徙百姓過來,就能進一步地稀釋。」

「子安,難道你真想將大宋的五等以戶全部遷徙走?」

「我還真想哪,但那可能實現?」王巨搖搖頭說,王珪統計了一下,如今宋朝接近一千六百萬戶了,王巨也肯定知道這次統計,因為王巨也派了官員統計了兩廣戶數,不過不知道整個宋朝具體有多少戶,但能大約猜測出來。因為人煙稠密,可以說整個宋朝五等以下戶能接近四成,由著王巨遷吧,他能遷走六百萬戶?

只能說經過他的努力,相比於相同時間的另一個時空,局部地區可能土地壓力要緩解一些,赤貧百姓也會少一些。

但這次因為要仁愛的什麼,反而弄了一百多萬人分散到東南各州,仁愛吧……如果經王巨改變後,金人不得南下,以現在的人口增漲速度,一百年後就是三千萬戶。可能宋王朝就會產生嚴重危機了。

實際史上北宋末年方臘起義,也不僅是宋徽宗生辰綱引起百姓的負擔,那時候土地就很緊張了,兩千兩百萬戶,土地能不緊張嗎?要命的是那時候還有亞小冰河(比明末時的規模要小一點),甚至嶺南都下起大雪……

這才是真正內在原因。

然而前世王巨並沒有研究這段歷史,所以不好下結論。

也就是金人可能的崛起,小冰河,以及超級多的人口,如果王巨不能順利地從大洋真正的彼岸找來雜糧,並且大規模推廣,以宋朝這種人口增漲速度,那怕開拓了交趾,開發了廣南,在一百年內都有六七成滅國的危險。非是外部滅國,而是國內許多百姓吃不飽肚子,逼得揭竿起義了。

因此王巨拚命地遷徙百姓,然而朝廷卻有很多很多想法……王巨都不想說了。

王巨又說了第二件事,他拿出交趾路的地圖說道:「子厚兄,請看,原來交趾路從交州往南就變得細長,不過交趾陸續向西從牛吼與哀牢人手中搶來一些地盤,因此在交州這一段還要好一點,然而到了愛州這一段,又開始變得細長。」

章惇看著地圖,愛州就是交趾清化路的清化州,讓王巨重新改回愛州。這裡窄到什麼地步,不足兩百里,也就是平常一個丁壯,如果輕裝前進。兩天就可以從東走到西。

而在它的西部則是哀牢族人,以長山為界,多生活在山區。這個懂的,山區蠻人。如果未來宋朝安定了交趾路,那麼這些蠻人又要下山抄掠了。可這麼細窄,都不能很好地防禦。

「子厚兄,因此我讓和斌將軍留下,還有一萬官兵。未來讓他配合你,如果可能,從愛州開始,一直向南,盡量讓這段山脈的蠻人誠服歸化,就象你在梅山蠻做的那樣,然後以長山山脈為疆界。一防蠻人下山抄掠,二防未來真臘入侵。」

「真臘這個國家不小哪。」

「子厚兄,勿要擔心,真臘雖大。可內部多是落後地區,」王巨又講了講真臘的情況。

「難怪你推薦我來交趾。」

「子厚兄,若做得好,足以讓你名垂史冊,光照千古。」王巨安慰道。但除了章惇,還真難以找到適合地人選。並且是必須要做的,否則以後從內陸來的百姓陸續定居下來,他們都是苦哈哈的百姓,一旦適應了這裡的氣候,以這片水源充足的沃土之地。王巨估計有的百姓能拚命地勞作,甚至讓莊稼一年三熟四熟。那麼這一片地區能迅速變得更好,然而百姓卻又是溫順的內陸百姓。可想後果吧。

不要真以為哀牢人都是好人……

因此只有繼續向西開拓,以長山為城牆。才能拱衛後方的安全。

章惇苦笑道:「如這樣,一萬兵士哪裡夠用?」

「是不夠,不過到明年就可以抽出來更多兵士……而且我在交州城(升龍城)準備了大量物資,供你調度,還會派一些管事協助你,他們以前在海外安置過許多移民。頗有經驗。」

「明年是什麼意思?」

王巨說道:「請稍等。」

他到書房裡拿出一疊卷宗道:「子厚兄,請看一看。」

章惇離開三司後,這幾年一直在下面,不大清楚王巨在南方做了什麼,雖然偶爾有書信往來,王巨也不會在信中說,俺對大理產生興趣了。因此看後說道:「這是第三國第四國哪。」

他也被嚇著了。

「子厚兄難道以為不妥?」

「這是大理啊,遠比交趾更廣大。」

「是啊,我也想過,不過好處多多,一旦得到大理,再以我這種方法去治理,還是可行的。那麼巴蜀南部與夔峽地區廣大的生蠻,也就夾在中間,失去了最大的倚仗,最少不敢象以前那樣肆無忌憚的禍害漢人地區了。」

這個理由不充分。

於是王巨又換了一個說法:「子厚兄,我朝西北是什麼所在?」

「西夏吐蕃。」

湟州地區才是真正的吐蕃核心,因此現在吐蕃並不能算是被滅國了,就連王巨所說的滅了一半吐蕃說法都不能成立。

「如果北方有一支鐵騎滅掉西夏吐蕃,分兵兩路,一是用兵巴蜀,二是自蜀西分兵南下,劍指大理,那會如何?」

若是那樣,南北夾攻,巴蜀多半就會丟失,宋朝也就危險了,因為控制了巴蜀,無疑就控著了大江的上源,危脅著江南安全,江南一失,宋朝沒有東南這個糧倉,還能存在么?

然而章惇搖搖頭說:「這不可能,且不說西夏與吐蕃不好殲滅,即便殲滅了,蜀西多是雪山,還有大草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