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北部灣海盜 第六百一十三章 虯髯客

「東良,不是丁壯,而是船。」王巨矯正道。

就象這次,若有更多的船,在密州最少就可以多帶走一倍以上的姓。

然而沒有了,只好帶走一部分姓。

但到明年就能更好一點,因為到了明年,又會有近艘海船下水。而且這些船是指大型貨船,除了這些大貨船外,還有一些八櫓船四櫓船與雙桅多槳船(海戰船)陸續下水,這便是來實施王巨那個北部灣海盜計畫用的。

除了那個計畫外,隨著移民增加,地盤擴大,也必須要有一些戰船在手裡。

除了船之外,還有一些大臣的動向。

現在這個移民漸漸引起更多的人關注,一旦進一步擴大數量,說不定連趙頊都會。

但那麼大的地方,這點姓是遠遠不夠的,不是二十幾萬姓,最好是二幾十萬戶,那才能勉強將許多區域圈下來。而且只能說是勉強,就象後世的大洋洲,地廣人稀,不僅多是沙漠戈壁地形,河流較少,還有那些白人不適合改造自然。儘管他們的工業技術十分發達,但在改造自然上,甚至還不及宋朝。且看現在的宋朝,將黃河約束起來,讓它一會兒北流,一會兒東流,以及東南的圍田圩田,的梯田陂田堰田,即便工業時代的西方人,都未必能做得到。

所以大量漢人過來,一旦改造起來,那就會容納更多的姓。況且在大洋的真正彼岸。那麼廣大的地區。也更適合姓居住。王巨當真不動心?

可趙頊會同意遷徙那麼多姓過去嗎,大臣們會同意自己這麼做么?

到了明年,再增加一艘大型貨船,那麼一次性地就可以遷徙十幾萬姓,相信也能有那麼多姓願意去,畢竟經過數年發酵,導致更多的姓對大洋彼岸不是懼怕,而是嚮往。

可今年是大災。明年若是一次性遷徙那麼多姓,朝廷會怎麼看?

不要說種種好處。

若是找麻煩很是容易的,那便是海上的事故。王巨並不知道的是,這次就出了事故。

那麼多姓,而且也要搶那邊的「春耕生產」,因此匆匆離開密州。結果在半上一支船隊遇到了劇烈的颱風,儘管王巨對船舶質量要求很是嚴格,還是造成了四艘船沉沒。其實為了預防海上事故,船上還有大量用獸皮做成的粗糙救生圈以及皮划艇,又盡量順著海岸線航行。中間還設置了一些供給點與避風港,但在颱風停下後。仍有近千姓沒有找到。

一個月後沒有再了,實際宣告這些姓正式喪生。

當然,這個消息回饋到王巨手中,那得明年春天了。

但除了這次事故外,以前盡量避開颱風高峰期,還是有事故發生,也確實死了一些人。

大災到來,餓死的姓沒有多少人在乎,然而放在海難上,就會讓一些人做章了。

所以如何盡量在朝廷不注意下,將更多的姓遷徙走,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但還沒有後面一個問題嚴重。

王巨面對一些人可能到來的刁難,強硬地辭官。這件事讓彥博十分丟臉,也讓王安石下不了台。因此王巨到了泉州後,大自發地將他遺忘。隨你怎麼做吧,只要按時上交稅賦,不將當地姓逼得造反就行了。反正福建,也非是宋朝核心區域。

所以這給了王巨一個的環境。

然而兩年多下,無論王巨或者章楶皆到了調任的時間。

一旦調任,不管調到哪裡,那怕就在福建,沒有市舶司之便,那麼遷徙姓無疑會遇到很多困難。

所以王巨還要想辦法,盡量在泉州多呆上兩年,有了兩年時間,再加上船隻的增加,就可能多遷徙四十萬姓前去海外。

即便如此,姓數量仍嫌少,不過那基本初具規模了。至少不象現在看上去很單薄。

「很難啊。」呂何讓嘆道。

「東良,還算好吧,這是在我朝,換作其他朝代,想都不能想,」王巨笑了笑說。

得從反面看,實際王巨這麼干,很多確實是違規的。

呂何良也是呵呵一笑,因為想要做大事嘛,因此確實有很多困難,包括這個遷徙姓的數量。不過做為個人,能生生創下這片基業,也是不易了。反正呂何良將這片基業看成了王巨個人財產,交給朝廷……幹嘛,那不是好事,是純找抽的。

甚至可以說,再拖上一年,王巨的實際財產能算是宋朝的首。

他還好一點,特別是黃驊與韓韞,看到這個財富的增漲,再想到離開慶州時的困難,兩人就象做夢一般。

想到這裡,呂何讓說道:「安,就算資助國家,那也要小心哪,如果沒有那一萬貫,你現在說不定就能進入兩府了。」

「無妨,現在讓我進兩府,我也未必願意……」馬上看看王韶的下場,王巨又說道:「而且那些作坊就在大家眼皮下面,確實礙眼。」

「對了,那個作坊現在如何了?」

「竹紙作坊還是攤派了,只是數量不象陳襄定的那麼多,價格也略略提了一點。」

「那是,介甫公也敢攤派,難怪會下台。」

「高家難道就不攤派?主要是介甫公食言,才使得大家怨懟,如這個市易法,若不是說滯銷商貨,那也罷了。說了滯銷商貨,卻要攤派竹紙。高家豈能不怨恨?所以說,於其這樣得罪人,不如齊商稅,何苦之。」

「不僅要齊商稅,還要齊稅。」呂何讓說道。

這幾年,替王巨辦事。他跑了許多地方。看到許多事物。也包括這個徵稅。

也許後人認為,佃農很悲催。實際也未必然,如果主家好,姓還是願意當佃農。因為佃農不需要交納兩稅的。然而一些主家因為沒有勢力,地雖多,卻很貧瘠,可因為沒有人,便讓胥吏劃成上田了。那麼就得多交稅,結果明明手中有很多地,還養活著一群佃農,但還是不堪重負。特別是王安石變法後的種種攤派,更加重了這部分主戶的負擔。

那麼宋朝稅重不重?真的不重,即便將兩稅與一些苛捐雜稅加在一起,再加上青苗法與免役法的攤派,不過八九千萬。十畝地才攤派一(匹石貫束),難道重嗎?

這個原因主要就是許多豪強權貴不交兩稅,象韓琦家那麼多地。幾乎佔據了大半個縣,但交納了多少稅賦。即便攤派了一點青苗貸與免役錢。韓琦都要與王安石拚命了。

正是這種不公平的稅收制,加速了貧富分化,雖然呂何讓沒有金手指,但這些年一直在替王巨辦事,也積攢了一定的眼界,知道這樣發展下去,對宋朝很是不妙的。

「能齊商稅就算好的了,還想齊稅?」王巨哈哈樂了起來。

「唉,對了,安,為何南海諸島,皆沒有虯髯客後人的下落?」

在宋朝之前,就有一部分人遷徙到了海外,多數同化了,還有少數人保持著原有的傳統。但唐朝總的是禁錮政策,遷徙的數量少。倒是進入到宋朝以後,王巨未發起遷徙之前,就已經有了一部分姓向海外遷徙,並且多是福建的姓,有的人還聯繫起來了,然後團結在一起。

然而呂何讓指的不是這個。

王巨意味深長地說:「陶希言與張良國去了海外,然後驚詫,怎麼這些玳瑁香料與珊瑚就象稻草一般。然而若非我朝,它們與稻草有何差別?我朝是根,海外是葉……不要胡思亂想了。再說,就這點人……」

當成一個產業,這麼多人,那什麼驚人的,但放在這麼大片地區,想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那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就不要虯髯客了,安心替我朝做點事吧,這不是僅是為了官家,也是為了我們的孫後代。」

呂何讓下去。

就這點人,然後就著這點人,去完善王巨那個北部灣海盜計畫了。

王巨又找到陶青,讓他做另外一件事。

潤州那批船有的要轉到泉州停泊,然後帶著姓離開。王巨慨嘆人少了,實際幾萬人,聚在一起,那也相當刺人眼的。若不是他擔任著知州,誰會同意這麼多姓上船?

不過這件事與姓無關,而是馬。

在那邊的彼岸,有許多適合放牧的場所。

然而宋朝此時南方無羊,牛更是禁止屠殺的「保護動物」,內部販賣還可以,若運向海外,必然會讓人彈劾。唯一不禁止的那只有驢了。所以從中原帶去的家畜只有驢與豬。

因此王巨讓陶青通過貿易的方式,從高麗與倭國那邊換回大量牛羊崽,運到那邊飼養。

所以這次賑災糧食中有了一些羊肉豬肉,但以腌制的豬肉為主,羊肉還是很少。

不過那邊一直缺馬。

現在問題不大,是圈佔,面積有限,不過隨著人口增加,圈佔的面積越來越大,那必須有馬。非是為了戰爭,那邊皆是一個個島嶼,只要想辦法將人口陸續增加下去,將土著人稀釋掉,至少在這幾年內,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為了便於管理,必須有馬。

王巨吩咐陶青的事,就是從那邊鑄造一些武器,在內陸肯定不能大規模鑄造武器的,然後用幾艘鑽風船自高麗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